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寄託希望於我,要求我有好成績。我讓他們也看書,他們卻說年紀大了看了也沒用,怎麼辦?

昔日丶憐惜丨


讀書是自己的事,父輩那時的學習環境,家庭條件可能都不允許他們好好學習,即使那個時候有條件讀書,也許他們沒有珍惜,在社會闖蕩,吃了很多苦,走了很多彎路,才不希望你走他們的後路。他們用痛苦的經驗告訴你,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讀書是唯一的一條捷徑。

年輕時,我也迷茫過,讀高中太累了,天天有刷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卷,父母每天唸叨這要認真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可最後高三時,我鬆懈了,高考落榜了,進入社會了,找一份好工作,首先平臺就要是大專,本科,碩士,這個敲門磚都沒有,你有能力也進不了。你要付出多少的時間,多少的努力才能和別人的起點一樣。

當然,作為父母的也不能用年齡說話,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活到老,學到老。"自己不做榜樣,孩子能上進嗎?父母親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可以看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書,或者看孩子的書,這樣和孩子也有共同的話題。比如,孩子喜歡看漫畫,你也可以看看,看完以後可以交流交流裡面的內在意思。

孩子,你必須用力奔跑才能使自己停留在原地,省力的那條路,也是永遠會後悔的人生選擇。



夏凌子


從我們家有了小孩,我就一直強調,我們兩個人要陪著孩子一起讀書,一方面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我們自己的頭腦。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希望你好好讀書,說明他們吃過文化水平低的苦,也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所以要求你好好學習,不能再走他們的老路,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


我們家在農村,家裡兄弟三個。那個時候家裡根本都供不起三個小孩讀書,村裡的人對讀書也沒那麼重視,但是我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借錢也要讓你們讀書,除非你們真心讀不進了。”,付出還是有回報的,我們家出了兩個大學生,三個人都走出了農村在城市生活。可能有人說城市生活也沒什麼,但是我覺得至少父母、我們都在努力改變生活現狀。

你要求父母也多看書,如果是為了也讓父母更有知識,那我非常欣賞你,說明你也非常上進,不僅要求自己好好學習,也希望父母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如果只是因為父母要求你學習,心理不平衡去要求父母學習那就不對了。

你父母的觀念也是不對的,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並不一定是為了轉化為經濟效益,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老年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學習電腦、樂器等等,不是為了說能增加收入,而是讓自己老年生活更加豐富,活得更加開心。


總之學習是自己的事,學到的知識也是自己的,所以學習要靠自覺性。父母要求你好好學習也是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


山陽


只能慢慢引導,不能一步到位。讓他們看對自己感興趣的書,從生活的小事入手,慢慢教他們,讓他們自己做有意識去學。

就好像我媽媽,小學五年級的水平。18年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肯學使用微信,覺得很難。所有的步驟超過了三步,她就說不學了,學不會。但是在我慢慢發現,她雖然嘴上說不學,其實私底下有偷偷按我說的步驟去操作。所以現在我的媽媽從發語音,發文字,到拍照,拍視頻,發定位,再到發紅包,轉賬,發朋友圈,她基本都會了。而且她現在還在不斷學習當中。我相信我的媽媽會變得越來越棒👍🏻


90後老阿姨來報到


你能想到讓你的父母看書,不管你是為了心裡平衡,覺得他們這樣要求了你所以你也要這樣要求他們;還是真的認為看書能讓他們進步這個角度出發而提出的讓父母看書這件事,都要為你點贊!

你說你父母希望你有個好成績,就說明你還在讀書,那你父母的年齡應該還不是七老八十,只等著頤養天年的時候,所以,看書學習對他們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不說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的普世真理,我們就來說說咱們老百姓過日子,看書學習到底有什麼用。

城裡面稱那種農村考進大學之後,工作了就要扒拉一大家子的學子為鳳凰男,輿論導向上面幾乎一邊倒的認為鳳凰男不可靠不值得一定要讓自家女兒離這種人遠遠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真的這樣,那豈不是那些鳳凰男要不就霍霍了很多城裡女孩,要不就回老家娶妻生子去了?

我身邊好幾個女友都嫁了農村考來的男孩子,的確有一個嫁過去就捅了馬蜂窩被蟄了滿頭包,但更多的是一家人熱熱乎乎,親親熱熱的。

究其緣由,夫妻和美與否真的與公公婆婆或是岳父岳母有很大關係。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只要願意體貼人,願意在自己不懂的時候去學習的,就算是偶有爭吵,家庭和美的大氣候是不會變的。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只知道提要求而不體諒不進步,認為一切都是自己對,別人應該怎樣怎樣的,家裡通常都是雞飛狗跳冷鍋冷灶。

你看,就算是為了你將來的家庭幸福,都有必要讓你的父母看書學習,他們不需要參加學校的考試,可生活裡面的試題我們誰都逃不過。

加油!



笑串串


父母是榜樣也是鏡子。

正因為他們文化不高,一路走來, 他們才發覺文化知識的淺薄,讓自己在競爭中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知識是多麼的重要。

他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因為沒有知識,或者是因為知識淺薄而走自己同樣的道路,每個父母都是都是希望自己孩子總是比自己過得好,所以他們就會希望孩子學習好,能夠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因為只有有知識才有改變的機會,如果沒有知識,就像他們自己一樣,就連改變的機會都沒有,孩子不再像他們那樣過的很辛苦,就是對他們自己最大的心願。

你在讀書的年齡好好讀書,對父母,你要求他們看書,他們覺得沒用,也沒有必要責怪他們。只是你要知道父母不僅是你的榜樣,還是你的一面鏡子,你從他們的行為中去發現哪些是需要你學習的,哪些需要改變的?

你如果確實想引導父母看書,你就得給他們講從書裡看到的東西,讓他們從中發現有趣的東西,然後激發去閱讀的興趣。


木子米粒


這大部分是因為,父母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或者沒有條件讀書,把自己願望寄託與你。

你可以,舉一反三。

父母希望有個成績好的兒子,聽話的兒子。那兒子可不可以要求父母是個文化底蘊高,或者家庭財務更好點呢。推心置腹的談話,好環境是互相鼓勵改變。

可以跟他們聊很大大器晚成的事蹟,並不是讓他們帶來多大財富積累,告訴他們,人生有無限可能。跟年紀無關。

1947年出生在貴州小山村的陶碧華,在遭遇喪偶的打擊之下,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艱難生活,49歲婦人,經歷種種磨難,直至1996年“老乾媽”的誕生。這就是不斷學習,創新。

1936年出生的王德順,一生都不斷在創新,學習。84歲國際T臺走秀。他曾說過:人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其實潛是能挖掘,不要覺得太晚,沒有誰能阻止你成功。

我經常給我爸媽,舉這些例子,也會開玩笑的說,沒準我還能有當富二代的潛能[捂臉][捂臉][捂臉]

中華傳統,孝順父母,你跟父母聊天說話,得把我分寸,把生活的案例融匯進去。不要讓父母,以為你在嫌棄他們,不與時俱進。





MISS張牙舞爪


這種情況在農村或文化低的家庭中很普遍,老一輩沒有好好讀書上學,卻要求自己的子女考試成績好,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放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實際上這也是文化低的一種表現。

父母文化低寄託於你的身上,這個可以理解,問題是他都希望寄託於你好好學習,卻不去努力提升自己,還找藉口說年齡大了,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怎樣勸父母學習?並不是直接跟他說要看書啊什麼什麼的,他們也會看不進去。

倒不如做一個好榜樣,你要努力學習,多讀書,並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用在實踐上。

比如父親是種菜的,那麼你可以嘗試一下從書中學到如何種菜如何防蟲,並把書中的步驟講給你父親聽,這樣他種出來的菜又好又鮮,產量比以前也高了,特別是提高了銷量,賺到了實實在在的銀子,那麼他就能理解學習的重要性。

比如母親,是做手工活的,你可以買到相關的書籍,教母親如何提高效率,當她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時候,她也就會願意。相信書本知識。

等他們都嚐到了甜頭。他們也就願意去學習了。


情農


這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過笑話吧!這個笑話的名字叫做笨鳥先飛。

關於笨鳥先飛我曾經看到過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後發先至,厚積薄發。

第二種是處於迷茫狀態下的笨鳥,是被人逼飛的,可是這一飛便沒了個蹤跡可尋。

第三種呢相對來說比較可惡,那就是它不飛,在窩裡下一個蛋;讓自己孩子去飛;也不在乎孩子願不意去飛,也不在乎孩子飛的累不累,更不會在乎孩子飛的開不開心;卻只在乎他們飛的高不高。

這個笑話講到這裡,暫時先告一段;咱們迴歸現實。

生而為人,總得要面對生活;既然要去生活,遇到一切磕磕碰碰是在說難免的。

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如何去處理這些磕磕碰碰的呢?

如果你知道該怎麼去處理,那麼這些問題對於你來說就是小事兒!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那麼這時候的你就需要學習了。

正面教材鼓勵著我們積極向上;反面教材讓我們學會如何去預防或者避免它的發生。

因此,我覺得:所有學習的關鍵在於心,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是否能堅持下去?你是否能出淤泥而不染呢?你是否能……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就好像世界沒有兩個精神意識和容貌都相同的人一樣;不要老是去想別人怎樣怎樣,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去想想自己該如何如何。

就像我們開篇談到地那個故事一樣,不管是聰明的鳥還是笨拙的鳥,它始終都是要飛的;因為飛起來比走起來更快,不同是聰明的鳥比笨的鳥更先明白這個道理而已。

放在我們學生身上,也是同樣如此;雖然校園中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讓我們感到有些無聊,回到還要面對父母的喋喋不休;但是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換種思維去思考問題;也許你就能從中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呢?


龍梟學習社


父母吃了文化水平不高的虧,所以才希望你能多看書,目的很單純,為了你好,因為你還來得及,可塑造。可你偏執地讓父母也看書,目的很不單純,就是為難,換取自己不想讀書的心安理得。其實,這世界上唯一希望你過得好的,只有你的父母,何必為難真心為你好的人,畢竟生活是自己的,將來你的日子還是要自己過的。


大童小玉


雖說是人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很對,但要看對象。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是孩子正在成長期,學習是主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求父母學習也沒錯,人老了,學習目的沒有孩子明確了。不過,你放心,當父母遇到上心的事,知識不夠時,會拼命去學。這叫對症求知,學以致用。你還是多操心自己吧,父母期盼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