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应与时俱进,兼顾经济社会恢复,慎用极限防控


抗疫应与时俱进,兼顾经济社会恢复,慎用极限防控

天佑中华

截止今天,除湖北省之外,全国其他省区确诊病例已实现十二连降,大部分地区都降到了个位数,还有几个省区实现了零增长。但有一个奇怪的现像,除钟南山院士曾预测,疫情峰值将在2月中下旬出现外,政府官员没有人谈论"拐点",甚至没有人愿意明确地说疫情扩散得到了有效控制。或许鉴于之前湖北武汉官员"可防可控"的说法导致松懈的惨痛教训,官员们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宁愿把疫情说得严重些,即便非重点地区也还在不断加码一些防控措施,以防疫情反弹。

毋庸置疑,全国疫情前期防控措施行之有效,目前进入了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虽然趋势向好,但依然形势严峻,要彻底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的最后胜利,我们必须还得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不过,如果不与时俱进,一成不变地靠百姓闭门不出来实施防控,这就有怠政之嫌。让百姓闭门不出,这本来就是在前期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缺位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举措,虽然效果明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当灵丹妙药,反复使用。当下,我们应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稳定公众情绪,而不是制造紧张空气,更不能有意无意地把恐慌当作一种防控工具。

我们的社会需要在防疫和经济社会秩序之间保持平衡。 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疫情汹涌而至时,我们理当竭尽全力,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当疫情得到控制明显好转的时候,我们就要不失时机,采取有效政策保障并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四川省很快跟进,出台了相关措施,要求各地精准施策,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但不少地方基层政府缺乏担当,深怕研判失误,疫情重新抬头,还在盲目加大防控力度,还在比谁的防控措施更严更硬核,还在要求再闭门不出14天。

其实,现在各地都已经建立起了相当有效的防控网络,只要我们保持住这个网络对新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人群的监管,在精准防控的同时,逐渐分区分级恢复本地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或许这才是很多地方疫情防控到现阶段应立即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防止"万一"当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被那个"万一"背后的责任吓得裹足不前。如果说疫情初始阶段,湖北武汉应对迟缓,错失了防控的最佳时机,那么在防控取得积极进展的当下,我们就应当机立断,果断决策,及时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不能犹豫不决,重蹈覆辙。

2020年2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