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到底該如何理解?

防城港行善緣


第一個道是真理,第二個道是言說,第一個名是概念,第二個名是命名,常是永恆的意思,所以老子的這句話可以這樣翻譯,真理如果可以言說,那就不是永恆真理,概念如果可以命名那就不是永恆概念,所以真理和概念不可說、不必說。

為什麼“道”不可說

道是老子理論的核心,也是道家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是為何不可說,究其原因不難看出兩點:

  •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一種超越人類五感所能掌控範圍的存在,“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它是難以讓人捉摸的,“迎來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這樣一個不可掌控的東西自然也就不可說,就好比現代社會的無線電波、5G信號、人體經絡一樣,散失於無形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硬要說,請問怎麼說呢?有些東西是靠意會的,不可說是因為很多內容是用概念性語言難以描述出來的,所以才有了除概念語言之外的形象語言,比如繪畫音樂,有人問貝多芬,請問您的G大調小奏鳴曲什麼意思呢,貝多芬只好用鋼琴把這個奏鳴曲彈了一遍,提問者說我還是不懂什麼意思,貝多芬只好再彈一遍,因為概念性的語言往往無法窮盡一切。

  • 老子選擇不說實際也是他選擇教化後人的一種無奈方式,由於語言的限制,道不可說,老子自己當然知道道為何物,但那是老子自己的,一旦說了就會囿於語言描述,那也不是真正的大道,後人也只會記得他的描述而不去用生命體證,這種誤人子弟的做法老子必然不做,他要對後人負責。

為什麼“道”又不必說

道無古今,無生死,平常日永不離道,百姓日用而不知,道雖不可說,但是就藏於人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同樣一件事情,這麼做不對,那樣做就對了,這就是道,他是需要人在生命、生存中用實踐活動,用經驗教訓來對接、來體證的,每個人體證悟得的東西也只屬於自己,與別人毫無相干,又何必去言說呢?所以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的對話明確的表達了這一點,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有些意會到的東西本就不能言表,一旦言表就會產生爭論,因為人生不同,體證各異,老子最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必說,自己的大道自己去體悟,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