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南口會戰示意圖及羅芳珪團作戰位置。


壯懷激烈的抗戰,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英雄?


這個問題沉浮之間,如要等到真實的答案,結果往往讓人為之扼腕。


——現代資訊傳播迅速、快捷,大家對抗戰都不陌生。只是很多記住的,是電視劇,很多忘卻的,卻是真英雄。


與朋友同行於抗戰爆發81週年後的暑期,走向南口,走向淞滬,走向徐州,且讓我們看看當年的中國精英的抗戰吧。


故事,就由抗戰全面爆發的第一場大會戰南口會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北平,蘆溝橋。


日軍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在蘆溝橋附近與第29軍219團發生激戰。


是夜,日軍皇道派軍官們亢奮起來,日軍駐滿洲、朝鮮、華北各部都是蠢蠢欲動。


次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整備、動員了最精銳第2師團等部隊進入戰備狀態,以關東軍2個獨立混成旅團、關東軍航空部隊向華北機動。


他們致電東京求戰:關東軍做好隨時出動之準備


7月中旬,宋哲元揹著南京,決心和談。日軍藉機完成了戰鬥部隊向華北的集結。是時,日軍關東軍一部在平津及附近集結5個精銳陸軍師團,以及大量的戰機、戰車。


第29軍和談依然在繼續,日軍依然源源不絕往平津調兵。


事態危急,蔣先生含憤致電第29軍:


中央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我國家之人格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進抵南口備戰的湯恩伯將軍(左二)


然而,晚了。


就在宋哲元煞費苦心安排第29軍對日談判期間,日軍完成了調動。


7月16日,日軍向華北國軍發動大規模突襲,第29軍各部防線應聲崩潰,不到十天,北平、天津相繼淪陷。


1937年8月,華北糜爛致使我為魚肉態勢。


日軍華北野戰集群完全控制津浦、平漢、平綏三線後,或鯨吞,或蠶食,日軍盡得對華作戰的全面戰略主動。


出津浦線,日軍可南下策應華東登陸,海陸鉗擊上海,直接威脅中國京畿京滬杭地區。


出平漢線,日軍一馬平川,可攻略冀豫腹地,奪取中原,進逼華中,撼動長江中游。


出平綏線西進,日軍攻擊山西,繼而攻擊西安、西北。萬一日軍在華東、長江得勢,屆時,日軍翻越秦嶺,直接威脅中國抗日大後方。


要改變這一可能出現的最危險的軍事態勢,中國只能尋求開闢更適合中國的戰場,化解日軍華北咄咄逼人的兵鋒。


就此,國軍雲集京滬杭,淞滬大戰一觸即發。


為保障淞滬會戰,在津浦線方向掣制日軍華北集群南下,南京向華北國軍野戰部隊發出南口會戰作戰命令。


是時,久駐察哈爾的湯恩伯第13軍迅猛襲向平津地區。


據當時英國記者報道,在湯恩伯出動之時,日軍正欲圖由津浦、平漢南下。可謂一髮千鈞之時。


8月2日,第一支國軍出現在南口巍峨的古長城上。


南口,有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一說。極具戰略價值。此刻,國軍第13軍猶如一把刺刀,出現在欲圖南下的日軍集群腹背。


是日,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聞訊大驚,當即調整部署,立刻下令派出戰機轟炸南口,調關東軍第11獨立混成旅團奪取長城隘口,保障日軍2個師團出平漢線南下。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關東軍第11獨立混成旅團一部將佐。


南口會戰就此打響。


國軍第13軍,自軍長湯恩伯將軍曾任教黃埔軍校之外,以下各師、旅、團部隊長王仲廉、王萬齡、陳大慶、石覺等人,也多是第3教導師出身的黃埔軍校生。


該軍自36年戍邊察哈爾,雖地處北國裝備遜色其他“德械”部隊,但是,該軍備戰抗戰第一線,鬥志旺盛,勤於演練,是極富有進取心的國軍精銳。


8月1日,第13軍第89師第265旅第529羅芳珪團作為全軍前鋒,從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南部緊急出發,挺進張家口,搶在日軍之前,到達到達並佔領了南口險隘。


第529團團長羅芳珪,適時尚不過30歲。


他是湯恩伯將軍黃埔四期步兵科學生,也是第13軍聞名的悍將。雖是悍將,然而舊照上的羅團長,儒雅、英武、帥氣遠勝劉德華、黃曉明等明星。


想來,他有資格是我們應追的星吧。可惜,知道羅芳珪將軍的人真的不多。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羅芳珪團長。


南口,位於北平城西北45公里處燕山餘脈與太行山交會處,南北兩側皆是崇山峻嶺,長城蜿蜒其間。


這裡,山地標高7、900米不等,多種岩石結構地貌,地形複雜,佔據高地,居高臨下,正好遏制兩山所夾的平綏鐵路與公路。


第89師扼守南口居庸關正面。防線向南延翼至橫嶺城一帶,則是第4師防區。


日軍第11獨立混成旅團在昌平完成集結後向西攻擊,第89師首當其衝。


第89師以第265、267旅在南口至居庸關一線次第配置,第265旅防守南口主陣地凸前的龍虎臺陣地,是控制日軍向南口發起全面攻擊的重要戰術要地。


羅團,是第13軍主力團,也是國軍準一流裝備的精銳。該團每營配有機炮連,裝備2門寧造82迫擊炮和4挺馬克沁重機槍。


團部有一個高射機槍連,裝備有6挺馬克沁高射機槍。


縱觀蔣先生把第13軍部署在南口,湯恩伯把89師擺上居庸關,把全軍最精銳的第529羅芳珪團配置虎峪村、蘇林口、馬鞍山的一線核心陣地,可以發現,國軍在戰略和戰術上,盡顯決死之心。


8月7日,日酋旅團長鈴木重康向日軍第11獨立混成旅團發佈攻擊命令。


日機轟炸之後,日軍竟然等不及炮火準備,便以大隊為戰役作戰單位,向得勝口至龍虎臺國軍防線,發起了信心十足的總攻擊。


按照他們在東北九一八,在熱河,在北平天津對東北軍、第29軍的作戰經驗,“皇軍”擺開架勢,只要一個衝鋒,大可以擊潰當面國軍。


然而,日軍失算了。


日軍爬山數百米,氣喘吁吁仰攻山嶺,國軍則背靠古長城,憑藉在凌亂陡峭的山坡上挖建的戰壕、掩體,猛烈還擊。


午後,天降大雨,第13軍各部吹響軍號,居高臨下開始反擊。羅芳珪也指揮第529團預備隊逆襲日軍。


軍號此起彼伏在古長城的上空盤旋,國軍殺聲如潮。


日軍第一日攻擊受挫。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日軍航拍對南口國軍陣地進行炮火覆蓋照片,可以看見日軍當時火力之猛烈。


8月8日,日機轟炸之後,日軍鈴木旅團向龍虎臺至得勝口一帶集中擺開了數十門重炮,向凸出戰線的第529團陣地發起猛烈轟擊。


長城抗戰、淞滬抗戰乃至於七七事變,日軍空襲和壓倒性猛烈炮火實施遠程打擊下,幾乎每次中國軍隊防線都為此應聲崩潰。


然而,日軍火力急襲,國軍巋然不動。


湯恩伯諳熟日軍戰法,在察哈爾即多次針對日軍戰法實施訓練、演習。臨戰之時,第13軍各部師、團長駕輕就熟,相比諸多友軍而言,更顯得信心十足。


戰前,南京政府撥款,本來由第29軍負責建築的南口一帶國防工事無一施工。


進入龍虎檯布放開始,第529團即以兩人一組,在主陣地前沿次序向後挖建散兵掩體。而團主力和預備隊均在反斜面戰術陣地待命。


日軍密集炮擊,空襲,打法不變。但是,他們面前的國軍變了 。


山嶺上爆炸不斷、硝煙滾滾遮天蔽日。


一番炮擊之後,日軍向龍虎臺主陣地發起步兵衝鋒。但是,他們見識到抗戰爆發以來最勇烈的反擊。


龍虎臺主陣地前,亂石嶙峋的山坡,被炸成焦土一片。然而,在日軍仰攻數百米,氣喘吁吁衝鋒靠近陣地時,第529團隱蔽在主陣地兩側的火力打響。


軍號響起,無數國軍由藏身處暴起,或者射擊,或者拼刺,兩軍攪混在一起。然而,當時國力孱弱,國軍體格、素質相距日軍差距太大,近戰搏殺,第529團儘管精銳,也是漸漸不支。


然而,第13軍在抗戰中以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多變的戰術聞名。第529團更有悲壯的絕殺。


激戰正酣,第529團國軍戰士提著竹籃子,在側射火力掩護下,大踏步向日軍衝鋒集群迎面衝去。


竹籃子裡,裝著國軍的“重武器”手榴彈。


衝鋒國軍官兵完全無視近距離爆炸的手榴彈的危險,他們怒罵著一面衝鋒,一面向日軍投擲手榴彈。


連綿不斷的爆炸聲中,無數國軍玉石俱焚。


第13軍歷來擅長打運動戰。為確保南口會戰打出策應淞滬會戰的戰略效果,湯恩伯力求增加防禦縱深,在日軍絕對優勢的遠程火力打擊下,不斷以次要兵力在前敵只換日軍衝鋒,以主力配置二線,或者實施夜襲側擊日軍,或者補充前敵戰損。


南口激戰,蔣先生每日數次電詢戰況,湯恩伯都實肯定回答:有把握。


激戰數日,日軍每每看似攻擊即將得手,卻都被第13軍以逆襲、側擊、騷擾之後,再以二線主力發起反擊逐一打退。


羅芳珪指揮第529團也是如此。


數日激戰,在日軍正面重兵輪番猛攻下,雖然戰損慘重,但是陣地在手,第529團戰力尚在。


日軍明白,眼前的國軍是和東北軍,和第29軍完全不同的國軍。如不消滅第529團有生力量,斷無突破國軍陣地可能。


8月10日,日軍得到北平日軍支援,以空襲、重炮和戰車掩護,向第89師防線發起空前規模的平推總攻。


其時,羅芳珪第529團駐防的龍虎臺扼制南口車站,為日軍總攻核心陣地。


此刻,第529團傷亡近半,彈藥也幾乎耗盡。面對日軍兇猛攻勢,羅芳珪團長當即向師長報告戰況,請求撤退,待補充彈藥後再行反擊。


隨後,529團奉命棄守龍虎臺。旋即,日軍在重炮、戰機狂轟濫炸下,向國軍得勝口、南口一帶的各個陣地席捲而來。


第13軍二線配置的主力和日軍全面接戰。


日軍強在有地空協同,有步炮協同,如此正面接戰,日軍遠程火力便可以發揮最大戰力。如果正面僵持下去,國軍勢必在日軍遠程殺傷之下無以為繼,最終敗退。


要改變這一態勢,唯有逆襲破壞日軍平推戰線,打亂眼前僵持的戰局。


鏖戰正熾,湯恩伯將軍拉了軍部到529團的電話線,越級師、旅,直接派出通訊兵架線,電話命令第529團團長羅芳珪,要求該團按照軍指揮部規劃路線,於日軍重兵攻勢中,向日軍剛剛得手的龍虎臺發起逆襲。


命令之後,湯將軍沉穩勉勵:


羅團長,我對你完全放心,完全相信!


我有一言相贈:人生百年,終須一死,好漢倒在陣頭上,即為軍人光榮之歸宿


得到命令,羅芳珪率第529團2000勇士,迎著炮火,向日軍戰線當先衝去。


這是一次長坂坡式的逆襲。


第13軍和第89師直屬的寥寥無幾的火炮為羅團逆襲開路,羅團則以兩翼輕重機槍掩護,以營、連單位發起戰術衝鋒。


羅芳珪團長便在衝鋒的隊伍裡。


早期抗戰,國軍缺少遠程火力,無論師長、團長,一旦鏖戰,如要忠於職守,只得根據自己火力和突擊距離,去靠前指揮。


有羅芳珪親自帶隊衝殺,羅團勇士士氣大振。


接近日軍,羅團勇士駕輕就熟,依然是勇士當先,手提竹籃子,投擲手榴彈,隨後跟上的戰士也是怒吼聲中,劈刺肉搏,無人後退。


這是南口會戰中非常成功的一次逆襲。這也是抗戰中罕見的,國軍正面與強大火力支持下的優勢日軍的正面野戰,取得的戰術勝利。


8月11日,拂曉。


裝備落後的羅團,在稀落的炮火支援中,一舉擊退日軍,收復了龍虎臺要隘。至此,兩軍對壘,羅芳珪率領他的團和他的兄弟們已經深深切入日軍防線,有效牽制了日軍的全面攻勢。


功虧一簣,日軍自然惱羞成怒。


羅團立足未穩,在得到第5師團一部,偽滿軍一部助戰,日軍鈴木旅團集中60餘門各種口徑火炮急襲龍虎臺。


隨後,日軍以30多輛各型戰車掩護,向龍虎臺一帶羅團陣地發起攻擊。


這是日軍在抗戰期間第一次使用中型戰車。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南口會戰中日軍戰車隊。


以往,由長城抗戰到七七事變、平津淪陷,每當少用戰車的日軍發起戰車衝鋒,所到之處無不勢如破竹,戰無不勝。


然而,龍虎臺一帶地勢崎嶇,地形複雜,更兼日軍平時疏於演練的步坦協同,再加上遇到了不信邪的第13軍羅團,後果自然嚴重。


龍虎臺陣地,羅團多配手榴彈和毛瑟手槍。於是,羅芳珪集中輕機槍、手榴彈和毛瑟手槍,組織精幹的三五人為一組的反戰車突擊分隊。


每到山道崎嶇處,日軍戰車受制龍虎臺複雜地貌,進退拘謹,炮塔迴旋不便時,羅團勇士便以機槍火力壓制日軍步兵,同時敢死組分散潛身抵近日軍戰車,以集束手榴彈炸日軍戰車履帶。


在無以計數的羅團勇士懷抱集束手榴彈,拉燃導火索,湧身撲向日軍坦克之後,羅團勇士手持毛瑟手槍,飛步上車,以細長槍管伸進戰車瞭望孔進行射擊。


戰鬥尤其慘烈。


終於,羅芳珪的“瘋狂”的反戰車戰法取得成效,日軍攻擊再次挫敗。


——這是步兵利用複雜地形,以靈活機動戰術取得的典範性反擊戰車勝利。這也是衛國軍人以血鑄就的悲壯的戰術勝利。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南口一帶地貌。


8月14日,湯恩伯向蔣先生電報戰況,專門為龍虎臺戰鬥敘功:


此役賴我羅團沉著應戰。官兵奮勇異常,故予敵以重創


鏖戰至17日,羅團陣地被炸得凌亂不堪,再無一寸土地完好。而2000人的羅團,連重傷在內,也不過400來人。


從現在起,我們已經葬在南口了


羅團剩餘的勇士的吶喊,如此悲壯,激昂——就在他們以必死之心堅守陣地的最後關頭,他們等來了換防的部隊。


連日血戰,撤下陣地時,羅芳珪多處負傷,他的2000餘人的第13軍第529團,傷亡十之八九。


寫到這裡,不免嘆息。中國研究抗戰歷史者多多,卻罕見有人關注南口會戰,罕見有人關注羅芳珪和第529團這樣的保家衛國的勇士。


南口會戰激戰之時,淞滬會戰如期打響。


8月26日,日軍援軍由海路在蘇北登陸,在淞滬戰場完成了兵力部署。


然而,也正是南口會戰牽制,日軍再無足夠的兵力組織由津浦、平漢南下的攻勢。


淞滬會戰打得血腥,慘烈。然而,抗戰爆發時,我為魚肉,日軍佔據主動的戰略態勢,卻因為日軍相對被動的調換攻擊方向而幾乎化解。


這天,華北日軍也是再次向南口增兵,迂迴截斷國軍退路。就此,再戰無益。


在淞滬會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的1937年8月26日、27日,華北國軍主力開始分路撤退,向保定、漳河退卻。


南口會戰,是七七事變後國軍首次與日軍的大型會戰。


國軍在會戰中,正是如羅芳珪和第529團這般血性抗日健兒與日軍殊死搏殺,牽制日軍華北集群無法南下平漢線、津浦線。


最後,華北日軍的作戰重心也在作戰中,逐步轉移到平綏線的西進方向。


南口會戰不僅使日軍喪失出平漢線南下的戰略上的機動優勢,在戰略上保障了淞滬會戰的實施。客觀上,南口會戰也為後來華北、中原的保定會戰、漳河會戰及臺兒莊會戰贏得了準備時間。


8月31日,延安《解放》週刊高度評價了南口會戰:


以無比壯烈的抵抗,打擊了日軍囂張的侵略氣焰,以戰鬥的英勇,博得了全世界的驚訝和讚揚。


南口會戰將永久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


是役,羅芳珪和他的第529團胞澤一直苦戰、血戰於南口會戰最核心的戰場,犧牲慘烈,居功至偉,贏得抗日軍民美譽與敬重。


橡樹 | 我的團長我的團:羅芳珪和抗戰第一團

羅團陣地,堅如磐石!這是羅芳珪及第529團在南口陣地一部。


南口突圍之後,羅芳珪率第529團補充新兵再戰臺兒莊。在臺兒莊最後的激戰中,第529團率先突擊,抵前指揮的羅芳珪被日軍炮襲殉國,年僅31歲。


1938年5月,羅芳珪靈柩返湘。


當時,國民政府追贈羅芳珪為陸軍少將,《大公報》以大字標題“抗戰名將,羅芳珪靈柩抵漢,即將運湘安葬”,副標題是“扼守南口,威震中外,臺莊會戰,為國捐軀”予以報道。


蔣介石的輓聯:


善戰久知名,何冀妖氛摧猛士;臨危能受命,好將浩氣振軍魂


周恩來的輓聯:


為國家合作抗日,南口防守決死戰,聲震中外。作民族復興英雄,臺莊大捷成壯烈,獨有千秋


羅芳珪殉國之後為國共兩黨高層認同,卻又在現在少為人知,不得不說,這確實是歷史留給現在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