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態兩手抓 留壩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近日,走進留壩縣小留壩村樓房溝昔日廢棄的礦山上,一邊是機械清運覆土的轟鳴作響,一邊是工人栽苗培土的忙碌身影。這是留壩縣移民搬遷生態修復投資有限公司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在搶抓工期,讓礦山再披“綠裝”。

防疫生态两手抓 留坝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該公司屬於國有獨資公司,它的組建成立構建了“政府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留壩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

“復工復產,安全第一!”公司總經理李建軍介紹,自2月14日復工來,公司嚴格落實防控責任,定人定責嚴格管理,做好人員防護、健康檢測、場所消殺、分散就餐等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生態修復兩手抓、兩不誤。

防疫生态两手抓 留坝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不僅“植綠”,更要“添景”。此次2020年春季礦山植被恢復項目考慮自然景觀效果以及經濟價值,樹種主要採用本縣種植綠化大苗,通過紫荊、白皮松、刺槐、金絲柳等多個品種按照搭配片植,豐富植物組團樣式、層次,使礦山綠起來、美起來,全面提高礦山恢復質量。

挖坑、栽苗、填土、澆水......在已經清理、覆土、平整的荒坡上,已有不少的樹苗列隊安家,煥發勃勃生機。此外,還有4只騾馬也為礦山植被恢復出了一把力。

“最為困難就是運苗,礦山本身坡陡溝深,人力費時費力,一天最多20多根,利用騾馬馱運,一天下來近500根。為了確保樹苗成活率,我們從溝裡面引水,鋪設了引水管道,還使用了生根粉。”樓房溝苗木種植負責人黃漢斌說“現在已經種植各類苗木2000餘根,我們正在全力加快工程進度,預計再有20天左右就能完工。”截止目前,楊寺嶺、蔡家坡、樓房溝3處礦山植被恢復累計清理銷售白雲石16.5萬噸,清理加工礦渣5萬m³,覆土平整90畝,栽植銀杏、白皮松、刺槐、金絲柳等苗木11800餘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