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長大後很自私怎麼辦?女兒二十多歲了,從來不打電話問問,也不管我們?

歐亞上空的歐羅巴


現在這就是個社會問題!一個很難調和的社會問題!就好像自古說的忠孝難兩全一樣!作為父母要求孩子對自己多些關心本很正常,但高壓的社會環境讓孩子不堪重負,從而忽略了對父母的關愛,所以就產生了很多的家庭矛盾!下面就從社會,家庭兩個方面來闡述這個問題!

社會方面

社會的高速發展,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當代的年輕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二十多歲的年齡正是為未來的生活打基礎的時候,考研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升職的壓力,以及不確定的社會環境和高昂的房價都讓他們難以承受之重,每天繃緊的神經都在尋求自身的突破,讓他們根本無暇顧及身邊的人和事,所以常常被認為是冷漠無情的,其實人在這個年齡更多的都是在關注自身的發展,作為社會這個層面應該給他們更多的包容和空間,畢竟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不能要求一蹴而就,當他們的心智成熟,生活趨於穩定,那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愛他人!


家庭方面

從家庭這個角度講,應該給孩子充分的理解,不要總是在抱怨和懷疑,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要相信他們!想一想,二十歲以前,我們都在照顧他,二十歲以後就拿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是不是也不太現實!畢竟從他們內心並沒有認為自己長大了,很可能因為父母的指責還會刻意去疏遠,比如父母說你怎麼這麼自私,其實這句話很傷人的,人誰不自私呢!孩子會覺得反正也是自私,還不如離你們遠遠的!社會的壓力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回到家中本來是釋壓,父母應該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充滿了抱怨!比如題主說女兒很長時間也不打電話,那作為父母就常常打電話關心一下女兒,那女兒得到父母的關愛,自然情感上也會反饋,這就是良性的互動,讓家庭氣氛越來越融洽!


其實成長本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心急,每個人都會在追求個人發展的時候忽略親情的存在!我記得白巖松有一個採訪也說到,自己到北京上大學後有一段時間很不想回家,大家知道他是內蒙人,覺得那裡已經不適合自己了,但等到四十歲以後,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跟就在那裡,魂牽夢繞的還是那裡!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的歷程,就是在一個環境裡呆太久就想逃離,但等過一段時間會發現那裡才是自己的家,有自己最愛的人!不管是作為社會還是家庭都要給他們時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

作為年輕人也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其實他們不要求孩子為他們做什麼,甚至不用陪伴,要的就是一句問候,他們老了會對未來有點恐懼,那就請年輕人消除他們的恐懼吧!告訴他們你很愛他,請相信你!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本就是一句話的事!加油!


我有一篇小文在頭條成為了爆文,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文筆並沒有多好,只是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如果您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