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早獨立是好事嗎?

BjMr_T


獨立一直是我們從崇尚的品格,我以自身的故事為例。

我從很小就比較獨立了,從小性格就是是比較獨立的,從小的玩具都是自己想辦90的錢去買的,平時的一些事也不喜歡麻煩父母和別人。從初中到現在用的所有手機基本都是自己買的,近期又買了一臺電腦也是自己想辦法攢錢買的(全都是正規渠道),所有事情上的心酸和苦辣都自己品嚐

記得那年高考沒考上,第一次步入社會,就感覺自己比別人都成熟都老很多。很多想法都和同齡人不同。工作後感覺和同齡人的思想格格不入,能夠跟比我年長的人搭上話。但是有時候卻和小孩子一樣(可能是因為太早獨立缺少關愛吧)。

對於這個問題頗有感觸,向你說說我的看法:從生活能力的角度來說,早點獨立確實有好處――它讓我們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但你提問的關鍵點在於:太早!太早的話,我認為不合適――太早獨立,可能會造成父母關愛的缺失,親人間產生隔閡,不利於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一個人走什麼的路,有什麼樣的性格跟父母是有莫大的關係的,我們90後跟現在的00後和10後是有莫大的差別,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跟之前有莫大的不同,孩子是否能夠正確的自我獨立,取決於大人們的引導。

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東南小強的Vlog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過早獨立的孩子成年後往往難以承受現實世界的衝擊。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想象世界到處都是冷漠的拒絕和充滿敵意。無法進入溫暖而有回應的真實關係,在得不到回應中煎熬。嬰兒會累積巨大的恐懼和憤怒,到了兒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都會讓孩子大爆發。兒童期的不正常的表現,都是孩子的內心在呼喚嬰兒期缺失的愛。

獨立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親經常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太粘人。做什麼都需要人陪,動不動就要抱抱,不敢一個人睡覺怕黑等等。孩子粘人人是不是問題,孩子粘人是孩子的正常需要?還是需要糾正的壞毛病?這些都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表現。

當我們強調,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各種以愛為核心的心理營養。與孩子從小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時,一些父母會質疑到。這樣做。會不會妨礙了孩子的獨立呢?是的,在當今這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並不反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且我同樣認為獨立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但我反對過早的,刻意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相信在孩子需要依賴父母的時候。給予足夠的愛與呵護。當他的內心有了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心。獨立就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萬事萬物的運作,都有規律在支配者,人的成長也是一樣的。老人們常說“七坐八爬”,意思就是孩子在七個月的時候會坐起來,八個月的時候他開始會爬。到一歲多可以走路,沒有哪個孩子在不會爬的時候就開始訓練走路。我們為什麼要去鍛鍊孩子,過早的獨自去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獨自去體驗生命中的恐懼,這是我們家長對獨立認知的偏差。

其實,真正的獨立不僅僅是行為上的獨立。還包括心理上的獨立,情感上、經濟上的獨立。只有心理上的獨立才是真正的獨立。寶寶在心智沒有成熟,行為完全不能自理的情況下,不要儘早離開父母。這樣會給孩子完成心靈上愛的缺失,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傷害。


鄭州小黑


非常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是翠花,一個離職在家帶娃兒的全職寶媽。寶寶過早獨立是好事嗎?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反過來想,是什麼原因讓寶寶過早獨立?至於好與不好也得分程度。

相信絕大部分為人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點獨立,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不要對父母有太多的依賴,畢竟父母不可能陪兒女一輩子,他們的人生是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可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每個家庭的氛圍,環境,條件等等都不一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就不一樣。

我們國家發展是越來越好,但不是所有家庭都達到了小康水平,還有很多很多家庭處於赤貧。

那些處於赤貧貧寒家庭出生的孩子,他們沒得選擇要不要獨立的時間,可能從他們出生開始,他們就註定要比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早獨立,不是他們不想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而是他們沒辦法。

有句話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相信從貧困家庭出來的孩子,不論是現在的孩子,還是曾經是這樣走過來的孩子。他們就是過早獨立,包括我自己在內。

因為原生家庭原因,五六歲的我帶著我妹妹,那時候我小不懂怎麼抱我妹妹,只覺得只要抱著她不掉下來就是抱了,不知道她哭是不是因為我太用力將她勒疼了,不知道她哭是不是因為餓了,那時候的我一臉茫然,只能一個勁兒說著妹妹別哭了,妹妹別哭了。

八九歲時,我輟學在家帶妹妹,如果不是我爺爺強烈要求,我這輩子可能都認識不了幾個字,更不可能讀完大學參加工作。

這就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這個沒辦法,不過我挺感謝我的原生家庭,因為過早的獨立過早懂事,相比同齡人來說我更早懂肚子餓了,自己可以做飯了。

不論是我生活的八幾年,還是現在,家庭缺失和不美滿的,孩子的獨立性比家庭條件好,家庭幸福度相對高的孩子要強一些。

寶寶過早獨立並不是好事,父母不能拔苗助長,不要過度的讓孩子早獨立,也不能啥都幫他幹了,這樣也不好。

比如三歲小朋友,這個時候可以自己穿衣褲了,自己穿鞋子襪子上廁所,到飯點了,自己去廚房端飯拿筷子,飯後幫父母收拾碗筷。

還有很多生活上的事情,父母可以慢慢教給孩子,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讓孩子幹,或者擔心孩子幫倒忙,其實有時候讓孩子適當的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或者其他事情,孩子還會很高興,尤其是在孩子幹好了後,父母要實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會很高興的,同時會慢慢的更加願意做事。

然而,有的父母讓孩子過早獨立並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那一顆虛榮心,成為向別的家長炫耀的資本。

我就遇到過一個奇葩的寶媽,她家條件挺不錯的,但是對自己女兒卻是很特別,四歲就開始教孩子做飯炒菜,而她自己卻不會做飯。她是怎麼教的呢,她在網上搜一些菜的做法和視頻,將菜買回來就丟給她女兒。

一個四歲的小女娃,要說會穿衣服褲子會掃地這些家務還可以,但是讓人家搭起板凳洗菜切菜炒菜,她媽在一邊看還一邊拍照片,菜炒好了就發朋友圈顯擺一下。

不少人給她點讚的,誇她教孩子教得好,這麼早就讓女兒學習炒菜了,她也不謙虛跟別人說女孩子就應該早點學會這些,然後說一句我家孩子比誰家孩子強多了。

那個寶媽很享受別人誇讚她育兒有方,有時我跟其他寶媽約起一起帶娃兒曬太陽,她看到了就會跑過來跟我們吹牛,剛三五分鐘還好,可到後面就開始說她在家是如何如何教孩子的,她家孩子又學會了些什麼。

可是,她女兒只要不會幹就會被她拿棍子揍,打得人家小女娃哇哇哭,嘴裡還不停說老子教你還不是為了你好,要是你長大了啥都不會,哪個娶你當老婆。

因為父母虛榮心作祟,孩子承受著超過年齡的事情也是一種悲哀。

有時候,大家挺心疼挺同情那個小女娃的,可心疼也沒用,有時候小女娃其跟別的小朋友玩久一點,可能又會招來她媽媽的打。

我個人覺得寶寶獨立最好要適度,不要拔苗助長,不然會適得其反。


陳家大院翠花


首先要明確,獨立是一種能力。不涉及愛,不涉及認知,不涉及關懷。

就像是獨立行走,獨立就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

這是孩子的能力的表現。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會過度疼愛。甚至覺得過早的走路不好,過早的吃飯不好,等等生活上家長能插手的事情。

可是孩子稍微大一些了,面臨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吃飯,學習,生活,等等問題的時候,家長就都不會覺得獨立是壞事了。

我目前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家長,在面對孩子早上在幼兒園門口,鬼哭狼嚎的不進門,而覺得孩子獨立是壞事。

尤其是孩子上學以後,我想不會再有家長問:孩子獨立寫作業是好事嘛?


無論家長出於哪種方面的考慮,有關於孩子獨立的擔憂。

可想一想,孩子畢竟是要長大的,家長只能陪伴他們一時,給予有限的幫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他們快速成長,讓孩子用自己的雙腳感受大地,用自己的雙手觸摸天空,讓他們從小就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都會幫助他們日後更好的追尋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


繁明星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起來。

但是作為孩子,他更期待的是,摔倒了以後,眼前出現的是父母一個愛意的擁抱。



在自己受挫折以後,父母能夠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
獨立對於孩子來說,於家長於孩子是有好處,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孩子的認知水平中還有太多的不足,往往還會有一些隱藏的錯誤會誤導他們,過早地強迫孩子獨立,其實對孩子傷害更大!


狂奔的章魚


寶寶4週歲完全可以自己獨立睡了,“這樣獨立是不是早了點呀,以後會不會不好管了 ”這個擔心是不必要的。實際上,2到3歲的寶寶已經處於個性萌發的低幼期,能把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自我意識開始一天天壯大,事事不喜歡別人插手。也正是由此開始,孩子能夠初步地照顧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擺脫對父母的完全依賴,這恰是培養孩子從行為到心理獨立的好時機,此時就可以讓寶寶自己“獨霸”一張床,逐漸培養孩子自立。孩子到4~5歲,其性格特徵已顯出端倪,順應他的個性,適時地加以鼓勵、引導,孩子頭腦中的自主概念開始膨脹,自立和自理的本領都會大大增加。然而,父母如果不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事事不放手,他們很自然地把“依賴”看成必然。你家的寶寶既然能一個人睡了,正是她獨立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應該鼓勵的,至於以後好不好管,是今後的教育內容,和分房睡沒有關係的。另外,獨睡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因為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寶寶就如同生活在夾縫中,爸爸媽媽呼吸的是上層空氣,而留給寶寶更多的是不新鮮的空氣,不利於寶寶的健康。同時,寶寶與爸爸媽媽分開睡,也有利於爸爸媽媽私密空間的保留,促進家庭的和睦。


窮屌絲88後


相信絕大部分為人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點獨立,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不要對父母有太多的依賴,畢竟父母不可能陪兒女一輩子,他們的人生是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可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每個家庭的氛圍,環境,條件等等都不一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就不一樣。


鳳霞育兒經


是好事,比奶媽寶,和斷不了奶的小奶狗。要好!小孩子,就是要早早的培養他的獨立性,以及引導和培養他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和責任心。這樣,有利於他到了上學的年齡時,去學校裡的,能夠很快入群和獨立!和他成年後踏入社會!能夠成熟獨立的來處理事情!遇到事情不謊,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能很好的處理好事。都是有很大好處的!家長,不要去幹涉孩子獨立!孩子終究要慢慢長大的,從嬰兒,到寶寶,等,一步一步的。成人!有自己的家庭!事業!等等!你不會希望。他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吧!父母,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讓他早日成人成才!能為家庭,為社會。做一點自己能做得事!不好嗎!早獨立的孩子,一般都很懂事,自律!這是好事,高興😃自己的寶寶,要長大了!


三農雲朵


你好,我是啊碧,很高興來回答:

寶寶過早獨立是好事嗎?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回答是,讓寶寶過早獨立並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很多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除了抓孩子的成績外,也有很多父母都在關注如何才能讓孩子早點自我獨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早早的自我獨立,這樣他們就不用操心孩子,他們也可以全新投入工作,他們跟別人聊起自己的孩子時也特別的自豪……但是過早讓孩子獨立真的好嗎?之前看一個六週歲的孩子,他真的是非常懂事、獨立,可是給我的感覺是他懂事的讓我心疼,因為這麼懂事,他經歷的肯定很多。我不想讓我孩子這樣……原因如下

第一:孩子過早獨立以後,自己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在孩子的認知水平力還有太多的不足,往往還會有一些錯誤的東西在誤導這他們,但是孩子獨立以後,就不願意向別人訴說自己的心事,什麼事情都會自己承擔,一點樂趣都沒有,父母想要進入孩子的生活已然不可能。

第二:過早獨立的孩子對家庭的留念也比較少,長大後他遇到事情都會自己處理,一般不會跟家長商量的。他也不需要家認們的意見了。

所有我感覺不要讓孩子過早獨立,其實所謂孩子獨立,其實是父母幫助孩子建立獨立的人格,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精神支柱,但是很多家長的做法卻是將孩子“推開”,去著重塑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家長們應該作為一個監督者,而不是脫離整個孩子獨立的環節,讓孩子變成“不可控”的狀態。當孩子本該需要依靠父母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及時伸出援手,讓孩子得到我們最直接的幫助,再鼓勵孩子去努力完成交代的事情。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孩子獨立,但是作為孩子,他們希望當他們摔倒或作不好時,父母能夠給予他們一個擁抱,拍拍他們的肩膀安慰他們……獨立對於家長對於孩子來說本事都是好的,但是過早的強迫孩子獨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啊!





啊碧說手機


所謂好與壞都是一體多面。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特徵就是喜歡獨立自主,有的孩子就依賴他人的幫助。

依賴他人幫助的孩子,他們父母的課程就是要教會孩子獨立。

而獨立意識更強的孩子,他們父母的課程就變成怎樣讓孩子在確實需要幫助時,學會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硬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