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復工續命的曙光就在眼前,但我撐不住了……”

昨天,一個從意大利回來的確診病例,讓無數飲品老闆心情喪到極點。區域市場剛剛回暖,門店剛剛辦齊復工手續、員工物料剛剛準備好,又被拖回噩夢。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撐到到五六月,飲品市場會好起來的。但太多小店,根本撐不到那時候。


作者國君


一、“已經賭不起了,趁早收場吧”


這幾天,抖音上一家在疫情期間苦苦支撐的飲品小店,倒在了復工黎明前,以異常“慘烈”的方式。

“其實我們也知道,如果能再撐一段時間,等到夏天可能會轉一個好的價錢,但那都只是可能,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已經賭不起了,還是趁早收場吧。設備也免費送了,只收回了2個月的押金。”

“之前已經做好一分錢都收不回的準備了,剩了6000多塊錢的原材料,因為無人回收,所以就1000塊錢送給了隔壁奶茶店,他們能用上的也很少。”

“我們2月份在平臺上發佈了轉讓消息,和中介也打好了招呼,但幾乎沒什麼人詢問,一轉眼就到了該交下個月房租的時候……”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抖音視頻裡,逐漸搬空的店鋪,讓人心碎


老闆講著自己的遭遇,畫面是逐漸搬空的門店,這段抖音戳中了太多人的心。

我撥通了老闆的電話,得知這家開在北京的小店,10萬的轉讓費一分沒收回,加上其他損耗,前前後後20多萬打了水漂。

回暖信號已經很明顯,春天就快來了,為什麼不再等等?

原來,他們在去年11月份,交了今年1月和2月的租金,每月1.2萬,所以一開始還耗得起。

2月開始,距離再次交租的日子近了。每一天都變得格外煎熬,借錢撐下去,也許生意會好轉,到時候就算轉讓也能賣個好價錢。

但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先到來,誰也無法預料。

直至2月中旬,疫情各路消息反反覆覆,實在看不到希望,老闆果斷放棄。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實在看不到希望,老闆也撐不下去了


他們的情況不是個例,還有一大批門店撐著最後一口氣,苦苦等待轉折點。

關店潮現在為什麼沒出現?因為大家還在賭疫情的好轉。但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飲品店就死透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


二、疫後營業額的緩慢回升,才是真正的“凌遲”


對於倒閉潮,椿風茶飲創始人胡開基的判斷是:“4月、5月會有倒閉潮,因為疫情的影響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月、3月大家還勉強撐著,4月不好轉就會扛不住了,或者沒有信心了。

一次疫情,可能改變的不僅僅是大家對健康的認知,還有消費行為。

即便一天一杯奶茶的女孩們都回來了,也有隱憂:敢不敢扎堆出來?有沒有遭遇減薪,兜裡還有沒有錢天天買?都是問題。

消費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

消費者空空的錢包,需要時間;

而這個時間是多久?目前未知。

恢復營業是把雙刃劍:全力以赴復工,很可能踩足了油門卻在空轉。

一旦開始營業,房東不會再減租,員工也得發工資,物料的保質期仍然有限。每天一開門,白花花的銀子出去了,而營業額呈個位數緩慢上漲,飲品老闆們心如刀割。

撐下去不一定看得到春天,但關店又心有不甘,未來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還有一件最可怕的事:下個季度的房租要交了。

這也成了擊垮一大波飲品店老闆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很多老闆的信心都被擊垮了


不少行業人有個共識,支出翻倍收入低迷,現金流更緊張的三月底四月初,飲品行業的“至暗時刻”才會到來。


三、這段時間,最艱難的是哪些店?


在河南封丘,有一個叫做“烏所味”的小店,前幾天剛剛轉讓出去,仗著地理位置好,勉強收回了轉讓費。

但這家店,一眼看去就“命數不長”,店名雲裡霧裡不知賣什麼,門頭黑底白字大片留白,吧檯檯面過高佈局混亂……幾乎踩中了每一個開店坑。這樣的店,本身就危機重重,疫情只是讓它死得更快。

而上文提到的北京小店,老闆最後放棄治療,也是因為選址失誤、人流受限,周邊又競爭激烈,疫情前就基本處於保本狀態。

如果沒有疫情,再開一陣子也許他們能找到突破點,但瞬息萬變的市場,並沒有留下機會給這樣的小店們。

在“至暗時刻”,倒下的往往是原本就看不清路的人。不是他們選擇了關店,而是關店早已選中了他們。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在“至暗時刻”,倒下的往往是原本就看不清路的人


觀察發現,這段時間瀕臨關店、最最艱難的,一般是這3類:

1. 小白入局、開業不久,還在盈虧平衡點上掙扎

這樣的小店,不少是用老闆打工多年的積蓄開的,經營經驗不足,沒有前期資本積累,抗風險能力幾乎為0,本就在生死線上掙扎,期望以時間換經驗,慢慢提升。現在遇到疫情“當頭棒喝”,想走下去就必須借債。

但正如一位老闆的哀嘆:“沒錢更不敢借,借錢也是要還的,開到哪天是哪天吧。”

2. 品牌剛剛站穩腳跟,處於拓展期,現金流很緊張

一些區域性的小品牌,趕上前幾年紅利期,老闆嘔心瀝血經營,剛剛在地方打出一些知名度。他們剛進入快速擴張期,想乘風趕緊把規模效應做出來,資金鍊本來就有風險。

遇上疫情,只能“斷尾求生”,一年再開20家的夢想破滅,先活下來最重要。

3. 營業陷入瓶頸,正在上下求索,尋找破局之道

這樣的小店,不少是有硬傷的,不是選址失誤,就是加盟總部沒有遇到良人,或者自己疏於客戶維繫,缺乏忠實顧客。

即便沒有疫情,他們很可能也“每天都有3次想關店的衝動”,但因為沉沒成本代價太大,還在苦苦支撐。這些老闆原本就在猶豫,子彈再飛一會兒,最先倒下的可能就是他們。

子彈再飛一會兒,一大波小店就死透了

一些門店已經開始轉讓


而對於那些開店時間長的、規模還不大的 、過去兩年沒有瘋狂擴張的、或者以加盟為主要模式的品牌,多數“地主家”都有充足的餘糧,能度過此次危機。


四、小結


但即便是“家中還有糧”的品牌,依然要面臨接下來漫長而艱難的消費信心恢復期。

這個“疫後大考”過了,才算真·活過來了。

如何運營客戶?如何激勵點單?如何用新品打消顧慮?如何用營銷引發關注?如何用服務傳遞溫度?如何用零售產品彌補業績?

每一道題能不能做對,對品牌來說都生死攸關。

最後我想說,疫情之下,大家各有各的抉擇,各有各的堅持。

目前的短暫離場,是為了疫情後的重頭再來;

如今的咬牙苦撐,則是期盼不久的春暖花開。

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待疫情過去以後,即使陣痛猶在,也希望你能重新出發。




— 商務諮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諮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17744612803(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