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是什麼菜?有什麼作用?

仁義


荊芥,它的別名是:香荊薺、線薺,也有叫羅勒草的,外型香草相似,總之屬於季節菜。只要在夏季才有。也屬於多年生植物,也是一種香味獨特的調味菜。說是蔬菜,又不和其它蔬菜一樣,不能大量的炒著吃,和其它蔬菜搭配的也不多見,它也是一種中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荊芥的主要產區在河南一帶最為透出,其它地方也有,新疆,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湖北,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向東一直分佈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為野生的多。荊芥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做湯羹、做涼拌菜提味,醃製鹹菜、煮麵條提味等。荊芥很好種植,可以在田間地頭種植,也可以在家裡用花盆種植,掐了還會再長,一顆荊芥可以發很大的棵長出很多嫩頭來。

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季,媽媽就喜歡用荊芥做涼拌黃瓜,特別的解暑提味開胃,我家別的吃法不多見,主要用它作為調味品菜來吃,特別是在夏季,我家涼拌菜都加點它,涼拌涼粉、涼拌豆皮,綠豆芽,豆芽,豆角,以及粉絲,粉皮,熟牛肉,豬頭肉等,凡是能涼拌的菜,我家都加它作為提味。荊芥由於有特殊的味道,好多人不喜歡它,就和薄荷一樣,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我就不喜歡吃薄荷,而且愛吃荊芥,這可能就是小時候的飲食習慣影響的吧,我家人都不喜歡吃薄荷。荊芥主要是作為提味品的,很開胃,

在河南一帶,有這樣吃荊芥的叫做“信陽搗蒜糜子”,做法:把大蒜去皮,把青辣椒或紅辣椒半根洗淨,把荊芥葉一把洗淨,把它們三種食材加進搗蒜器裡,用搗蒜器搗成泥糊狀,加鹽,加涼開水攪拌均勻,最後加點芝麻香油,這是河南信陽吃撈麵和涼麵必備的調味品。

荊芥有什麼作用?

荊芥即使一種菜,主要用來提味,也是一種藥,具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它的作用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也可以和其它清熱解毒的食材一起搭配用,比喻桑葉、銀花,它們的搭配作用,是能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目赤咽痛等症。記得小時候,我要是嗓子疼上火了,媽媽就用荊芥搗成泥,加白糖和涼開水一起喝,效果特別好。

荊芥還有一些其它功效,比喻有瘡瘍了,可以和銀花、連翹、赤芍等一起用,既可以退寒熱,又可以消癰腫;荊芥還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它可用於治療便血、崩漏等症狀。通常都會配合其它止血藥同用。

我是頭條號天山可可,美食達人,每天更新不同的菜譜,擅長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新疆美食和風土人情,記得關注我喲!


天山可可


荊芥應該是輔菜,我們開封這邊幾十年前就在吃。

但是,那時候稍微離我們這裡遠點的地方,很多人都沒吃過這個荊芥。我清楚記得1994年的一個晚上,在我親戚家開的飯店裡,來了一位安徽口音的兩口子,問有什麼吃的。那時候也就是麵條,向他推薦了荊芥面。那哥們一臉茫然,竟然不知道啥是荊芥。

待他吃過,問感覺如何。這哥們說味道還不錯,有點薄荷的味。從這點說明,當時他阜陽附近的,離我們這也就兩百多公里,竟然不知道沒吃過。

在這之前,也就是七十年代,我還很小時候就記得村裡幾乎每家門口都種的有這個菜。只不過那時候我還真不知道這玩意叫荊芥,我們土名叫“烏秧菜”,只是這個音,具體是不是這幾個字,就不得而知了。

受條件影響,那個年代的吃法比較單調。也就是白水加點鹽煮個麵條,上面撒些生的荊芥。也有做撈麵的,還是白水煮麵條不放鹽,煮熟後撈出來過涼水,然後把提前做的所謂的滷澆上(其實就是喜稀湯寡水撒上些荊芥燙一下)。大家都端著碗跑街上,或蹲,或站,或隨便找個地方坐,最多的還是把自己拖鞋墊屁股底下。大家吃著飯聊著天,逗著那些吃遍眾相鄰家的孩子,真的是一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好局面。

現在的吃法就多了,在很多涼菜裡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荊芥變蛋,皮辣紅等等。

至於這個菜有什麼功效,還是各位您自己百度去吧。因為我也不知道,反正存在就有道理。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是個調味品,單獨做菜涼拌也不錯。


白酒有黑幕


誠邀。


要問大腳丫荊芥是個什麼植物?我的第一反應是童年的味道,難忘的回憶。


荊芥本身自帶一種特殊的氣味,初聞忍不住掩鼻,再聞就要扭頭走啦。


不過,小時候在農村,長輩們很喜歡拿它涼拌了吃掉,和大蒜放在一起用蒜臼子搗碎,然後放上醋和香油,據說很好吃,我是沒有嘗試過,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突然想聊點別的,蒜臼子可是個神器啊。


小時候,吃過很多好吃的都是通過它製作出來的,我想到了一個非常懷念的老家菜品,雞蛋蒜,就是把雞蛋煮熟,然後和大蒜一起在蒜臼子裡面搗碎,再加點香油,就著饅頭吃別提多香啦。



如圖所示,有麼有吃過的呀?


農場君大腳丫


提要:荊芥是什麼菜?荊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介紹!

荊芥是老家夏季經常吃到的一個調味菜,荊芥同香菜類似含有獨特的香味,因此也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在家中做涼麵條、熱湯麵條、或者做涼菜的時候撒入一些荊芥,菜品會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味道更加鮮美。當然目前一些牙膏中也包含了荊芥,其中荊芥作為調味的同時還入藥、香料、飼料等多種用途,也正因為如此,市場需求量也逐漸增大,那麼對於荊芥的種植你瞭解嗎?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關於荊芥的種植技術。

種植時間

荊芥從種植到採收的時間間隔比較短,因此春播、夏播都是可以的,如果春播的話可以在清明時節,不過此時氣溫還比較低,因此在種植的時候需要地膜覆蓋,而夏播的話氣溫已經上來此時種植的話可以考慮麥茬檔口。

種植整地

荊芥對於陽光、水肥的需要比較高,越是肥沃的土地,生長也越肥沃,不過對於漬害比較敏感。因此在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地勢較為偏高的位置,切莫低窪易積水的區域。此外為確保土壤肥沃,因此在種植的時候建議考慮種植前進行翻耕。並畝施2000公斤的有機肥。

播種方法

荊芥籽粒較小,因此同芝麻的播種方式類似,撒播、條播都是可以考慮的,不過這裡建議採取條播的方式,因為撒播很難保證田間的荊芥種植均勻。條播開溝1釐米深度即可,將種子撒播在溝內,同時輕微撒上一層薄土。畝種子用量在0.5千克。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種之後用噴霧器進行噴霧,保證土壤表層溼潤,利於種子萌發。

田間管理技術

在荊芥出土之後,如果苗子不是特別稠密的話,不用剔苗,當然過分稠密的地方還是需要剔苗的。對於田間的雜交要及時清理,荊芥由於自帶獨特的氣味一般害蟲也不多,但是如果雜草過多的話反而滋生病蟲害。另外,水肥要管理得宜,由於荊芥種植大多以採收莖葉為主,因此荊芥的生長基本上是以營養生長為主,因此在這裡需要及時補充尿素,當然用量不用太大,避免出現燒苗,畝用量10千克即可。在開花前後在追施一次最好。田間土壤溼度不宜過大,表層剛剛露幹即可。

在田間管理得宜的情況下,基本上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吃到新鮮的荊芥了,對於以收集荊芥種子、花為目的的採收種植,需要及時掌握採收時間,收穫之後及時晾曬保存。


科學興農


荊芥在我們河南這邊種植是很多的,它是一種調味菜。一般都是夏天吃,用於涼麵條,調涼菜,口味獨特。荊芥也可用於治療一些疾病。它,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等。

荊芥的適應力很強,性喜陽光,多生長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中,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但以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較好,高溫多雨季節怕積水,短期積水會造成死亡。種子容易萌發,發芽對溫度要求不嚴格,種子在15~20℃即可發芽,荊芥耐高溫,較耐寒,好種植。一般都是在夏天種。農家的田間地頭一般都會種點自己用的。


蒼松SH


農村常見的荊芥是一種什麼植物?它有什麼作用?

一,荊芥是什麼植物

荊芥是分佈在我國新疆、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的一種多年生植物,野生的常生長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村莊周圍、灌叢中;多地有人工栽培。荊芥是正式中名,別名有薄荷、小荊芥、土荊芥、巴毛、樟腦草、涼薄荷等等,是唇形科荊芥屬植物。

它的外形特點:莖幹高四十到一百五十公分,基部木質化,分叉多,四稜形,有白色短毛。單葉對生,葉片卵狀到三角狀心形,葉形變化大,長六公分左右,葉邊有粗圓鋸齒,表面黃綠色,背面稍發白,葉柄長三公分左右 。


花二唇形,白色,上唇短,下唇有紫色點,

七到九月開花。 果實卵形,褐色,長一毫米左右,九十月份果實成熟。

二,荊芥有什麼作用

第一,荊芥的嫩莖葉是人們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主要含有揮發油,有香味,是做涼拌菜輔助菜。


第二,它的全草是常用中藥,主要含有黃酮類、芳香油等成分,有解表祛風、透疹止血等作用。具體可諮詢醫生使用。

第三,荊芥植株高度中等,適應性強,易於栽培,聚傘花序長,花朵白色顯眼,葉片密集,可作為地被植物栽培應用。


老姚談植物


荊芥別名:香荊薺、線薺、四稜杆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釐米,基部近四稜形,上部鈍四稜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藥用其乾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功效主治

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於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5]

①《本經》: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溼痺。

②《藥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歪邪,遍身頑痺,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③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並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⑨《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5]


Deiling交流塘


荊芥(Nepeta cataria L.),別名:香荊薺、線薺、四稜杆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釐米,基部近四稜形,上部鈍四稜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藥用其乾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荊芥

  • 拉丁學名

    Nepeta cataria L.

  • 別稱

    香荊薺、線薺、四稜杆蒿、假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亞科

    野芝麻亞科

  • 荊芥屬

  • 荊芥

  • 荊芥族

  • 二名法

    Nepeta cataria

  • 分佈區域

    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向東一直分佈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習性
3分佈情況
4栽培技術
5主要價值
摺疊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荊芥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釐米,基部近四稜形,上部鈍四稜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葉卵狀至三角狀心臟形,長2.5-7釐米,寬2.1-4.7釐米,先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草質,上面黃綠色,被極短硬毛,下面略發白,被短柔毛但在脈上較密,側脈3-4對,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0.7-3釐米,細弱。

花序為聚傘狀,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或間斷的、較疏鬆或極密集的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聚傘花序呈二歧狀分枝;苞葉葉狀,或上部的變小而呈披針狀,苞片、小苞片鑽形,細小。花萼花時管狀,長約6毫米,徑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內面僅萼齒被疏硬毛,齒錐形,長1.5-2毫米,後齒較長,花後花萼增大戍甕狀,縱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點,外被白色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長約7.5毫米,冠筒極細,徑約0.3毫米,自萼筒內驟然擴展成寬喉,冠簷二唇形,上唇短,長約2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淺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側裂片圓裂片狀。雄蕊內藏,花絲扁平,無毛。花柱線形,先端2等裂。花盤杯狀,裂片明顯。

子房無毛。小堅果卵形,幾三稜狀,灰褐色,長約1.7毫米,徑約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1、發汗解表,作用較和緩。

2、消炎

3、止血,炒炭後有止血作用。實驗證明荊芥炒黑成炭後,確能縮短出血和凝血的時間。

炮製:荊芥切咀,生用或炒炭。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發汗解表,散瘀止血。

主治:外感風寒,麻疹初期透發不暢,炒炭可止衄血、崩漏、便血。習慣無汗用芥穗,有汗用荊芥,入血分用荊芥炭。

臨床應用:傳統經驗認為本品為風病、血病和產後的要藥。

1、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均可用:風寒的,配防風、生薑;風熱的,配薄荷,柴胡等。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荊芥雖屬辛溫,但溫而不燥,與辛涼解表藥配伍,可增強疏散風熱的作用,適用於有發熱、頭痛、鼻塞、咽疼、眼結膜等風熱症狀(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荊防敗毒散。

2、用於治療咽炎、扁桃體炎。前任的經驗是“咽痛必用荊芥”,現代在治療咽炎和扁桃體炎的方劑中,荊芥常不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強其消炎作用。

3、用於治療出血。用荊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藥,例如配槐花炭治療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用於治療產後血暈(因失血過多或血液循環功能障礙而引起的暈厥),可用荊芥穗。單味6g研末沖服,或隨症配其它藥煎服。

5、用於透疹止癢。在蕁麻疹、風疹、麻疹時用之,起到加速病理過程消退和止癢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風等配伍(內服或外洗均可)。

:荊芥穗功用與荊芥同,但作用較強,治血暈時是為要藥。

用量:3~9g。

處方舉例: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桔梗各6g,川芎、甘草各3g,水煎服。

注:同屬植物裂葉荊芥,東北等地亦有作荊芥使用。


劉賓140357499


荊芥,別名香荊薺、線薺、四稜杆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

荊芥有強烈的香氣,是一種經濟效益高、很有發展前途的無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在小編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會在空閒地種些荊芥。



荊芥主要以鮮嫩的莖葉供作蔬菜食用。荊芥富含芳香油,以葉片含量最高,味鮮美,生食熟食均可。但人們多以涼拌為主,一般將嫩尖作夏季調味料。在菜譜中有清炒荊芥、 荊芥拌黃瓜、荊芥澆汁、荊芥腐竹、荊芥洋蔥(俗稱老虎菜)等。


“荊防入藥本相須,更喜辛香作野疏。魚蟹河豚妨食物,舉鄉古拜隱方書。皮膜裡外風皆去,頭首高巔熱可除。一捻千金真不易,管教瘡疥淨無餘。”荊芥入藥,用它的乾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常用中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我是老徐,每天持續更新更多生活領域問答,敬請關注!


老哥聊生活


荊芥是什麼菜?有什麼作用?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董。

荊芥到底是什麼菜?其實這個菜一般只有農村才有,城市裡大多都不會賣這種菜,因為認識的人很少,壓根就賣不出去。這個菜其實是一種香料,但是它又不僅僅可以作為香料,還可以作涼拌菜,或是煮湯,總之它的做法有很多種,但是產量卻是有點少。在河南的農村比較常見,一般來說,南方的農村很少有這種菜。

在農村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種菜,平時家裡面要是吃麵疙瘩或是拌麵都會用到它。將新鮮的荊芥採摘,然後清洗乾淨。如果是煮麵或是做涼拌菜的話可以把它切碎,只有這樣才能將它的香味釋放出來。而如果是煮湯的話,只要把一整把的荊芥放下去煮軟就可以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把它和香菜等同起來,但是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除此之外,它還可以作為藥材,它的用處很大,但是你知道它的種植技術嗎?

如果是在家裡種植的話,可以準備一個花盆,儘量大一點,同時要準備一些土和種子。先播種之後再覆蓋一層泥土,這層土要薄一點。因為如果土太厚了,就會阻擋荊芥的長勢,它很有可能就不能發芽。如果這一點確保之後就可以不用擔心了,因為它的生長很迅速,和小白菜差不多。六七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發芽,發芽之後就要確保水分以及溫度。

最佳生長溫度是二十度左右,環境要潮溼。等到小苗漸漸的長大,就可以施肥,可以使用化學化肥,也可以使用自然的化肥。一般來說後者比較好,家常的牲畜糞就可以,或是環境酵素(水果徹底腐爛、花朵腐爛),還可以使用淘米過後的淘米水,這些都是它的養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候,它就長好了。

長大的荊芥,在採摘的時候要擇嫩葉和嫩莖,掐完之後就要立刻施肥,以便它快速長出新的來。它有一點十分好,那就是長得很快。嫩葉嫩莖被掐去之後後,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又會長出新的來。如果想要收穫很多的荊芥,可以勤加施肥。收穫多次之後,就會開出淡色的小花朵,而這個小花朵長大之後就會結荊芥的種子。

上面說的種植方法適用於城市或是比較懶一點的人。大多數情況下很多農村人家都會種,種植技術和上面提到的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施肥。在田間施肥較為方便,荊芥也能吸收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