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希望

2019年在流水落花中無情逝去,個人活的毫無一點生機,生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生活安靜的不能在安靜,和行屍走肉沒有多少區別,但是有一樣“”東西”毫不留情的重擊了我這個榆木疙瘩腦袋,他就是人民衛士、死士、勇士、諫士,戰略家戴旭發人警醒的文章。

戴旭大校軍銜,現為國防大學教授、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南海研究院院長、人民大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院研究員(戰略智庫裡),是中國唯一的大師級的戰略家,被美國智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叱吒軍事論壇裡的風雲人物,同時被日本、歐洲、俄羅斯多個戰略智庫關注,試問?中國軍隊裡有幾個這樣的人物被西方所關注?

戴旭的文章以血祭天,血性滿滿,他穿行在歷史、哲學、文學之間,以犀利的“刀槍”在政治、軍事、經濟諸多領域發出吶喊,他思維縝密、邏輯清楚、深入西方軍事思想領域探索,研讀中外兵法,鑽研毛澤東軍事思想,總結出超越前人幾千年的大戰略思維模式,為我國建立戰略藍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張文臺上將、劉亞洲中將、李炳彥少將等高級將領為他做序,做題跋,可見戴旭的思想言論在當今國家發展中是多麼迫切和需要,中國幾千年來有的是軍事家、謀士,但稱得上戰略家的人才有嗎?

認識戴旭是在2003年的電視講話裡,被他的強軍之心、赤子之心、憂國憂民之心深深的打動,從此便一發不可收的深深的愛上了他。

與其昏昏噩噩活著,不如汲取一些精神上的慰籍,2003年到2019年,十六年過去了,一介草民雪豹立志才有幸仔細拜讀戴旭院長的《太空站》《C形包圍》《盛世狼煙》《戴旭與美國人馬偉寧戰略對話》等其它書籍,震撼的莫過於戴旭院長犀利如刀的文筆和他的偉大戰略思想。

今年閱讀量超過八百萬多的文字,但深入我骨髓的、被狠狠敲擊思維的,當推戰略家戴旭。1993年戴旭以空軍上尉發表的《以血祭天》的空軍戰略預言一發沖天,2003年《C形包圍》名聲大噪。拜讀完畢總感覺自己寫不出心中的想法,總是被他獨特的天賦、超凡的膽略、鷹一樣的視角、不怕引火燒身的精神所“超度”,深愛他,首先他是勇士,有舌戰群儒的本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楚大夫的精神,其次他是盤旋在戰略高度上的一隻黑鷹,始終盯著空中以及地面的獵物。讀戴旭的文章,常有空谷足音,獨步千古之惑之感,他憂國憂民,常有赴湯蹈火之氣息,但孤獨奮戰的背影也常躍然於紙上,他戳破了軍方“皇帝的新衣”,招來諸多打擊和扼殺,但他始終在所不惜,春秋大夫之風凜然浩蕩。他胸中有國策,有良謀,有死士風格,國家有他是國之幸事,民之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