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哥拙口笨腮說:文才、口才和辯才!

慧哥網友某女士,繡口慧心,伶牙俐齒:每每視頻,妙語如珠:詼諧,幽默,俏皮調侃恰到好處,笑靨如花且笑語如歌——慧哥以為世間奇女子"巧言能學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者自是鳳毛麟角,而能夠口吐蓮花者亦極稀矣!

慧哥拙口笨腮說:文才、口才和辯才!


敝鄉寧陽有歇後語“茶壺裡下扁食(水餃)——肚裡有倒不出來”,又有“噙著凍凍(冰塊)化不出水來”等諺語形容口才不好的人,慧哥便是其中之一——下筆千言尚能偶一為之,出口成章卻難上加難。

善筆耕者,筆走龍蛇,洋洋灑灑,下筆萬言,一揮而就——此謂之文才;善口語者,與人對話,不假思索,侃侃而談,巧舌如簧,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天文地理、雞毛蒜皮無所不知,無一不曉,無所不能——此謂之口才。

而所謂辯才,則是文才與口才的有機結合,既有如簧之巧舌生於口,亦須有錦繡文章藏於腹,兩者相得益彰,方可“腹有詩書氣自華”,所向披靡!

大中國自古就不乏辯才,諸如合縱連橫的蘇秦張義、貌不驚人的晏子、舌戰群儒的諸葛亮等;現在的外交新聞發言人更是辯才中的天才。

從古到今,所有辯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知識淵博。所謂口才,就是把心中要表達的內容,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地應答如流。

以辯呈才,當屬陽春白雪,而當下,我們於網絡或現實中卻常常見到,人與人交談或筆談時,往往因為自己的胸中知識欠缺,或者理屈,焦急之餘,便免不了發出一些粗話來,一則解氣,二則想借此打壓對方。其實,髒話一出,已經將自己的無知和粗俗暴露無遺——寧陽有俗諺雲“出(粗)口傷人”“出口失理”之說,比如某些教授學者之類在某些所謂高端講壇上或報刊中暴跳如雷,動輒攻擊論敵的女性親屬,只能暴露自己的無知與膚淺。若換個群體換個環境,說髒話罵大街說不了還會成為一門藝術呢,因為粗話也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語言詞彙,確乎頗為豐富,有例為證:

我村有一本家大嬸年輕時好罵街,人稱"鐵嗓子″,亦被同齡妯娌目為好口才。家裡少一隻雞或者鄰居和她有矛盾,她能連續罵上三天,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簡直讓人聞所未聞,堪謂集罵人之大成者也,凡與之對罵者無不甘敗下風——只是如今年過八旬,她老人家也是“好婆難提當年勇”了。

農村中亦藏龍臥虎,不乏辯才。鄰家大哥乃我蒙師,則可稱鄉村辯才。試舉一例:某年某家娶親,大哥前去陪客——所陪者乃新娘孃家哥,因不滿妹子親事欲在婚禮作妖。待主客坐定,孃家哥試探道:"今天作陪者,定是村裡能說會道之人,在下粗陋,言語不得體之處還望海涵″。大哥對此事略有耳聞,遂笑答:"此言差矣!今兒巧得很,本村既有姑娘出嫁,又有媳婦進家。能說會道者都送客(方言:送姑娘出嫁)去了,留在家裡陪客者都拙嘴笨腮,不善言辭,何也?本地風俗:說錯話丟人丟在家裡,別丟人丟在外面!″此言說過,孃家哥意識到自己不是對手,整個筵席過程居然不敢逞強,只是悶頭吃飯喝酒,怕"丟人丟在外面″——一場軒然大波就此平息!

然而作為社會的人,則是需要修養的,不罵人這麼簡單的修養,看起來容易,實則很難,有人往往一輩子都無法修養到至高境界。若魯智深李雲龍輩的粗話有時竟能顯出他們的幾分率真,即便如曾經提倡新生活運動的民國要人蔣先生,情急之時,也會脫口而出:“娘希匹!”。

慧哥拙口笨腮說:文才、口才和辯才!


哈哈~慧哥口才不濟,不敢多言,說不下去了,怕露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