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京兆杜陵人杜篤曾經建議還都長安

葛劍雄《中國移民史》(第二卷第128頁—129頁》,京兆(今西安)人杜篤認為,東漢的關中雖無昔日的繁盛,但其衰落有一個由漸變到突變的過程。儘管一部分“三輔衣冠”己經遷往洛陽,關中失去了絕大部分素質較高的新移民和流動人口,但靠原有的人口和人才還維持著一定的優勢。比如:右扶風的茂陵、平陵、安陵三縣,還聚集著京兆尹的不少人才又。《後漢書》列傳的60位三輔籍士人中,屬於這一帶的就有47位。這意味著,維持關中文化優勢的並不是西漢之故都的長安,而是右扶風及其附近的這五個陵縣。

東漢前期關中在文化上的優勢還很明顯。據盧雲著《漢晉文化地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附表5——9頁,522頁,526頁,530頁,538頁)載,在全國統計到的568種書籍中,出在三輔的有87種,佔15%,470位列傳士人中,三輔籍的有66位,佔16%。不列傳的士人520位中有63位,佔12%。213處私家教授中,有22處,佔10%。在302位三公九卿中有37位,佔12%。僅在五經博士中所佔比例較低。在72位中有5位,佔7%。

還有,東漢初長安還保留著西漢的大部分宮室,朝廷還多次派人修繕,長安被稱為西都,名義上與首都有同等地位。由於關中的大族定居已有一二百年,他們的主要財產是土地,所以大多還留在關中。

《後漢書·文苑傳·杜篤》稱,杜篤基於以上情況,以杜篤為代表的京兆人,懷著一往情深的鄉情,不甘心首都地位的喪失,所以,多次向朝廷提出還都長安的請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