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蹟有力量 鑄就“疫”線防護牆​ 丨對青山鎮馮家村黨支部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鼠年已過月餘,防疫的戰鬥依舊緊鑼密鼓,哈爾濱新區的防疫工作在緊張的氛圍中不斷向好,在此期間,各黨支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對青山鎮馮家村,有這樣一群黨員幹部群眾,在為防疫工作默默的奉獻著……

滿學峰同志是松北區人大代表、對青山鎮馮家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在接到疫情防控的命令後,他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了兩委班子視頻會議,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嚴格要求織緊村屯網格,周密部署,充分落實,兩委成員全部到防控第一線,既當指揮員、也當戰鬥員,包屯聯戶,靠前指揮,協同作戰,並充分發揮了黨員幹部作用,使得戶戶有聯繫人,切實做到了封住屯,管住人,不聚會,不串門,出門帶口罩,按要求消毒。同時還加大力度宣傳抗疫工作的意義和相關常識,使馮家村村民做到了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滿學峰同志堅持經常檢查督促包屯幹部、十戶長的工作,嚴看死守不鬆勁,也使得村支部在上報疫情管控方面做到了確保人員信息準確,全面詳實。

感人事蹟有力量 鑄就“疫”線防護牆​ 丨對青山鎮馮家村黨支部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吳永江同志是曾經是馮家村多年的老書記,今年已經66歲了,他1975年參加工作,工作期間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馮家村村民辦過不少好事,春節期間,疫情警報拉響,他便義不容辭的投身於防控工作中,老書記帶隊馮家屯一組,對本轄區內的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全面見底”的摸排,核准採集在家人員信息,確保做到不漏一戶一人。截至目前,已共計排查實際居住農戶204戶666人活動軌跡,排查登記返鄉人員65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5人,並對排查出的返鄉人員和居家隔離人員建立臺賬,嚴格實行專人管理,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實時掌握動態。老書記吳永江說:“要落實好上級政策舉措,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排摸任務,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的同時做到不漏一戶,不忘一人,嚴格防疫,做好登記。”在連續40多天的時間中,從早上六時到晚十二時,吳永江都會與當地卡點工作人員一起在主幹道卡點值守,對來往車輛進行登記排查,對本村村民走親訪友、集會聚會等活動進行勸阻,對外來人口進行管控,進村入戶開展防疫知識宣傳,與本屯黨員幹部一起嚴防死守,共同織牢疫情防控網。

感人事蹟有力量 鑄就“疫”線防護牆​ 丨對青山鎮馮家村黨支部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吳德聰同學是黑龍江工商學院大學一年級的一名大學生,是老書記吳永江的孫子,在得知村屯防控一線招募青年志願者後,他主動報名加入到這場戰“疫”中來,戴上紅袖標的他每天都在馮家村卡點忙碌著,為出入的群眾測體溫、登記信息、為卡點消毒,耐心的為群眾宣傳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知識和注意事項,儘管現在學校已經開始上網課了,他也依舊在課餘時間繼續奮戰在戰“疫”一線,他為構築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彰顯了大學生團員的精神面貌和責任擔當。周圍的老鄉知道他的志願行動後,紛紛對他揚起了大拇指,他靦腆的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的爺爺是黨員,是老支部書記,我要以爺爺為榜樣,志願服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為家鄉略盡綿薄之力,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更是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的光榮”。


吳德聰同學說:“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我一定要充分展現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的擔當,充分展現青年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為,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面對疫情沒有人是旁觀者。吳德聰用實際行動衝鋒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也展現出了新時代大學生迎難而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風采。

感人事蹟有力量 鑄就“疫”線防護牆​ 丨對青山鎮馮家村黨支部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馮家村黨支部在響應黨中央號召黨員自願捐款抗疫工作中,黨支部書記滿學峰同志帶頭,兩委成員相繼跟進,村裡的黨員同志積極響應主動自願捐款,在幾天時間內,村內的全體黨員都自願進行了捐款。96歲的老黨員張永奎同志重病臥床,讓他兒子用手機給黨支部發來了捐款;年近九旬的高峰屯老黨員崔景堂行走不便,便讓孩子用手機進行了捐款;原甕泉屯老書記孫忠喜和馮家村老黨員陳書清兩位同志雙目失明,也積極響應號召讓子女到村支部捐了款;馮家村黨員杜永清患腦出血後遺症,不能說話,行動不便,他用手比劃著讓兒子來黨支部送來了捐款;甕泉屯李自彬、司炳茹這對黨員夫妻,家裡有殘疾的女兒,又是低保戶,但每個人都進行了捐款,以表達對抗疫的支持。在此次黨員獻愛心做奉獻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活動中,積極捐款的還有退伍軍人黨員、在外地居住的黨員。

烈火煉真金,危難見真情。疫情面前每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大災大難之時更能突顯出共產黨員的光榮本色,勝利的曙光已經到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全面戰勝疫情,脫下口罩,勝利相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