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法院決戰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紀實

□廣西法治日報記者 盧林峰 通訊員 黃明強

7月3日晚,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二樓燈火通明,自治區高院“基本解決執行難”領導小組成員和執行局有關人員召開現場辦公會,自治區高院黨組書記、院長黃海龍參會討論,並逐條提出解決方案。

7月4日,黃海龍到南寧市賓陽縣現場督導檢查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並主持召開彙報會,聽取各基層法院執行工作情況彙報,對各法院存在的問題進行逐項研究,提出解決措施。

……

戰鼓陣陣,馬蹄聲聲。廣西法院奮勇拼搏、攻堅克難、苦幹巧幹,向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發起衝刺。

截至7月15日,全區法院兩年多來已累計執行結案288454件,結案率84.15%,執行到位金額386.56億元;全區法院有財產可供執行案件法定期限內實際執結率81.76%;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的辦理合格率88.2%,比全國平均值高出14.01個百分點,全國排名第5位。

最高人民法院專項巡查後,認為廣西“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推進有力、成效明顯,要求廣西做好全國法院第一批(8月份)迎接第三方評估的各項準備工作。

聚合外力綜合治理“執行難”

這是一組去年的統計數字——

2017年,全區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145263件、執結123465件,同比分別上升24.96%、21.04%,標的到位192億元,同比上升62.7%;歷年積存的13083件積案完成執結12669件,結案率96.84%。

“去年,基本甩掉了積壓多年的歷史包袱。”8月6日,自治區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梁梅告訴記者,這一成績的取得,是自治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社會各界高度關心和支持全區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的結果。

今年是“基本解決執行難”決勝之年。執行攻堅,離不開黨委堅強領導、各方密切配合。

6月20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到自治區高院走訪調研,強調要發揮聯動機制作用。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自2017年以來連續兩年專題審議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

4月3日,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世勇再次組織召開執行指揮中心聯席會議,對破解執行攻堅“瓶頸”問題作出具體部署。

6月29日,廣西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推進會在南寧召開,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在會上對聯動部門在協助法院解決“查人找物難”上提出了具體要求。

“這是全區法院決戰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再動員、再部署,也是全員衝鋒、全力衝刺執行攻堅的再誓師、再落實。”自治區高院執行局局長梁文華告訴記者,廣西決戰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形成了“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政協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大格局。

廣西法院以非比尋常的決心,非比尋常的舉措,向著勝利發起衝刺——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牽頭召開“基本解決執行難”聯席會議,落實23家聯動部門的執行攻堅責任。

全區進一步推進聯合失信懲戒機制建設,自治區高院與自治區44個單位簽署失信懲戒文件,劍指失信被執行人。各級法院定期向自治區發改委牽頭建設的“誠信廣西”推送失信名單,聯合工商、政府招投標等部門共同拒絕失信被執行人參與市場活動,共同構築社會誠信體系。同時,進一步暢通拒執罪的公訴和自訴渠道,加大對拒執犯罪的打擊力度。

截至7月15日,全區三級法院發佈失信被執行人信息17.71萬人次,限制乘坐飛機和高鐵、限制高消費、限制出境9.17萬人次,司法拘留9960人次,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1632人次,判決拒執罪193件267人。

用足內力促進質效提升

“執行月”“執行攻堅年”“百日風暴”……一個個專項活動在全區拉開帷幕。

“涉民生案件執行”“清理涉金融債權積案”“執行存案殲滅戰”“終本達標殲滅戰”……一個個戰役,掀起了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的熱潮。

面對全區執行案件不斷增長的態勢,全區各級法院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執行完畢率和執行標的到位率,確保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執行到位,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

2月27日,自治區高院召開“基本解決執行難”推進會,推廣防城港“保全前置促執行”經驗,保全率明顯提升,執行保全案件數量同比上升1.3倍,有效保障了案件執行。

自治區高院出臺下發《關於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的若干意見》,加強和規範“執轉破”工作。全區已清理出152個系列案件移送破產審查,共計涉及4884件長期未結案件,轉入“執轉破”化解。

建立健全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指揮的執行工作管理機制,2017年以來全區通過執行指揮中心協同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382件;依託執行案件信息管理平臺,辦理執行督辦案件9180件、事項委託案件1521件、申訴信訪案件1153件。

廣西作為全國法院最早開展審執分離改革試點的兩個省區之一,創新探索完成執行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並持續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

目前,全區法院設立獨立於執行局的執行裁判庭和安排專門團隊,負責處理執行程序中需要裁決的實體爭議,在法院內部實現執行裁決權與實施權分離。

創新驅動,執行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了執行工作的發展。

據統計,兩年多來,全區法院共執結涉農民工工資、交通損害賠償、撫養費、贍養費等涉民生案件51380件,執行到位金額10.8億元;通過司法救助形式化解涉民生執行案件5949件,共發放救助金4572.7萬元,有效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今年上半年集中執行涉金融債權案件1034件,執行到位標的金額15.9億元。

而另一組數字顯示,今年以來,全區法院共受理各類執行案件114613件(含舊存21125件),執結60326件,同比分別上升27.36%和22.39%。

科技助力推動執行模式改變

“南寧西鄉塘區法院通知:因你(單位)在本院有被執行人的案件尚未履行完畢,現通知你(單位)於2018年7月20日15時到本院第二辦公區2樓1號法庭配合調查,逾期未到庭的,本院將依法採取強制措施、依法予以懲處。”

7月20日15時許,南寧市西鄉塘區人民法院第二辦公區1號法庭,陸續有40多名被執行人到來。他們都收到了來自西鄉塘區法院通過雲MAS電子送達平臺送達的同一條信息。當天,現場達成執行和解6件,當場履行完畢3件,結案標的金額35.4萬元,現場作出還款保證20人,涉案標的金額168萬元。

不斷創新舉措,利用雲MAS電子送達平臺批量發送督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生效判決義務的短信,這只是廣西法院破解“執行難”的一個案例。

主動擁抱新一輪技術革命,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讓執行工作插上現代科技“翅膀”,全區法院執行工作實現了“三化”——

查人找物聯動化。全區三級法院全部對接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查控範圍擴展至3800多家銀行,區內“點對點”查控平臺信息源拓展至17個領域、172個接口,實現對被執行人在全國範圍內的存款、車輛、工商登記、證券、不動產等16類25項信息在線查詢。

區內地方銀行實現了存款查凍扣一體化,並將網絡查控財產類型逐步擴展到銀行理財產品等金融衍生產品。自治區高院與自治區工商局開通股權查詢凍結公示功能,與自治區國土廳聯動推進不動產登記部門完成不動產查控系統建設,可對增量不動產進行網絡查控,並率先面向“總對總”全國網絡查控系統開放使用。通過“總對總”和“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執行法官在辦公室即可查控、扣劃被執行人財產,徹底改變以往靠“登門臨櫃”查人找物的傳統模式,有效破解查人找物難題。

2016年以來,全區累計查詢到車輛、戶籍、存款等各類信息2168萬條,涉及被執行人48.57萬人、資金416.3億元,有力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

財產處置網絡化。自治區高院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財產變現模式,出臺下發了《關於網絡拍賣操作流程規範(試行)》,在全國創新推行當事人自行協商議價、向有關部門詢價確定起拍價等做法。各級法院與國稅、地稅部門建立了標的物評估詢價機制,詢價結果實現2天內反饋。

自2017年3月全面實施網絡司法拍賣以來,已累計成交金額90.41億元,標的物成交率73.84%,溢價率183.36%,為當事人節省拍賣佣金2.81億元,處置執行財產時限平均縮短30天以上,實現“三高兩低”(受眾率高、成交率高、溢價率高,成本低、投訴低)的良好效果,廣西法院網絡司法拍賣率排名全國第一。

案款管理系統化。為根本上解決長期存在的執行案款不清問題,自治區高院與八家銀行對接,推進全區法院建立執行案款管理的“一案一賬號”系統,實現每個執行案件均對應唯一的虛擬銀行子賬戶,款項進出全程留痕、全程監管,有效杜絕了執行案款管理上的漏洞。

該系統自2017年7月啟用以來,全區法院已分配17.13萬個虛擬子賬戶,入賬45.99億元,發出24.18億元,發放案款實現“零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