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阻擊戰還需“罩”得住,化纖企業為保原材料供應也是拼了

抗疫阻击战还需“罩”得住,化纤企业为保原材料供应也是拼了

抗疫目前仍在持續,口罩仍是緊缺的防疫物資。無論是口罩生產,還是生產口罩所需要的原材料,仍要全力做好保障。

以醫用外科口罩需要的原材料為例,外層和內層是用醫用級紡粘無紡布製成,過濾層(中間層)要用熔噴布。其中,生產口罩等產品需要用到的水刺無紡布的化纖原料中,包括水刺無紡布用滌綸短纖維,以及一種粘膠短纖維。熔噴布則具有良好的過濾性、阻隔性、保溫性和吸附性,被稱為是生產醫用和防護口罩的“心臟”。此外,生產口罩耳帶要用到氨綸長絲。

近期,多家化纖企業在確保員工健康安全基礎上,或裝置開足馬力,或克服多重技術難關,一切只為保障抗疫物資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供應,由此,充分展現出了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中的“化纖力量”。

儀徵化纖緊急建設熔噴布生產線

如果不是非常時期,中石化儀徵化纖估計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企業發展進程中還會迎來進軍化纖下游的那一天。但現在,儀徵化纖正在全力以赴,勇擔建設熔噴布生產線的緊急任務。

抗疫阻击战还需“罩”得住,化纤企业为保原材料供应也是拼了

儀徵化纖目前正在快馬加鞭建設熔噴布生產線。

2月24日,中石化宣佈,針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口罩核心原料緊缺的局面,利用自有原料生產優勢,投資約2億元,快馬加鞭建設10條熔噴布生產線。其中,有8條熔噴布生產線由儀徵化纖承擔建設。

3月10日,中國石化新聞辦宣佈,為進一步增強市場保供能力,平抑原材料價格,在前期緊急上馬10條熔噴布生產線(產能18噸/天)的基礎上,在燕山石化和儀徵化纖再增加6條生產線,以增加12噸/天的熔噴布產能。預計5月底全部投產後,將形成30噸/天產能。

a當前,一方面,我國熔噴布的生產量和供應量嚴重不足,供不應求現象明顯,成為制約口罩產量進一步提高的“卡脖子”環節,已引起全國上下高度關注。即便口罩生產廠家能費力採購到熔噴布,其每噸產品的價格也由疫情發生前的1.8萬元左右,一路飆升至十幾萬元,乃至20多萬元。但另一方面,熔噴布生產線的建設投入相對較大,設備的生產、安裝週期相對較長,正常情況下一般需要3~5個月。國內生產熔噴布的不少企業,常從日本卡森進口熔噴噴絲板等核心零部件,而進口產品的交付週期和組裝時間都較長。

一家企業的技術總工介紹,在化纖紡絲過程中,從噴絲頭噴出來的一根根的絲會經過高速牽伸,形成足夠強力。而生產熔噴布的設備噴出來的絲,一般沒經過牽伸,依靠噴絲板的壓力,經過一定的氣流牽伸後,再噴在轉筒或網布上,相互粘結,形成熔噴布。因此,在熔噴布生產過程中,噴絲板、噴絲模頭很關鍵。

“我國目前也有與日本卡森相近,甚至相同的材質與工藝,但在複合紡絲精細化加工、大直徑加工、碳纖維等特種噴絲板及組件加工方面還是有努力的空間。”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向記者介紹。

加之擔心疫情過去後,正常情況下市場對熔噴布的需求量相對有限,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少企業當前投資建設熔噴布生產線的熱情。在此情勢下,中石化挺身而出,急國家之所急,體現了國企的高度責任擔當。 千斤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儀徵化纖肩頭。在接到中石化下達的緊急任務後,儀徵化纖火速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掛帥、各部門負責人參與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項目部,全面負責項目組織協調和5大控制工作。緊接著,儀徵化纖從項目設計、設備採購、工程施工3個方面緊鑼密鼓地展開工作。

3月1日,儀徵化纖年產4000噸丙綸熔噴非織造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內部審查。本次會議明確,該項目擬採用國內成熟的熔噴丙綸非織造布成套技術和設備,共建設8條產能為500噸/年、合計產能為4000噸/年的熔噴非織造布生產線。項目所需要的場地,以及水電氣汽這些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將充分依託和挖掘儀徵化纖現有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降低風險,加快建設速度,增強項目競爭力。

據瞭解,儀徵化纖建設的8條熔噴布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8噸N95熔噴布,或生產醫用平面口罩原料12噸,這些原料可以生產240萬片N95口罩,或生產醫用平面口罩1200萬片。儀徵化纖的所有生產線預計4月15日後陸續建成、5月底全部投產。

儀徵化纖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萬濤表示,丙綸熔噴非織造布領域對儀徵化纖來說是一個新領域。公司要充分認識不同領域的差異性,發揮中國石化原料配套和儀徵化纖技術、管理、人才等優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高效率高質量建成生產線,滿足疫情防控和人民健康安全需要,切實履行國有企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當年為了解決人民的穿衣問題而艱苦奮鬥,當今為了解決人民的健康需求而奮發圖強。”當消息傳出,一名業內人士給予儀徵化纖這樣的高度評價。

此外,儀徵化纖也是我國研發生產水刺無紡布用滌綸短纖的企業之一。特別是其YWF313高清潔水刺滌綸短纖,具有高清潔、零疵點等突出優點,一直深受高端用戶歡迎。自疫情發生以來,儀徵化纖已先後為湖北發送了兩批水刺無紡布用滌綸短纖,用於加工醫用紗布、醫用ABD片吸液等醫療防護用品生產。連同發至浙江、天津、山東等地的多家下游企業的原料,儀徵化纖2月發出的此類原料共8671噸。

多家煉化廠全力保障聚丙烯供應

生產N95口罩、各類醫用口罩要用的熔噴布是用高熔指聚丙烯製成的無紡布,其上游主要原料為聚丙烯。聚丙烯無紡布的生產工藝目前包括熔噴法和熱粘合法。其中,用熱粘合方法生產的無紡布以聚丙烯ES短纖為原料。熔融指數在33g/10min~50g/10min的高熔指聚丙烯是生產聚丙烯纖維專用料。

在持續打好疫情“阻擊戰”的過程中,保障高品質聚丙烯原料的供應很關鍵。把產業鏈向上遊延伸至煉化項目的大型化纖企業,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也全力以赴,努力承擔起社會責任。

恆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建有20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150萬噸/年乙烯、1200萬噸/年PTA三個重點項目。其中,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自2019年5月全面投產後,裝置安全、平穩、連續生產運行。自疫情發生以來,恆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圍繞自身生產建設情況,細化疫情防控方法,在確保園區疫情“零發生”的同時,裝置運行不停,在第一時間調整產能結構,優先保障醫護用品原材料供應,將聚丙烯裝置的產能調至最大。目前,恆力石化具備每天生產4億隻口罩所需的聚丙烯原料的能力。

恆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優先保障醫用聚丙烯原料優質、足量、及時生產和供應,才可以最大限度緩解原料緊缺情況,保障原料市場價位平穩,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幫助。

由榮盛集團和桐昆集團等企業投資建設的浙石化也不甘落後。2月10,在東方財富互動平臺上,面對投資者的詢問,榮盛石化表示,浙石化的聚丙烯年產能為90萬噸,生產的聚丙烯可以作為口罩的原材料,優先供應給口罩生產企業。“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公司自節日期間開始一直全力以赴趕生產,千方百計保供應。”其董秘全衛英這樣回答投資者詢問。

據瞭解,截至2月底,浙石化第一條聚丙烯生產線的實際產量為3萬多噸/月。浙石化積極與國內主要熔噴改性材料生產企業合作,並提供聚丙烯粉料和粒料,加速產品性能測試,逐步供貨。

3月2日,浙石化聚丙烯裝置一線成功由原牌號S1003轉產至口罩原料S2040。新牌號具有高熔融指數性,是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重要材料。目前,該裝置正以45噸/小時的負荷平穩運行。

榮盛集團表示,這次轉產是浙石化聚丙烯裝置的第一次轉產,也將是最有意義的轉產之一。通過這次轉產,不僅讓裝置人員積累了經驗,還提升了企業心繫國家發展和市場穩定的社會責任感。

其實,進軍煉化項目也為大型化纖企業的業績形成支撐。最新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期內,榮盛石化實現淨利潤22.23億元,同比增長38.27%。“2019年,公司PTA產品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另外,浙石化項目一期順利投產,煉化產品貢獻部分利潤。”榮盛石化在公告中這樣說。 記者同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