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校本科研工作拔尖人才、正高級教師閆生厚:復學在即,老師您準備好了嗎?

閆生厚

全國校本科研工作拔尖人才、正高級教師閆生厚:復學在即,老師您準備好了嗎?

閆生厚,隴縣教學研究室主任,正高級教師,全國校本科研工作拔尖人才,陝西省先進教研工作者,陝西省中小學校本研修指導專家,陝西省第三批教學名師培養對象,寶雞市優秀教師;長期堅持開展德育及思政課改革創新、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教育科研、教師隊伍建設等領域研究和實踐;主持完成了2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重點規劃課題的研究,研究成果獲全省基礎教育成果獎2項,獲市級基礎教育成果獎8項;在報刊發表教學論文多篇。

當前,全國戰勝疫情到了決勝的關鍵時刻,勝利就在眼前,各地復學在即,學生渴望著回到久別的校園,開啟新學期的學習生活,那麼,老師您準備好了嗎?

一、 疫情防控您準備怎麼做?

疫情發生以來,各位教師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指導學生居家防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疫情仍然沒有遠去,尤其是病毒死灰復燃的可能依然存在,境外國家病例輸入又成為新的威脅。復學後,一但防控不力,由於學生居住分散,流動性大,家校區間可控性難度增大,被感染的風險急劇增加,將直接危及學生生命健康,導致整體疫情防控前功盡棄。因此,確保學生安全健康是復學的頭等大事。

各位老師首先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體溫檢測、居家隔離等防護工作,確保自己不被感染,更不要成為傳染源,做科學防控、依法防控的典範;其次要按照疫情防控指南做好校園、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場所防疫工作,尤其要做好本班、本學科學生教學期間的防疫工作,堅持日常監測,指導學生按要求參與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校期間無感染;要堅決、果斷,一旦存在疫情風險要立即啟動預案,防止疫情在校園蔓延。

二、久違的學生您準備怎麼處?

居家隔離雖然讓學生獲得了應有的保障,但超長假期和單一的家庭生活,尤其是集體生活的長期匱乏和線上教學給學生生活和成長帶來了壓抑和不適。因此,安全感應是各位老師給予廣大復學學生的最好禮物,這種安全感來自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要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假期生活和居家學習情況,尤其是要深入瞭解曾被感染或者有被隔離觀察經歷的學生,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化解他們內心的不安,更要化解其他學生的恐懼,讓每一個學生及時融入學校、班集體,主動投入新的生活;要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創造文明交往、有序活動的氛圍,讓學生對集體生活的嚮往得到滿足;更要通過對學生學習、生活細緻入微的關心、指導,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無私的關愛,使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得到昇華。

三、開學第一課您準備怎麼上?

開學第一課是師生久別重逢後的第一次聚會,是學生嚮往的精神大餐。尤其是本次超長假期後的第一課,必將成為學生夢寐以求的party。因此,講好中國抗疫好故事,解決學生的生活困惑、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應成為開學第一課的主旨。

為此,要將課堂搬進疫情防控大課程,把疫情當教材;要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第一課的設計、實施當中,“我的地盤我做主”;要注重形式,貼近學生,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讓班會課包裝時尚又富含營養;要藉助、感人、鮮活、真實的疫情防控事件和人物事蹟,對學生開展主題教育。

或觀賞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疫情防控視頻,瞭解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情況,開展國情教育,堅定價值認同和制度自信,體會中國擔當和中國精神;或藉助19省市對口幫扶、全國人民守望相助的具體事例,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認識,適時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教育;或分享鍾南山、李蘭娟等抗疫勇士和廣大白衣天使、解放軍官兵逆襲馳援武漢的事蹟,開展感恩教育,堅定學生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熱愛;或展示對疫情的探究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精神;或開展居家防疫、在線學習經驗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律意識;或讓學生現身說法,展示自己居家生活資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或通過讓學生依據案情選擇角色,模擬法庭審判疫情防控違法案件,進行法治教育。

四、未來教育工作您準備怎麼幹?

超長假期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需要新學期教學工作的大調整來應對,而在線教學遇到的尷尬和教學效益與期望的差距也勢必引起每一位教師的反思。

教學工作的大調整,不再侷限於教學時間的延長或縮短,也不再侷限於教學課時的增加或減少,而更趨向於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教學方式的革新,趨向於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題教學、問題教學以及項目學習。

未來已來,當社會信息化已成必然,如何充分發揮線上教學超時空、即時性優勢,克服師生互動不足、缺乏情感激勵和價值引領的弊端,提升教育質量,培育時代新人,將倒逼教師不斷提升自身信息素養。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擔當的中小學教師要直面教育現代化的巨大挑戰,要將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作為自己研修的重點,讓互聯網賦能教育教學,使自己真正成為線上教學的"網紅"。要主動應對教育改革,將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與教學工作的持續改進有機結合,以問題為導向,在解決題中提升自身素質,通過提升自身素質助力教育教學改革。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