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為何說“隔江猶唱後庭花”呢?

鐵男春秋


其實隔江猶唱後庭花不是陳後主所作。出自唐朝詩人杜牧《後庭花》形容陳後主的一首詩中。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入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後庭花是一種很漂亮的花。後被樂府吟唱當作了一種曲牌名稱。後被引申為亡國之音。

話說陳後主陳叔寶,開始時也勤於朝政,社會和諧。太子妃也長得端莊漂亮,陳叔寶也很寵愛。但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叫強麗華的宮女後,慢慢地就變了。由於張麗華生得眉秀貌美,又聰明靈動,善於查言觀色。陳後主慢慢地疏遠了皇后,寵幸張麗華。不理朝政,整天沉迷酒色。還特賜張麗華一座閣樓,專門為張麗華作賦一首《後庭花》。讚揚張麗華的美貌。並讓千名宮女吟唱此賦。

公元587年,隋軍攻入陳國。陳後主與張麗華被隋軍所俘。張麗華被楊堅下令處死。

陳後主懶政迷色,整天沉溺於後庭花的尋歡作樂,沒想成了階下囚亡國奴!

所以《後庭花》就成了他的亡國之音!


遊遊蜉蝣


首先明確的是“隔江猶唱後庭花”並非陳後主所說,而是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一詩中,借用南北朝時期的南陳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來諷刺晚唐不作為的君主。

後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遊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曲詞……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南史·后妃傳》

之所以使用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藉以諷刺晚唐君主,是因為陳後主陳叔寶執政後期,因貪圖享樂而荒廢朝政,尤其是與宮中女官和狎客所作淫詞豔曲,更是能夠體現陳後主的“不務正業”。

陳後主執政後期,寵幸貴妃張麗華和孔貴嬪,驕奢淫逸卻不務政務,最終導致北方隋朝都要渡江了,陳後主都不知道威脅依然與妃子花天酒地。

甚至等到隋朝的士兵攻陷建康城,在陳後主的寢宮床底下,還找到了未拆封的戰報,可見當時陳後主執政的荒誕。

也正是因為陳後主這種不作為的君主,加速了南陳的滅亡,陳後主被人也被隋朝俘虜,最後病死在了洛陽。

亡國之音

而在陳後主驕奢淫逸的南陳君主生涯之中,其所作的《玉樹後庭花》也被稱作“亡國之音”,其中的歌詞“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被認為是陳後主和南陳短暫存在便滅亡的寫照。

也正是陳後主所創的這種“亡國之音”,在後世晚唐政局混亂時,被心懷天下的詩人杜牧藉以諷刺晚唐君主的“亡國之象”。

“隔江猶唱後庭花”,很鮮明地呈現出當時晚唐時期,統治者不思進取,幾近滅國的狀態。體現出當時杜牧憂心天下的心態,只可惜唐朝末期混亂,最終如同陳後主那般國將不國。


蘇小衿


路過答題。

“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晚唐詩人杜牧之《泊秦淮》,全詩內容如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所生活的唐代,屬於大唐帝國江河日下的時期,統治集團荒淫驕奢,不思進取,而邊患頻繁,危機四伏,詩人觸景生情,以秦淮河之燈紅酒綠,反襯唐朝國事衰退,從上到下毫無憂患意識,借古諷今。

而這個古,即題主提出的南朝後主陳叔寶,他在當政期間,隋朝兵臨城下,依舊尋歡作樂,後金陵城破,與兩位妃子藏於井內,卻依舊被生擒,南朝滅亡。而陳後主頗通音律,他創作出《玉樹後庭花》,後被世人稱之為亡國之音。

曲牌裡的“後庭花”,本是江南文人遍植庭院的一種花,紅白兩色,盛開時樹冠如玉一樣。以花為曲名,後陳叔寶填詞,盛傳一時。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惟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詩詞好不好見仁見智,但歷史屬於後來者書寫,陳後主與“後庭花”聯繫在一起,成為後來統治者的警惕之聲。

所以,這句話並非陳後主所說,而是杜牧引用了他的典故而已。

歷史穿越千年,有些詞有些意早在時光流逝中變了顏色,而後庭花卻成為了人身體上具體器官的代名詞,不由得讓人徒嘆奈何。


北望大坡灘


我先來解釋一下後庭花的意思,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

南北朝陳朝最後那個皇帝陳後主陳叔寶,是他填詞的(玉樹後庭花),原句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這首詞,沒有太多寓意,因為陳叔寶本身水平不高,表達的只是對妃子的讚美,像那後庭的花朵一樣美麗,沒有什麼押韻比喻的技巧可談。

  陳叔寶窮是典型的昏君。當時的南北朝,已經是岌岌可危,到了生死關頭,,北方的隋已經準備長江南下,可是這個陳後主,卻整天與後宮的嬪妃們,吟詩作樂,不管朝廷生死

當隋朝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陳叔寶仍然和一些大臣,嬪妃們,唱著《玉樹後庭花》,而後,陳後主也因此被殺,南北朝就此滅亡,根據史書記載,隋兵“窺而呼之,後主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乘而上。”陳後主的亡國醜態成為千古笑料,他的《玉樹後庭花》也成了亡國的代名詞

而後人對,《玉樹後庭花》的引用評論,也是讓人們時刻保持警惕,不要沉迷於霏霏之音。


邸家姑娘


1 首先,“隔江猶唱後庭花”不是陳叔寶說的,而是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 陳叔寶曾經作過《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3 個人看法,這詩裡的玉樹和後庭花都是有隱喻的。從形象來看,不多點明。所以才會是哪些商女和南陳的後宮裡太監宮女唱的。你細品。不進,相迎,含露,落紅。

4 南北朝繼承魏晉時期浮誇清談,又被那些遊牧民族給搞的烏煙瘴氣,所以盡出奇葩。北齊高洋,南宋劉駿,劉子業,一個比一個荒淫,你能想到的十八禁分類,幾乎都幹過。所以,陳叔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能在後宮作出玉樹後庭花這個被後世認為亡國之音的詩來,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