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趙匡胤,為何在燭光斧影當晚暴斃,死後為何是兄終弟及?

這是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突然暴斃?死後為什麼是兄終弟及。

要搞清這兩點,同樣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說:燭影斧聲是真的嗎?金匱之盟是存在的嗎?

黃袍加身趙匡胤,為何在燭光斧影當晚暴斃,死後為何是兄終弟及?

燭影斧聲是真的嗎?

此事不見於任何正史記載,而是在野史中多有提及,其中以北宋文瑩所著的《湘山野錄》最有代表性,幾乎後世的“燭影斧聲”版本都是從這脫胎而來的。

《湘山野錄》中的記載雖然十分的生動,可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語焉不詳”,我們讀書講究個詳細,這裡的記載,一:為什麼趙匡胤要深夜詔趙光義入宮;二:趙光義在接受遺詔後是如何做的;三:趙匡胤喝了酒,當天晚上還沒事,還“鼾聲如雷”,結果早上就死了。

這些都是關於燭影斧聲的謎題,本來或許是一道很正常的傳位手續,就因為這些“語焉不詳”的細節,而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場弒兄奪位的鬧劇。何況這書的名字就決定了此書的真實性,或許是作者的有意為之,又或者作者也是道聽途說,反正趙匡胤為什麼在五十歲暴斃身亡,已經成一樁歷史迷案了。

黃袍加身趙匡胤,為何在燭光斧影當晚暴斃,死後為何是兄終弟及?

金匱之盟是存在的嗎?

事實上,在古代父死子繼的傳統觀念下,兄終弟及的事不是說沒有,可是極少,像殷商時期曾流行過一陣,後面也就越來越少了,雖沒有明文廢除,但也幾乎沒有人去執行。

所謂的“兄終弟及”,更多程度上是因為無可奈何,像晉惠帝司馬衷和弟弟懷帝司馬熾,唐中宗李顯和弟弟唐睿宗李旦,一個是因為戰亂,一個是因為母后專權,都不是心甘情願讓出帝位的。歷史上唯一例外的,是北齊高孝昭帝高演和他弟弟武成帝高湛,高演為了保護年僅五歲的兒子高百年,而把帝位讓給了弟弟高湛。但這一例卻是極少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既然兄終弟及沒什麼好處,也沒有過多的先例來證明其可行性,為什麼杜太后臨死時還要建立“金匱之盟”,讓趙家的帝位按照趙光義、趙光美(趙匡胤、趙光義的弟弟)、趙德昭(趙匡胤長子)這樣的順序傳下去呢?而且此事連趙光義都不知道(宋史記載),只有杜太后、趙匡胤、丞相趙普三人知道,而到趙普把這盟約拿出來時,杜太后、趙匡胤都已經死了,此事是真是假只有趙普一人知道。

趙普在趙匡胤朝被罷相,按理說已經不可能掌握好這一極重要盟約,而他在趙光義時期就像坐直升機一樣:太子太傅、司徒兼侍中、梁國公、宰相做了個遍。趙普口中的金匱之盟,難保不是他用來再次躋身朝廷的敲門磚,其真實性就大打折扣了。

黃袍加身趙匡胤,為何在燭光斧影當晚暴斃,死後為何是兄終弟及?

黃袍加身趙匡胤,為何在燭光斧影當晚暴斃,死後為何是兄終弟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