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小班幼兒前建立威信,讓他們上課保持安靜?

妮妮小兔


首先,我覺得在小班幼兒面前建立威信,是一件很扯的事情,說這句話的人,大概不懂得教育是什麼。

德國最重要的存在主義哲學家之一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是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喚醒,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老師想讓他成為的人,不是成這個世界的一顆螺絲釘。

幼兒園的教育主要是啟蒙,啟蒙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孩子的靈氣。小班的生活更應該是有一部分自理能力的鍛鍊,讓孩子學著融入集體,懂得怎樣與小朋友們相處,對這個世界的除家庭生活之外的另一種認知和體驗,對規則的理解。

幼兒園的老師除了擔任教學的任務,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應該是生活輔導,這也是為什麼以前幼兒園老師都是叫”阿姨“的緣故。

題主想要保持上課的安靜,請問上課安靜是為了什麼?不外乎教授知識,如果純粹為了教授知識,而要在小班的幼兒面前樹立”威信“,讓孩子在恐懼的情緒下學習,恐怕效果並不會太理想。

如果早早地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對上課產生了厭煩,對孩子們以後漫長的學習歷程恐怕會是一場災難。

試問幼兒園小班三四歲的孩子,即便坐著不動,又能學到多少的知識?

現在學前教育都提倡孩子在玩中學,在玩兒中探索,幼兒對老師的感情應該是”親“而不應該是”怕“。

另外,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三四歲的幼兒,專注能力是遠遠達不到一堂課的時間,硬強迫孩子安靜地坐在那裡,是不科學也不人性的。所以幼兒的教學也是要求多種方式結合,而不只是一味地強迫孩子保持安靜。


迅圖


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老師怎樣教孩子就怎樣學,小班的孩子注重常規的培養。例如:喝水,入廁要排隊,有內急要舉手,上課不許下座位等等。不存在要樹立威信一說,愛孩子勝父母,關注每個孩子的生活細節,掌握孩子的精神需求,前期可能要麻煩些,只要孩子為熟悉後,你說一他決不說二。其次對孩子家長的關注,現在的孩子每個都是寶貝,多溝通,講細節。例如:某某家長,某某小朋友上課,睡覺很乖了,但吃飯時愛講話,我們作為孩子的老師要教會孩子寢不言,食不語喲。家長才會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他肯定要問老師我們要怎樣去做啊?你可以告訴他,回家時家長陪孩子玩遊戲,只要吃飯時不講話,就有獎勵,獎勵也可以疊加,一次一個吻,二次擁抱一下,次數多了再換,千萬別用物質獎勵,會讓孩子貪心的,多次的可以帶他去散步,會玩一次遊戲等。孩子改變了,家長也會認可你了。祝你旗開得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