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我進海關被診斷出發燒時候的心情,我是一直在哭的,我害怕我的生命結束了。因為我好像從來沒有覺得生命那麼可貴。”

近日,廣東一大學生遊數國後回國發熱隔離,還是個學生的她在接受採訪時坦白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3月13日,相關醫院通報,患者自述1月20日從深圳經香港乘飛機在歐洲數國旅行,3月3日回香港,4日在口岸入關時體溫37.4℃。

經兩次核酸檢測和專家會診等,已排除新冠肺炎。校方通報,該學生違反學校防控規定給予記過處分,“疫情防控期,學校每天跟蹤學生、教職工行程,她說在家裡”。

直到在土耳其覺得孤獨的時候,才通過和家人視頻告知了自己的行程,而之前也有三個朋友知道她的行程計劃。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01

在採訪中,這位女生坦言:“旅行費用來自打工做家教賺的錢,加上在國外代購,一共花費了3萬多。”

刷了評論,吃不到葡萄還嫌葡萄酸的人,一大把。

有這樣一類學生:上課時,不是發呆、睡覺、就是玩手機,課餘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劇、沉迷遊戲。圖書館裡沒有你的身影,運動場你更是從不邁進去。

這類學生被稱為“還在沉睡中的大學生”,而“學霸”、“學渣”、“學弱”(有學霸的心,但總收穫學渣般的成績)也在很長時間開始流行。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更可悲的是,大多數這樣的學生,一邊依靠著父母辛苦工作滿足自己的經濟需求,一邊反感著那些通過努力可以實現步伐自由的人。

這些得了“精神癌症”的人,心安理得地戲謔著別人,卻不肯為自己的明天動一動腦筋。

“後來我才明白,要想過上簡單安逸又自由的生活,前提依然是得賺到足夠令你心安的錢。這個世界是現實的,只有你用努力和自我,令它柔軟。”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很多人的懶,不是真的懶,因為這些人更勤快於年初朋友圈立flag,年末感慨日月如梭,自我感動到不行,因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我沒有上進心有錯嗎?”風靡朋友圈,於是越懶越喪,越喪越窮。

02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大學生如何快速在2個月之內賺到5千元?”

“最簡單的,去當地的KFC、麥當勞或者星巴克打臨時工,就差不多2500了。”

“有專業技能很容易,最起碼,考得上大學當家教問題不大吧?”

“我妹妹和幾個女生合夥在寢室賣起了雜貨,比如手機套、襪子、泡麵、文具,生意居然很好,一個學期下來每個人分到幾千利潤。”

“貼膜”

“考好成績拿個獎學金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這麼一看,憑一己之力用三個月做家教加國外代購賺的錢,讓自己出去溜達一圈其實也並不是什麼難的事情。

也許最難的是,如何走出對自己認知或者對世界認知的第一步?

前幾天,有讀者私信問:“我辛苦一個月賺三四千一個月,別人怎麼可以給父母一個月8000的撫養費?”

我回答說:“努力夠一夠就可以了,雖然達不到對方的狀態,但起碼會比現在好很多,不信試試。”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03

疫情期間,再刷了一次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羅子君的妹妹聽說譚晶準備到夏威夷或者澳洲結婚,她窩在沙發裡說:“我還在為一個月2000元的房租發愁,她呢,一下好幾萬就請你們去吃喝玩樂。”

羅子君回答:“你在跟白光打拉鋸戰,跟阿輝浪費生命的時候,人家都在拼命工作啊,你以為那些人的財富和幸運是天上掉下來的。”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羅子君的妹妹,從羅子君還是富太太,到落魄單親媽媽,再到逆襲成長,依然是一成不變的伸手族,而羅子君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努力,甚至還資助妹妹伍萬元的費用去開個餛飩店。

人比人能氣死人,可若是連和人比的資本和機會都沒有 ,豈不是人間悲劇。

有人說:“羅子君有譚晶和賀函兩座靠山。”

難道羅子君的妹妹不認識他們嗎?事實是,羅子君的妹妹最熟悉的人就是那個從來不說重話的前姐夫,而且前姐夫在給錢這件事情上有求必應。太安逸了,人心就喪了。

“獨遊13國”女生: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04

對於學校的記過處分,這位獨遊13國的女生表示:“不過分,能接受,我的確做錯了,我也不想讓學校承擔太大的壓力,也不想讓我喜歡的人承受壓力。”

雖不贊同她對父母撒謊,欺瞞學校行蹤的行為,但我佩服她的勇氣,成年人做事要勇於承擔責任,這也是這女生最令人溫柔的地方吧。

一場疫情發生,誰也不願;一場疫情過去,要有成長。

你覺得呢?

這場疫情又帶給了你什麼呢?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