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他們和許許多多志願者一樣
自武漢公交停運起開始接送醫護人員


之後又奔波於各大醫院運送物資
只為守護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
他們一直說自己不是英雄
只是為自己所在的這個城市
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但沒有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他們
這座城市一定不能稱之為英雄的城市

【九槍衛楚】——這是他們這個九人志願者團隊的名字。他們形容自己就像戰時的九把槍,守衛著荊楚。原本素不相識的九個陌生人,在本次戰“疫”中共同做著志願者,因為共同填寫了一張保險單,偶然又必然地聚合到一起。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整裝待發的“九槍衛楚”志願者團隊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九槍衛楚”志願者團隊的微信群聊天記錄


這裡沒有聚會,只有共同的任務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因為一場疫情,他們自發地走到了一起,團結像一家人,大家不是聚會,這裡也沒有利益,大家只有共同的任務,就是守護他們深愛著的家園。


● 華猛——1978年出生 從事房地產評估行業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如果我不在我父母的身邊,也許他們在這場疫情中連一棵菜都買不到,在武漢像我父母這樣的人還很多......

做志願者以來,華猛陸續拿出近三十萬元,購買防護物資送到亟需的醫院、社區;跑遍武漢各大超市,將羽絨服、保暖衣、鞋子等搶購一空,送給來漢援助沒帶多少行李的醫護;從外地組織棉被、電熱毯送到即將“開門”的方艙醫院。他是團隊中的大哥,也是標準的暖男。


從大年初一第一次接送醫護開始,華猛快50天沒有休息了。媽媽勸他,“你也該休息了。”華猛說,“你要是看到那些20多歲的小女孩被口罩磨破的臉,被消毒液泡破的手,你都不會去停下來。”


● 趙越——1986年出生 回國創業者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志願者,我們只是在自救。我們這9個人都是工作或生活在武漢的,在這場災難中我們自己幫自己,力所能及地去幫別人,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幫助讓武漢慢慢得好起來......

趙越看起來很嚴肅,卻是十足熱心腸的人。他為獨居老人買藥,為隊友送中藥,給社區捐贈防護服,給車隊的夥伴們一起買了保險。因為這份保險,9名隊員們才走到了一起,成為了一張保單上的生死兄弟。


在武漢獨居的趙越,至今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在做志願者。每天只睡幾個小時是工作的常態,最晚一次是凌晨兩點多去接一位ICU的護士,回家洗漱消毒吃飯後清晨六點又出發了。


有著12年國外生活經歷的趙越在兩年前選擇回到武漢創業,他說,因為這座城市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


● 胡貝——1991年出生 武警退伍軍人 信息化工程銷售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穿軍裝,脫軍裝,不管是當兵還是退伍在家,其實你始終忘不了你身上的那種使命感和責任感......

因為年輕,胡貝一度獨自承擔了車隊中最危險的工作——為協和醫院運送醫療設備和物資。最危險的一次,是將一臺剛剛從感染病區裡搬出來的ECOM送到重症室隔離病房。雖然全身都做好了防護,但那種直面病毒的恐懼感至今胡貝都記憶猶新。


在那段時間裡,胡貝回家前總是在外面站上40分鐘再進家門,在家中他也堅持把自己隔離在小房間裡,儘量不與家人接觸。


2008年當兵,2010年退伍,參加過抗洪搶險,出過許多緊急任務.....疫情發生後,加入志願車隊對於武警退伍軍人胡貝來說似乎就是一種本能——面對危險,不懼危險。


● 李勇 ——1985年出生 從事環保綠化行業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們是武漢建設的主力軍,看著那麼多的外地人都來支援武漢,我們沒有理由不出份力......

大年初一,李勇沒有跟家裡人打招呼,什麼都沒有帶就從新洲老家偷偷跑回武漢。老婆刪掉了他的微信,埋怨他是個沒有家庭責任感的男人。


最渴望吃上一口青菜,是李勇剛開始執行志願任務那段時間最深的感受。初八之前他幾乎靠方便麵和麵包度過,“不僅我們沒有飯菜吃,前方的醫護也沒有。”後來,李勇開始給醫護人員免費送餐,從送中餐,到送晚餐,再到現在可以送品種豐富的早餐......他感覺到武漢在一天天的好起來。而老婆和他的關係也一天天好起來了。李勇笑著說,前幾天他老婆發了個朋友圈,說要讓兒子將來做爸爸這樣的人,有擔當,有奉獻!


● 湯熠——1981年出生 共產黨員 舞蹈工作室老闆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其實我們都不是英雄,就是平常的平民百姓,我們可能就是勇氣大一點點,敢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為接送過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醫生,湯熠不得不暫停志願工作,回家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這14天的時間對於湯熠來說永生難忘,因為害怕傷害到家人,他曾經在家中崩潰痛哭。是兄弟們的鼓勵陪湯熠度過了灰色的14天。“哪怕回家特別累,特別晚,他們也會陪我聊天,陪我打王者榮耀.....”湯熠說,他們就是我的生死兄弟!


湯熠是一名參加過98抗洪的退伍軍人。隔離期結束後,微信群裡一個個兄弟出征的消息,讓他按捺不住要重返戰場。老婆哭著求他不要再出去了,湯熠從偷偷往外跑,到獲得家人的最終支持。湯熠笑著說:“因為我沒有退出,所以我們還是九把槍。”


● 韓海東——1990年出生 共產黨員 退伍消防官兵 培訓師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退伍從部隊裡面出來一直覺得比較遺憾,但是我能夠參與到抗擊疫情的戰鬥,我覺得也算是彌補了我一個遺憾,我感覺又重新回到了部隊,感覺自己好像是一個戰士。

韓海東不是武漢伢。大年三十得知醫護人員上下班不方便,對武漢並不熟悉的他一個人跑到附近的醫院守著,“看到有醫護人員出來就問他們,你是醫護人員嗎?你要回家嗎?” 就這樣,韓海東慢慢地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了志願車隊。


作為一名曾經的消防員,在疫情的最初,韓海東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就衝進了戰場,當時他就帶著一個口罩,有時連酒精都沒有。直到有天晚上去武漢市中心醫院送物資的時候,韓海東看到一名全副武裝的護士從發熱門診走出來,那一刻,曾經見慣了生死的他感到深深的恐懼:“這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 張強——1981年出生 汽車4S店經理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之前從未感覺周圍的志願者有這麼多,在這場疫情中突然發現志願者就好像是沉默的一群人,面對災難大家都自發地走到了一起。

“最難受的時候是最初的一段時間,整條大街上就我一輛車在跑,陰沉沉的天氣讓人特別壓抑,感覺武漢這座城市突然沒有了生機。”幸好張強是個樂觀的人,每趟接送他總能帶給醫護人員一些鼓勵,一些歡笑。他也收穫了不少醫護朋友們的小禮物,比如一碗熱乾麵,一塊蛋糕......雖然只是一點心意,卻讓張強十分溫暖。後來,他也在將溫暖慢慢地回饋,比如2月14日送巧克力,三八節送花,送草莓......醫護人員在繁忙工作的間隙能因為這樣的小驚喜綻放出笑臉,是他奔波一天最開心的回憶。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張強接送醫護人員600人次以上。張強的妻子是醫生,為了保護彼此,他們分住在青山區的兩套房裡,兩套房隔著馬路對望著。


盛皓——1979年出生 房地產行業從業者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辛苦確實是很辛苦,但是我們也覺得為武漢的疫情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那麼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的。

經盛皓接送的醫護人員上車後從來不坐副駕,也很少交談。即便冬天冷的時候,有的護士會把窗戶打開,把臉貼著風口。“十幾公里的路,一路吹著風回去,生怕萬一感染會傳染給我。”這樣的小細節,深深地感染著盛皓一路逆行。


里程錶從38000公里到46000公里,不到50天的時間,盛皓的車已經跑了8000多公里。盛皓說這麼多天的堅持的確很辛苦,但比起醫護工作者的付出算不了什麼:一個普通的醫用口罩戴一天的時間,沒有防護服只有隔離衣,甚至是雨衣,一雙護目鏡好幾個人輪著用......疫情初期,那些奮戰在一線缺乏醫用物資的醫護工作者實在太難了!


盛皓說,醫護人員在前線守護著病人,我們要盡力把醫護人員照顧好。


● 楊巧玲——1981年出生 房地產銷售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很慶幸我認識了這群兄弟,我也很慶幸有那麼多的醫護人員,志願者為我們這座城市挺身而出……

楊巧玲是“九槍衛楚”志願者車隊中唯一一名女性,儘管不是最年輕的一位,但兄弟們都稱她為小玲玲。


疫情發生後原本和大家一起接送醫護人員的楊巧玲突然接到血液中心的電話,說血庫告急,問她是否能去獻血。原本就是獻血志願者的楊巧玲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每隔14天去血液中心捐獻成份血。兄弟們知道了她的特殊情況就讓她在家中負責車隊的物資、人員調度,成為車隊的一名後勤人員。但閒不住的楊巧玲還是報名參加了社區的志願者,負責小區團購買菜等工作。


雖然不能在前線和兄弟們並肩作戰,楊巧玲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志願服務和隊友們一起為抗擊疫情攜手同行。


▲視頻部分素材來自新華視頻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

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


因為這段經歷,他們對武漢這座城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但這些也似乎就是這座城市一以貫之的東西。


關於武漢和武漢人,他們這麼說——

點擊收聽他們說的話…來自湖北之聲00:0003:53

華猛:“武漢人可能並不是非常勇敢,但是武漢人非常堅毅,非常有韌性。接近50天,大家能夠堅守在自己的家裡,忍受著這種平常無法忍受的一種環境,我相信這不是隨便做得到的。其實我覺得這就是武漢人他的韌性,不屈不撓。”

● 湯熠:“其實我們都不是英雄,我們就是平常的平民百姓,我們可能就是勇氣大一點。武漢人沒有怎麼變,還是那麼‘剛’(武漢話),堅強,真的有韌性。武漢人還是該麼樣活還是要麼樣活,我們要把自己活得更好,我們不能讓疫情把我們打下去了,我覺得不會。我們武漢人的‘剛’就應該在這一點表現要更‘剛’。”

● 李勇: “武漢現在是一座新城市,我覺得他比較有國際範。我是武漢的一個郊區新洲(人),我只能算半個武漢人,在武漢安的家。通過這次疫情,我在慢慢思考,武漢不是好與壞、大與小,跟我的關係就是——武漢發展好了,我才能把日子過好。同樣的,武漢他怎麼樣才能好,他也是需要我來努力,我一直定位我就是武漢建設的主力軍。”

● 胡貝:“原來的武漢很熱鬧,網上有評價武漢人‘暴躁’,其實我覺得那不屬於暴躁,那屬於急躁。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下去挨家挨戶排查、記錄的時候,老百姓急是吧,但是社區工作者更急,患者急,醫護更急,百姓急,政府也急,誰不急呢?所以很多人就會對武漢人有一些誤解。武漢是個英雄城市。換我來說,其實我覺得能夠在封城之前沒有出去的,留守在這裡的人,我覺得確確實實都英雄。”

● 楊巧玲:“人家會講武漢人性子比較急一些。剛開始我在做社區的志願者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拋出來,比如我今天訂了,你明天就必須得給我送到,然後送不到他就會脾氣就上頭了。後來慢慢的,大家就只問,現在有什麼可以團購的,大概幾天能送到?大家能夠相互理解了。而且我們社區裡面一開始沒有志願者,後來越來越多了,他們每天從早上8:00忙到晚上8點,就沒有歇口氣的那種說法。不管是不是武漢的本土人,哪怕他是一個很普通的群眾,哪怕還沒有做志願者,我覺得他們都是英雄。”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疫情散去,我們不散。


九個人的相聚是因為一顆守護家園的赤誠之心,九個人的相知是因為兇險疫情中的攜手同行,九個人的相交是因為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


九個人相約,疫情結束之後,還要去完成新的任務——要“扛著槍,做任務,打怪獸”,以他們的方式繼續守護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


對於未來,他們早有打算。老大哥華猛說,比如幫助在疫情中失去親人的老人、孩子,對防疫物資的回收再利用等等。希望“九槍衛楚”能夠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公益團隊,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一起去挑戰更多更艱鉅,更有意義的任務。


他們是一起扛槍作戰的戰友,是一張保單上的生死之交,也是一個溫馨友愛的大家庭。原本不同的人生軌跡交匯在一起迸發出真善美的光芒,一顆良善的種子落入心中,慢慢發芽,漸漸成長。


他們說:“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疫情散去,我們不散。”疫情過後,他們要摘下口罩看看彼此最真切的樣子;疫情過後,他們要一起相聚暢飲,不醉不歸;疫情過後,他們依舊是兄弟、是家人、是戰友、是夥伴。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湖北之聲記者現場對話“九槍衛楚”團隊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守護——對話平凡英雄

一個多月的生死時速、與生命賽跑,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的武漢,已經嗅到春天的氣息,正在靜靜等待春暖花開。為了不打擾前期繁忙的救治與各項防疫工作,我們選擇在此時,邀請參與這場史無前例的抗擊病毒大戰的白衣戰士、社區工作者、志願者、治癒患者等等,通過對話的形式,記錄下這場戰“疫”中那些難忘的事、難忘的人、難忘的時刻,用聲音鐫刻下一位位平凡的英雄,共同守護這座英雄的城市的溫暖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