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普法」面對疫情,這些措施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面對疫情 這些措施助力 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案例簡介】

2020年2月1日,西貝餐飲創始人賈國龍公開表示,受疫情影響,西貝出現現金流危機。2月3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主動與西貝聯繫,為其提供綜合授信與金融服務解決方案。2月6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完成授信額度5.3億元的核批。2月7日,遠程簽署核保、保證合同後,1.2億流動資金貸款入賬。此舉雖不能徹底解決西貝的現金流危機,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讓西貝“鬆了一口氣”,讓其有足夠的時間重新部署,解決問題。

西貝的困境是目前中小企業的縮影,而銀行的及時幫助則是從政府到市場暖企行動的表現。那麼,防疫期間,哪些措施又可助力中小企業渡過危機?


「戰“疫”普法」面對疫情,這些措施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案例分析】


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先後出臺多個文件,文件在幫扶措施方面具有一致性,總結如下:

一、金融扶持

1、加強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金融機構要圍繞內部資源配置、激勵考核安排等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

2、不得對部分企業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3、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對已發放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可向貸款銀行申請展期還款,展期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財政部門繼續給予貼息支持。

4、減少融資擔保限制條件。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應當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於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減半收取再擔保費。

5、降低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壓降成本費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基礎上再下浮10%左右,確保2020年融資成本不上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下降0.5個百分點。


「戰“疫”普法」面對疫情,這些措施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二、財政補貼

1、穩崗培訓補貼。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在停工期間組織員工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納入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補貼企業職工培訓範圍,按實際培訓費用享受95%的補貼。

2、專項資金。財政部門要在2020年3月底前下達“助保金貸款”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扶持資金。自治區財政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保障防控疫情重點企業物資採購和生產、獎勵在防控疫情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和貢獻突出的相關企業。

3、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貼息資金從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

三、稅費減免

1、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受疫情影響發生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重大影響的中小企業,部分或全部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2、減免一定時期租金。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免收2個月房租。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市場運營方對中小企業租戶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的租金,各地區對採取減免租金措施的租賃企業可給予適度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

3、減免水電氣等滯納金。對防控疫情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實行用電、用氣、用水等“欠費不停供”措施,疫情結束後3個月內及時補繳相關欠費,不收滯納金。

4、減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逾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備後,不計收滯納金。

5、返還已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面臨暫時性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返還標準提高到上年度6個月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

此外,政府還採取多項便民服務措施,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主要包括:(1)設立審批、流通綠色通道。對新落地生產防控疫情所需物資的項目,經同級衛生健康部門認定,全面推行“承諾制”,按照規定後補手續。設立進口防控物資快速通關專用窗口,採購進口防控物資先登記放行、後補辦手續,實現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註冊登記“零等待”、落實免稅政策“零拖延”。(2)延期繳納稅款。對受疫情影響申報困難、難以按期繳納稅款的中小企業,依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延繳稅款期限原則上為3個月。(3)延期繳納社會保險費。延長中小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期,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可緩繳6個月的失業保險費和工傷保險費;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可將應繳養老保險費徵收期延長至9月底。(4)加大政務服務力度。建立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訴求回應機制,及時解決企業面臨的突發困難。全面加強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減少人員聚集。


「戰“疫”普法」面對疫情,這些措施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典型意義】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這場疫情是一場“飛來橫禍”,打破了中小企業正常有序發展的軌跡。當然,對於處於“寒冬”之中的中小企業來說,僅靠政府和市場的外部救援遠遠不夠,各中小企業也應主動尋求出路,積極自救。一方面,中小企業調整自身企業架構,健全企業風險防控機制,審慎分析目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風險;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應做好特殊時期勞動用工的風險防範,積極做好員工心理疏導工作,穩定人心,減少在崗員工的恐慌心理,安撫未到崗員工,為後期企業發展提供人力保障;此外,與合作方積極溝通、加強上下游合作等措施也是必要舉措。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此次疫情,是風險與挑戰並存。中小企業應借力政府與市場,輔之以自身頑強拼搏之精神、艱苦奮鬥之做派共同渡過此次難關!疫情之後,中小企業必將迎來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