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在今天,植樹卻應在每一天

植樹節在今天,植樹卻應在每一天

植樹節在今天,植樹卻應在每一天

又到了每年3月12日植樹節,北方曾經漫天黃沙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三北防護林的建設。與植樹節同齡的三北防護林用40多年的時間才成型,京津冀地區沙塵暴的發生頻率也從1978年的平均每年5.1天降至2015年的0.1天,可見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植樹節在今天,但植樹應在每一天。


植樹節在今天,植樹卻應在每一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中國對植樹的重視古已有之,國家性的大型植樹活動始於南北朝時期。北周名將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古代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韋孝寬發現土臺經風吹日曬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韋孝寬經過調查後,下令將雍州境內官道上的土臺改種一棵槐樹。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做法,讓雍州為全國道路的綠化起了表率作用,陝西人對槐樹的喜愛也一直持續至今。如今,槐樹已經成為西安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傳統,人民對樹也給予了特別的感情,如李世民的千年銀杏樹、左宗棠的左公柳等。


植樹節在今天,植樹卻應在每一天


各式各樣的植樹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好事。隨著研究的深入,植樹的重要意義早已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各國都開始設立自己的植樹節。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在過植樹節。


我國的植樹節最早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將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我國的植樹節也正式定在了每年的今天。


伴隨著植樹節設立而來的,是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植樹運動。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30餘年。全民義務植樹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植樹節在今天,植樹卻應在每一天


新時代的植樹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如期而至。但是,受疫情影響,人們出不了門怎麼種樹?其實,“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已經是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開展的主要陣地。中國有8億多適齡公民,但義務植樹的盡責率卻只有60%。全國有近半數適齡公民未履行植樹義務,而當植樹搭上“互聯網+”快車之後,適齡公民也有了參與履職盡責的重要渠道臺。


例如,植樹網站“中國植樹網”根據不同地理位置,將網絡植樹項目分為了“綠化沙漠”“綠化長城”“綠化長江”“綠化黃河”4個區塊,幾乎囊括了我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長江、黃河等地區。


另一個比較成功的植樹網絡平臺是年輕人們比較熟悉的螞蟻森林。它的玩法非常簡單,只要用戶每天進行消費或者走路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能量,等能量積攢到一定數目後就可以申請種一顆屬於自己的小樹苗,如梭梭樹、沙柳等。之後,螞蟻森林的工作人員就會幫助你種樹。


幾十年來,中國的植樹造林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美國宇航局(NASA)近期公佈的關於全球森林覆蓋率的數據顯示,中國和印度在過去綠化地球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根據科學數據顯示,我國在2000年到2018年的18年中,直接提升了26.90%森林覆蓋率,就植樹造林而言,中國無疑是全球最頂尖的貢獻者。


出品:中國城市報-《觀城者》

文字:劉天瑞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