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盼望快點長大,現在又留戀兒時的時光,你有切身體會嗎,什麼感受?

註定的偶然


是的,每個人都活在回憶中,留戀兒時的記憶,盼望自己快快長大,因為那是你最快樂的時光,那時的你沒有壓力,生活賦予你熱情,追求和理想,你以為長大後你會做很多事情,甚至會夢想成真。那時的你天天數天上的星星有幾顆,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夢想著未來會如何如何,自己會怎樣怎樣。

長大了,現在的你每天被生活,甚至為了生存,壓的喘不過氣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睡不好覺甚至輾轉反側就差一點失眠了,現在的你每天在數money而不是星星了~

現在的我經常懷念過去,懷念以前那一去不復返的快樂時光,懷念那帶給我全是美好的記憶片段

雖然生活有時很坎坷,或不公但也值得我們認真到走下去,最後唱一首【鄉村路帶我回家】懷念過去那美好時光


三蛋蛋


小時候總想快點長大

長大以後卻總想回到小時候

或許是因為長大了

卻沒有成為小時侯想成為的人

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

有沒有那樣一個瞬間

你懷念起童年的美好與純真

感覺曾經一切都特別美好

一次滿分的試卷就能高興好幾天

一包辣條和朋友分著吃就會有一種幸福感

小時候兜裡揣著兩塊錢

就覺得自己是大款了

那時候窮得像個孫子,卻快樂得像爺

說不完也數不清

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

只有一群朝夕相處的小夥伴

一切都回不去了

現在已經回不到最初的美好了……

轉眼間物是人非

回家的時候去母校逛了逛

學校還是老樣子,什麼都沒變

只是小時候的死黨

上學放學一起嬉鬧的夥伴

現在有不少都已經完全失去聯繫了

唯有心裡,童年稚氣不可斷絕








晚意楓林


我小時候過的不算好,雖然衣食無憂,家庭條件算不錯的,但是遭到學校同學的排擠,直到我記得上五年級的時候考第一名,然後同學們才開始親近我,校園暴力很厲害,那個時候倒不是他們會打我,只是三五成群的都不理我,冷嘲熱諷的說一些話

希望每一個大人都能和自己孩子好好交流,不要欺負別人,也不要讓別人欺負[祈禱][祈禱][祈禱]


雪和陽


小時候的確很快樂,而大多數人的童年也都是如此。

但很多人小時候總夢想著快點長大,他卻不一樣,他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想法。

一個人如果從小就不想長大,他就可能成為一個逃避現實的人。

他知道長大後不得不離開生活多年的故鄉,也不得不接受親人的生老病死。

這樣的結果最終還是來臨了,在某一年,他接連失去了外祖父和祖,然後他又離開了故鄉。他無比希望離世的至親之人歸來,卻很少再回歸生活多年的故鄉。

逝去的親人未曾歸來,只能在夢中緬懷;離開的故鄉變成遠方,最終在心裡存在。

故鄉適合存在心裡,就如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在那裡可以短暫的逃避世界,卻不能長久地待在那裡,因為那裡平淡得令人窒息。

人們背井離鄉去迎接新的生活,留給故鄉漸行漸遠的背影,獻給城市熱切逢迎的笑臉。

他在那一年失去了兩位至親,餘下的親人現在又永遠地失去了他,此時應當已經得知了他的死訊。

他能想象到親人的悲痛,但他此刻已無法感受到他人的悲痛,連自己的也不行。

人在一生中往往會不斷地與家人產生矛盾,做出很多傷害感情的事情,也許是因為這是成本最低的發洩不滿的方式,也許是因為家人之間的感情最為穩固。

大多數情況下與家人的這些矛盾與互相傷害最終還是像落進流淌不息的河流裡的汙泥,或沉底,或流向下游,最終綿長的河流裡還是清澈的河水。

他與親人和長輩生活的這麼多年裡,也做了很多被稱為“不懂事”的事情,他常常與他們爭吵。小孩子確實很難懂事。

任何人在長久相處中都會產生矛盾,都會產生許多不愉快的事情。

如果兩個人之間很容易就產生矛盾,不是因為性格不合,就是因為思想觀念相差太大。他在成長中面對的就是後者,他們這一代人與長輩之間總是有著難以逾越的代溝。

這個社會發展的那麼快,年輕人的認知也在持續不斷的迭代升級,而長輩們的思想觀念早已停滯在許多年以前。

長輩在幾十年的人生中已經固化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在他們在現代社會里不知所措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督促自己改變,也可能選擇逃避。

這個世界拋棄了一些人,一些人也拋棄了這個世界。

無論一個人是否成熟,在長久的相處中,必然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小孩子的生命除了在睡覺的時候是一刻都不得消停的,很多人在幼年的時候都不得不面對很多孤單的時刻。

他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在那些不得不消停的時光裡,便不得不獨自面對孤單。

孤單的時刻,電視就是最好的夥伴,但人無法長時間持續在一件事情上獲得快樂,他也不能在一直看電視中躲避孤單。

也許是童年裡經歷了太多的孤單,他變得享受孤獨,卻又變得害怕寂寞。所以他願意生活在城市裡,城市裡會孤獨,卻不會孤單與寂寞。

孤單與寂寞都是孤獨的一部分,但孤獨絕不是簡單的由二者構造的東西,孤獨是一種境界,孤獨能讓人流連與沉淪。

當他不知道自己還擁有著什麼的時候,他一定還擁有著孤獨。

後來人們不怎麼看電視了,他也一樣,但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總是會將電視開著,即便他從來不看,只是想著有點聲響就好。

對於他來說,電視真的是一個好東西,除了扮演一個小夥伴的角色外,還是一個好老師,童年的他在電視上學到了很多知識。

有時候有些東西只屬於一代人。在那個時代,看電視是最主要的傳播信息的大眾娛樂方式。孤單的時候,還有一臺電視陪著自己。

在童年裡電視用視聽的形式幫他趕走孤單,後來他不再關注電視裡的內容,只求有個聲響。很多人因為手機拋棄了從小陪伴的電視,他也一樣,但只要把它開著,它就一直陪伴著他。

人的一生裡還有很多如同電視一樣的人和事,這一切在某一段時間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後便漸行漸遠漸無書。

這些漸行漸遠的事物最終只能永遠的留在記憶裡,每當再次觸及的時候,總會讓人的情感變得敏感而脆弱。

太陽從大山背後升起,他也從山裡飄到了城市。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因為一個大山裡的孩子要想進城,總是要早起的。

多年前的少年孤身走在遠離大山的路上,挽留他的只有腳下的泥土和絆腳的雜草。

遠方是未知,遠方是前程,遠方亦是詩。

天矇矇亮,最孤寂的時候莫過於此刻,他從小便孤單慣了,走在這樣的路上讓他很是享受。

要是天色永遠如此該有多好,不過有些事情永遠都不可能發生。

天越來越亮,路也越走越遠,孤單的情緒也不可能永遠保持。

他與朋友相聚會快樂,一個人又會寂寞,內心還生長著孤獨。

孤單和寂寞是經常光顧的,但終究還是會離開,因為快樂也會長期間斷性地造訪,而唯有孤獨常駐人心。

他從不懂孤獨的時候開始就踏上了孤獨這條不歸路,在孤獨的路上越走越遠,於是他愛上了古龍的小說,還有王家衛的電影。在古龍和王家衛的作品裡他總能找到孤獨這種契合內心的主題。

他覺得自己好像一個浪子,永遠對家保持嚮往,卻永遠對家有一種距離感。

家就在那裡,他只是不願意再回去看看。

太過於享受在外流浪,終究會成為一個不回家的人。一個人在經歷了太多的求而不得之後,就開始自我欺騙,於是便拒絕心外的世界。

孤獨這種境界令人享受,是內心充滿靈性的象徵,也是脆弱心靈的自我保護,令人與俗世隔絕,產生吾性自足的錯覺。

與孤獨常伴的往往有寂寞,孤獨是內心的自我沉思,而寂寞卻是強烈的生理性情緒。孤獨是高貴的,寂寞是世俗的。

其實孤獨與寂寞的關係好比自由和平等,自由限制平等,平等傷害自由,孤獨蔑視寂寞,寂寞嘲諷孤獨。

這一天他在城市裡飄遊,他喜歡城市的生活方式,卻依然沒有把城市當成家,一個自我逃避的人是不會有家的。

他不自主地飄蕩著,在觀看這個對他來說已經毫無樂趣的世界之外能做的事情就只有思考和回憶了,思考也許能得出生前沒有得出的答案,回憶能好好審視自己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

身處繁華的商業街,人來人往,他身邊有很多人,卻如同一個人都沒有。

詳見拙作《胡言亂語》


Moriarty0224


如果現在有一臺時光機給我多好。

但回不去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好的壞的,全都像眼前飛奔而去的風景。

無法回頭。



厲害了我的熙


小時侯與長大後的背景主客觀情況不一感觸也不一。

一,小時侯生活在毛澤東時代,無憂無慮的,心態平和,只求學習。

二,長大後如身體不佳,心態何安?

三,住房.看病.兒女唸書結婚工作,心態何安?

這問題是個不定式,因人因時主客觀變化而變化。

提問者發問很不可觀。


古董一尊


長大了總有很多無奈,

總有許多迫不得已,

總有許多要自己承擔的責任,

再也不像小時候

總有父母護在身邊。


雲南文山小敏


小時候會很期盼過年,會很珍惜每一個得到的禮物,太多的開心,簡單而滿足


y水滴123


沒有體會。


用戶5768356182730


逃避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