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過雨,農村山裡的松樹下會有很特別的黃色大蘑菇,這是什麼菇?你吃過嗎?

豔陽之美


我覺得提問者應該上張圖,因為松樹下的黃色大蘑菇有好幾種,比如說黃賴頭、松茸、谷熟菌等,這些都是黃色的,並且都是長在松樹下,我猜你說的黃色大蘑菇,可能是牛肝菌類的黃賴頭吧。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朋友把這種黃色的蘑菇叫做什麼菌,我們這邊通常的叫法就是叫黃賴頭、黃慄頭等。地區不同,可能叫法也很多。我聽說啊,這種黃賴頭它含有一些人體需要的東西,比如說氨基酸、維生素等等,還可以提神活血,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我們是農村人,只認得這種黃賴頭炒出來賊香,口感脆。

我是雲南農村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是不吃這種菌子的,那個時候生態環境好,各種野生菌很多,就這種長在松樹的黃賴頭,見到了都不敢要,上去兩腳踩得稀巴爛。後來是通過菌販子才知道,這個黃賴頭是好東西,不但能吃,還是上好的保健品,那時真是暴殄了天物。

現如今,我們這邊這種菌子很難撿到 了,年年的這個季節我都要進山撿菌,算算一季下來還撿不到二十隻黃賴頭,我家烹飪野生菌的時候,喜歡把當天撿到的各類野生菌混合一起炒,味道真的很好,特別有黃賴頭的時候,我覺得更好。說了半天也不知道我們這是裡的黃賴頭,是不是提問者所說的黃色大蘑菇,不過也沒事,反正是講蘑菇,大家一齊分享。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有喜歡的,請點擊關注我,並評論。



雲南鄉村小芳


我知道樓主說的是什麼蘑菇,因為樓主沒有提供圖片,先看下圖:

這種蘑菇在農村六七月份比較常見,生長在松樹下,有的人叫它松樹菇,個頭非常巨大,頂部比較光滑,下面為黃色,呈海綿狀,用手擠壓,就感覺像海綿一樣,那這種蘑菇呢吃嗎?

這種蘑菇是可以吃的,但是不建議吃,為什麼呢?

首先是這種蘑菇不好吃,我記得小時候跟隨大人去外面找蘑菇,偶爾在松樹下會碰到這種特大型號的蘑菇,而且往往是成群性的生長,看到這種蘑菇,我就問我媽是否可以吃,雖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吃過,反正就說不好吃,因此一旦遇到這種大蘑菇,基本上都會順手被摘掉丟在一邊,或者被人用腳踩碎。

這種特大型的蘑菇就算能吃,一般都選擇吃小個的,大個的成熟透了,容易招惹蟲子,掰開一看,裡面會有很多像蛆一樣的蟲子在蠕動,採摘蘑菇一般都是半天或者一天內的為好,時間久了,蘑菇熟透招惹蟲子,像這種特大型號的蘑菇,起碼長出來超過兩天以上的時間,肯定是不能吃的。

在農村找蘑菇有個原理,顏色越鮮豔,外表越漂亮的,或者很醜陋的,不是有毒的,就是口感很差,我記得有一種白色的蘑菇,還有生在在茶籽樹下很光滑的蘑菇,這些味道都一般般,還有一些蘑菇長得五顏六色,頂部有很多麻子,這種毒蘑菇很致命,還有一種蘑菇很醜,裡面空心,用手一捏冒煙的,都是有毒的。

因此樓主看到這種蘑菇,不要因為其個頭大,而且周圍數量多,就好奇弄回家,這種蘑菇口感很差,一般人都不吃,越是大個的,越不能吃,裡面很有可能滋生了蟲子。


老梁話三農


松樹下生長的黃色大蘑菇,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松蘑,俗稱粘糰子,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它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營養豐富,素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可與猴頭菇、靈芝相提並論。



松蘑的外形

松蘑主要產地在河北北部山區以及遼寧西北部山區,兩個地方的產量佔據松蘑市場的80%。通常情況之下,松蘑在秋季的時候,於松林、針闊混交林的地上群生長或者散生,或者形成蘑菇圈。當然,松樹下比較常見,因為松蘑與松樹共根生長。

松蘑的菌蓋直徑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汙白色,具有黃褐色至慄褐色平伏的絲毛狀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而且厚實。菌褶白色或者稍帶乳黃色。菌柄很粗,8~13.5cm的長度,2~2.6cm的粗度,菌環以上汙白色並且有粉粒。



松蘑的味道

松蘑,菌肉肥厚,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滑嫩。一些地方把松蘑火烤之後,蘸鹽吃,味道相當不錯。然而,松蘑主要的食用方法是,先制幹,然後經水發之後,可用來燒肉、燉雞或者炸醬,吃起來具有松蘑特有的清香。

需要注意的是,吃鮮的松蘑也可以,但是很多人吃了新鮮的松蘑就出現拉肚子的現象。而原因主要是沒有把松蘑外面那層黑皮去掉。所以,吃新鮮的松蘑先把外面那層黑皮去掉,然後焯水,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農村山裡的松樹林下,有許多種類的蘑菇,比如名貴的松茸、松露;小巧的灰灰菌、皮條菌,可以生吃的奶漿菌等。

題主說的黃色大蘑菇,我們小山村有一種類似的,叫松乳菇。是食用菌,切片香油清炒或燉肉, 都是脆嫩鮮美,異香飄滿屋。被譽為:“菌中王子”、“山中海鮮”。

松乳菇的很多別名

松乳菇,我們白族話叫蕎熟菌、麥熟菌,在春天收割麥子、秋天收割苦蕎的時候,都可以在山上拾取到,因此命名。

松乳菇在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有分佈,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

從古到今,別名也有很多,在秋天生長的,還被稱為“雁來蕈”、“重陽菌”、“寒菌”、“谷熟菌”、“谷黃菌”等;

春天裡出的又叫“桃花菌”,“燕來菌”等;

和奶漿菌一樣,扳開一小塊就會有乳汁溢出來,所以也叫美味乳菇。



松乳菇形態特徵

松乳菇顏色是淡黃色或淺桔色,有點類似胡蘿蔔的顏色。稍微碰傷就變淺綠色。

松乳菇喜歡生長在松樹林下,一到季節,下過雨,就會一朵,或幾朵一起從松針底下冒了出來。

我們家旁邊的松林裡,每年也可以撿到一些。

小時候只要一拾到松乳菇,就直接丟到火堆裡燒,撒一點鹽,就可以吃了,這種鄉土的吃法,最是原汁原味,有一股松針的清香,讓人回味。



松乳菇,營養豐富,我們為了保存它的美味,都要經過加工來久藏。

松乳菇可以放罐子裡用鹽醃製,或直接用醬油浸漬,也可以製成菌油。

記得從小時候起,每年家中都少不了幾罐野生菌油,其中就有松乳菇油。菌油裡放了青花椒,辣椒等佐料,每當吃清湯麵的時候,舀一勺菌油,一碗麵就能連湯汁都喝得一滴不剩,還意猶未足。


以上就是我們小山村的松乳菇,謝謝閱讀。


山妹子阿翠


農村山裡的松樹下在下雨之後會生長一些黃色的蘑菇,因為題主沒配圖。我就以吉林省松樹林常見的幾種蘑菇來介紹一下,松樹傘、粘糰子、小黃蘑以及榆黃蘑這幾種。

1、松樹傘。這種蘑菇說實話沒什麼味道,除了產量高、菌傘較為肥厚、價格便宜真的沒什麼其他的優點了。口感還算順滑,烹飪之後湯會呈現黏糊糊的狀態。只不過味道相對差一些,實在吃不出什麼“鮮”的味道。


2、粘糰子。粘糰子在吉林省的林區也比較常見,也是產量比較高、價格相對便宜的一種野生菌類。黃呼呼的一大團,雨後採摘的話蘑菇上還會有一層粘液。粘糰子在吉林省的林區也不是很受歡迎的一類野生菌。

3、榆黃蘑。這是個好東西,味道清香,外表呈現淡黃色,產量也比較高。單獨的榆黃蘑個體不大,菌蓋的直徑一般在10釐米以內。吃法也比較多樣化,煎炒烹炸甚至包餃子都可以。我們在飯店經常吃的“軟炸鮮蘑”就有用榆黃蘑作為原料炸制的。還可以剁碎了混拌肉餡包餃子,口感還是很不錯的一類優質野生菌。




4、小黃蘑。這種個體較小的黃色蘑菇真的是太少了,在吉林南部的山區生活了20年只吃過一次,還是個體小、產量太低。這種小黃蘑最適合與家豬肉放在一起炒,一盤蘑菇放個3塊家豬肉,所有的蘑菇裡都是那種豬肉味,還有蘑菇的鮮味。如果您有機會可以試一下。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題主說的松樹下的黃色大蘑菇,應該是滑菇吧,黃色的大盤子上面油膩膩的,有黏糊糊的液體,這種蘑菇以松樹林里居多,我們當地都是不吃的,但是這個是可食用蘑菇,可能口感不是很好,所以我們這邊鮮少有人吃。


第一懸疑


我們這裡到了秋天,日最高氣溫20多度的時候,下雨後,松樹林裡就會長岀一片一片的黃蘑菇來。老鄉們就叫它是“松蘑菇”。

這種松蘑菇學名“牛肝菌”。色澤金黃,味道鮮美。是難得的山珍美味。它的背面不是百褶傘,而是像海綿一樣有許多針尖大小的細孔——這是它的“產道”:它的後代、牛肝菌的孢子,就是從這裡向地面散落的。

牛肝菌到目前為止,是不能人工栽培的——它的孢子進入土壤之後,需要在合適的溫度和氣候條件下生長一年或數年,積蓄了大量的菌絲之後,再遇上合適的溫度和溼度,菌絲大量生長、糾結在一起,才能長成我們喜歡吃的蘑菇。所以說它是難得的山中美味。

在我們這裡,如果牛肝菌長出的時候日最高氣溫高於20度,不出3天,就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蟲子從牛肝菌的柄部鑽入菌體內,一直鑽到傘頂部。多數不咬破傘皮,而是在傘皮下的嫩軟部位大肆啃食。把最鮮美的部位基本吃光。著實討厭。即便如此,採蘑菇的人們也不肯放棄。而是採回來後,把蘑菇從柄中間連同傘蓋撕成數條,放在石板上曬乾。可以食用或出售。

而牛肝菌中的極品,就是那些個大、肉厚、擇淨了菌體上的松針\\雜物,撕成塊陰乾的無蟲害成品。它和曬乾的黑黃色的牛肝菌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桔黃色的,看起來飽滿、無坑凹、無雜質。而直徑在五分錢硬幣左右的牛肝菌乾貨,雖然裡面基本沒有蟲屍,很乾淨。但因為生長期太短,肉太薄,香味和食用時的滑膩感遠沒有大個兒的無蟲牛肝菌碎塊好吃。

還有一種是剛採收時剝了皮的牛肝菌,也不會生蟲,並且相當乾淨。如果趁鮮做湯或炒著吃,味道和不剝皮的相差無幾。不細品根本吃不岀來。但曬乾後再泡發出來做湯或炒菜,味道就比不去皮的差遠了:寡而無味,形同㬭臘。那裡還有那種牛肝菌特有的鮮香味?簡直就是一團鼻涕!

幹了的牛肝菌如何食用?加工方法很重要:首先要找一個合適的容器,把牛肝菌放進去。加入適量的涼開水,浸泡至少兩、三個小時。在撈出牛肝菌時,用手儘量擠壓菌體,使它流出大量深黃色的水來。這個水和泡時的水均不要倒掉,澄清後備用。

再把擠乾的牛肝菌放入溫水中,一個一個清洗乾淨。除去雜質和腐爛部分以及蟲屍。洗淨後撈出炒菜或做湯。

待牛肝菌炒菜或湯做到尾聲時,必須加入泡乾貨時澄清的水適量。口感立馬變得很好:牛肝菌特有的香味、鮮美的味道立即在口中蔓延開來,一直舒服到心裡去。真是太香了。如果沒有加這個首泡乾貨的水,炒的菜\\做的湯就索然無味。


大花貓71373869


下過雨,農村山裡的松樹下會有很特別的黃色大蘑菇,這是什麼菇?你吃過嗎?

(松樹慶子)

對,松樹慶子,這個就是純天然的山珍,配上一點隔年的臘肉炒這個野生慶子也就蘑姑(普通話)真是人間美味啊!

有古人作詩,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滲入,蒸出蕈花團戢戢。戴穿落葉忽起立,撥開落葉百數十。蠟面黃紫光欲溼,酥莖嬌脆手輕拾。響如鵝掌味如蜜,滑似蒪絲無點澀。不如笠釘勝笠,香留齒牙麝莫及。菘羔楮雞避席揖,餐玉茹芝當卻粒。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臘仍堪貯盈笈。

當然在這個季節,山上是很多蘑菇的如題主所說的,黃色大蘑菇筆者老家叫飯湯慶,是一般不會採的。這種大蘑菇一煮就爛,而且還有種氣味不順鼻,最終就爛在松樹腳下,變成一坨灰灰。


基層財政工作人員甲


農村山裡松樹下長的黃色蘑菇有松菌和黃面菌兩種,都是可以食用的野生菌。但是松菌口感特別差,吃起來又澀又柴,所以一直被人們唾棄。

小蘭本地山裡可以食用的菌種非常多,這裡以地方方言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從好到次有紅菇、黃面菌、綠面菌、松菌、火炭菌等。紅菇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隨便都上千塊錢一斤,不過紅菇的生長比較特別,不是到處都有的,而是每年都固定在一個地方生長。松菌和火炭菌現在都已經沒人吃了,不但不好吃,火炭菌煮出來的湯還是黑色的。



這裡主要說說和松菌兩個比較容易混淆的黃面菌,有些人認為松菌好吃,其實就是黃面菌。兩種菌都是黃面,區別是松菌大個些,而且菌面也比較厚實,但是曬乾後就很難認出來了。所以在市場上買菌乾的時候不認識的人最好不買黃面的,因為松菌比黃面菌容易長,數量也多,就是不好吃。小蘭本地松菌沒人要,黃面菌生的20~30元一斤,乾貨80~100元一斤。


小蘭婆婆每一年採野生菌賣都可以賺上千塊錢。平時燉肉煮湯放點菌幹下去,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生菌更好吃,只是保質期太短了,早上採的要是沒太陽放到第二天就會長蛆蟲,也就不能吃了,這可能就是市場價格那麼貴的原因吧。

野生菌雖然好吃,但是山裡也有非常多的有毒菌,不認識的還是不要盲目去採來吃。


農村蔣小蘭


黃色的蘑菇有很多種的,你具體要發圖片我才好幫你辨別,我給你發幾種我們山裡可以食用的黃色大蘑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