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被“西化”的日本,主流社會為何獨獨接受不了紋身?

與把紋身當做潮流、個性象徵的歐美不同,在“西化程度”很高的日本,主流社會不但不接受紋身,有些時候甚至還歧視紋身的人。印象中的日本是個對新奇事物較為包容的國家,可為什麼他們獨獨接受不了紋身呢?

殊不知,傳統日本同樣擁有著紋身文化,可正是由於這樣的歷史,使得日本主流社會始終不願接受紋身。

日本主流社會對紋身的排斥


先說現象,在日本,大部分的澡堂會明確貼出標語:謝絕有紋身的人士進入。而且,在大部分的日本運動員的身上,同樣也難以見到紋身。並且,日本政府對於公務員的紋身問題,同樣也是0容忍的態度。曾經,大阪就有一位學校教員因為紋身問題,被罰了一個月的薪水。而大阪知事橋下,甚至因此下令徹查公務員的紋身問題,日本政府對於紋身的打擊力度,可見一斑。那麼為什麼紋身得不到日本主流社會的認可呢?


早已被“西化”的日本,主流社會為何獨獨接受不了紋身?

幕府時代的刺青:罪犯的象徵


其實,日本紋身的歷史相當久遠,大約在2500年前, 隨著航海業的發展, 紋身就由中國帶到日本。不過那時候日本人紋身, 只是在身上塗上完全類似動物的保護色, 用以威嚇或誘捕動物。 不過到了日本的江戶時代,紋身就有了明確的實際用途—被用來懲治罪犯的刑罰。

早已被“西化”的日本,主流社會為何獨獨接受不了紋身?

而那時的紋身也被叫作刺青。刺青被用作刑罰的最早記載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了村治因謀反天皇,而被判入獄,雖然天皇寬容地免他一死,卻判其刺青。而刺青因為永久性和難以消除性,會陪伴犯人一生,而這份恥辱同樣會因難以消除的刺青,伴隨他一生。所以,幕府時代的刺青,是一個能令人聞之變色的可怕刑罰。


近現代:成為日本黑道文化的象徵

早已被“西化”的日本,主流社會為何獨獨接受不了紋身?

進入近代社會, 紋身與一個日本人談之色變的黑幫組織 “雅庫扎”(やくざYakaza)緊密 聯繫在了一起。如同日本黑幫公主天藤湘子,表面看來,她的打扮與時下的日本年輕女子無異, 緊身牛仔褲、 深棕色染髮, 但當她脫掉衣服, 色彩斑斕的文身圖案几乎覆蓋了整個身體, 口銜匕首的妖冶藝伎形象, 如蛇一般纏繞在她的後背上, 這就是天藤20歲時為自己雕刻的“胎記”。 這在她日後寫下的自傳《流氓的月亮:一個黑幫分子之女回憶錄》 中有詳細的記載。 聽說她的紋身為了保持顏色鮮豔, 每年都要重新上色一次。

早已被“西化”的日本,主流社會為何獨獨接受不了紋身?

說到日本黑社會的起源,就繞不開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明治維新時期,武士作為一個階層被廢除。可在這之後, 許多武士失去了生活重心, 逐漸轉向暴力犯罪, 他們衣著奇特,舉止怪誕,身配長刀,恐嚇村民,甚至濫殺無辜, 但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身上都用紋身來作為標誌。那麼為什麼要用紋身作為標誌呢?


早已被“西化”的日本,主流社會為何獨獨接受不了紋身?

據說,紋身如此被日本黑道奉行離不開中國的名著《水滸傳》。因為隨著封建制度的衰敗,日本底層民眾逐漸熱衷於關注小說、戲劇等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而被日本人喜愛的《水滸傳》中,好漢們往往都有紋身,比如魯智深、燕青之流。久而久之,紋身就作為日本黑社會的象徵並被他們推崇。與此同時,紋身被日本主流社會抵制也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日本紋身: 從黑道標誌到文化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