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这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仅凭一篇便名留千古

千古流传的好诗每每读来都令人拍案叫绝。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被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佳作《春江花月夜》。读来抑扬顿挫,清音袅袅,韵味悠长。

诗人张若虚一生只为我们留下了两首诗,他也是因这一篇《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此诗《春江花月夜》还有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关于他的生平记载的很少。知道的便是他在中宗神龙年间的时候,他就和贺知章等人闻名京城。

唐代的这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仅凭一篇便名留千古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代的这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仅凭一篇便名留千古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极具艺术感染力,就如同一幅山水画卷。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春夜的静谧,东山升起明月,江面渔舟荡漾,花随风摇曳的迷人景色。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来写。

单就读题目,就让人向往。短短五个字,便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景色。此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此景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离愁别绪。开篇就由题目,展开勾勒出壮丽的画面。

开头的八句为第一部分,描述了明月之下的景观。是分两层写的,前四句为第一层,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了月光照在花林里的景观。第一部分作者专写春、江、花、月之美,极尽写景,为后面的抒发感情做下铺垫。

唐代的这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仅凭一篇便名留千古

接下来的八句,是第二部分。诗人由写景转换到人生,思索人生与宇宙的关系,对照人生短暂。抒发自身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余下的部分就是第三部分,这时由感叹人生转到人间的思妇游子离愁别绪,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幸福的憧憬。

唐代的这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仅凭一篇便名留千古

全诗以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的过程为全诗的起始,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张若虚之后,无一人能够把江月描述的这般淋漓尽致,历经千年沧桑变幻,诗篇不朽江月依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