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公司大筆分什麼紅啊?

拿到“准考證”的科創板企業越來越多了,而昨天上交所也再次就科創板召開了專門的答記者問。這裡面提到幾點特別有意思,說到研發投入多,總體是不錯的,但是問題也是存在的,比如風險揭示不夠,比如商業模式說得不清晰,比如使用的語言表述不夠友好。這個很有意思,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一家公司的財報和文件你看不懂,那麼一定是因為他根本不想讓你看懂。所以,現在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監管做得非常專業,一下就能指到關鍵點。今天我們具體談談上述幾點。

01

研發投入高

這批公司如果作為一個整體,還是對得起科創二字的。目前受理企業們研發投入佔其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1%,最高的達56%;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比例達到33%,三個裡面一個有可能就是科學家、研發人員。

凡事要靠對比才能看出差異,整個社會的研發投入是怎麼樣的呢?整個中國在2018年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是2.18%,GDP其實就是一個總收入的概念,所以你會看到,全社會每賺100塊錢,拿出來2塊搞研發,而這批科創企業,每賺100塊,拿出來11塊搞研發,這就是差距。

02

盈利能力強

那麼,因為在研發上可能有獨門的絕技,所以我們發現這批科創公司總體上,都很能賺錢。目前拿到“准考證”的公司84家,其中超過30家公司毛利率超過了50%,還有11家毛利率超過了80%。毛利率高,大家都知道,最直觀反應出來就是你這生意沒人競爭啊,你可以在市場裡開價啊。但是大家要當心,毛利率高,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個生意現在很小,市場容量小,所以沒競爭,但是能不能做大,做大之後競爭者會不會進場等等,都是這些高毛利公司要考慮的問題。

03

賬面現金多

說到盈利能力強,我們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我們最近看到一些科創公司,他們帳上都有大量的現金,甚至有些公司,資產負債表上一半都是現金,也有人是“現金+理財產品”直接超過4成。不少公司的有息負債基本為零,問銀行借錢嗎?不存在的。一方面可能因為科創企業都是輕資產生意,所以確實不需要大量投錢進去,只賺錢不投錢,這是最好的生意模式,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有些公司,上市之前已經提前融資,融到了很多錢了,這些錢如果不能很好使用,那麼是對股東價值和社會效率的巨大浪費。

04

分紅特豪氣

由錢多這個發現,我們順藤摸瓜,又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發現——很多科創公司直接承諾會給股東大筆現金分紅的計劃。有公司大筆一揮,只要我上了,15%直接拿出來給股東分掉。看上去特別豪氣,而且怎麼看也是回報股東的立場沒毛病。可是作為科創公司的投資者,恐怕大家的投資出發點,並不是能拿到分紅,而是希望能夠把錢真正投入到創新中,投資者是堅定和公司站在一起,希望能推動社會價值和中國未來的核心科技競爭力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技公司拿大量現金分紅而不是火力全開用來搞研發,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到底哪個更重要,這是大家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點,如果初創的科技公司不分紅,而是把錢用於資本支出、研發投入,如果這筆投入投得有效且正確,那麼公司未來就會因此得到更好的利潤增長,公司成長會帶來遠遠高於分紅的回報率,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複利模型。什麼叫複利,我們以前曾經作為分享,你的產出必須變成新的產能,這才是複利。(相關閱讀>>樹澤:教你獲得真正的複利)也就是說,公司的利潤,作為一種產出,你必須讓這個產出變成產能,然後生產更多,而不是把這錢還給投資者,投資者拿著這錢也形不成產能啊。所以偉大的企業和偉大的企業家,是能真正用好這筆寶貴資本的人。作為投資者,坐在車上不動,這不是懶和被動,而是說,車子的主人已經幫你規劃選擇了一條最佳路線,你根本不用頻繁上下車,只需要安靜坐看風景就可以了。

最後,真心希望中國能出現更多的優秀科技企業,希望偉大的公司們去瘋狂地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