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生女兒”潮,生男孩為何不“流行”了?

新大風歌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幾個方面來看,現在農村是有很多人說希望生個女兒,那也是在有一個男孩的基礎上。

在農村男孩傳宗接代的觀念,在老一輩的思想裡還是存在,只不過對比以前有所緩解,不信你全部生女兒試試看。

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造成了這種農村的人希望有女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年輕一代人思想逐漸開放

曾幾何時,在農村人的思想觀念裡,生男孩那是比較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家裡面男孩越多,代表勢力越強大。男孩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觀念根深蒂固。

隨著農村新一代如80、90後的人,外出到城市裡面務工,也接受了一些新的觀念,對於老一輩那種非常偏執的想法,開始有所改變。這些年輕人更注重於實際,更注重於生活品質和過得好不好,因此對生男生女看得不是那麼重,自然開始說生女兒好啦。

以前農村人,年輕人結婚,基本上就是附近村莊的適齡青年相互通婚。兩個人的風俗習慣,價值觀有所接近,所以觀念也基本一致,也特別容易受到老一輩人的思想影響。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都是在外面認識,結婚的對象有的是城市的,有的是地方不一樣的,價值觀自然就不一樣。因此老一輩人想左右年輕人的思想,還是比較難的,他們覺得女兒好,就喜歡女兒了,不像以前那樣老人的思想佔據很大的影響,左右年輕人的抉擇。



第二;體會到養男孩的壓力

由於上一輩計劃生育的影響,男女比例嚴重失去平衡,以前農村生個男孩是代表有人延續香火,是非常神氣的事情,家裡面沒有個男孩,走在村裡面的路上都感覺矮人家一節。

但是現在農村人,單身漢一抓一大把,為了取個媳婦可以說非常不容易,而且女人還非常缺貨。似乎上天是公平的,以前村裡面生男孩的那些人,曾經趾高氣昂,現在為了取媳婦可愁壞了。需要房子,車子,彩禮等等,曾經的神氣,現在彩禮的談判桌上顯得低聲下氣,養女兒的反而比較輕鬆。女兒不愁嫁呀,從現在強勢的丈母孃就可以看的出來。

因此養育男孩的成本,確實比養育女兒的成本高很多,這些在年輕人的一代是深深感受到的,所以很多人願意要女兒。



第三;女兒比男孩更加顧家

以前古話有句話說,孝順女兒哭條街,忤逆兒子守靈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兒子為了生活的壓力奔波在外。大多數他自己的小家都顧及不上,不要父母支持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男孩基本上拿錢給父母的比較少,女兒就不一樣了,嫁出去可以不要那麼操心,女兒女婿回來不給點錢也不好意思。

其實現在贍養父母的義務,男孩女孩也基本上都要履行,女孩似乎更加顧家一些,所以也導致了越來越多人,希望養女兒。



第四;國家宣傳

國家這些年一直在宣傳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農村的人潛移默化的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對小孩的性別,非得要男孩的觀念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女人在家庭裡面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似乎已經超越了男人的地位。家庭的收入由女人分配,很多事情由女人定奪。男人對於家庭的控制權顯得越來越弱,也越來越無法左右家庭的一些事情。

第五;養女兒的幸福感比養男孩好

最近抖音上面比較流行的一段視頻,養女兒收入三千塊吃肉和海鮮,養男孩收入一萬塊的只能喝粥吃鹹菜。雖然只是一個笑話,確是一個社會的現象。

現在的社會現象,養男孩的父母確實比較受罪,還不及養女兒的父母自在,享福。簡單的來說,一個普遍的現象,父母去到女兒家住一段時間,女婿不敢說什麼,還得好心的伺候著。但是去到兒子家住一段時間,如果媳婦不怎麼好的情況下,是要受氣的。

網上比較流行的一段話,女兒是招商銀行,兒子是建設銀行,也是這個道理。大家實實在在的感覺到,養女兒比養男孩有幸福感,因此促使越來越多人想要女孩。



第六;農村延續香火的觀念還在

雖然上述這麼多,都是說養女兒好,在農村那也是基於家裡面有一個男孩的情況下。

在農村大多數的人,依然存在家裡面要有一個男孩,剩下的可以隨便生,要求不是那麼強烈。如果都是女兒還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的。

所以現在雖然是生女兒潮,並非全部都能接受生女兒,還是希望在有一個男孩撐住場面的情況下,所以生男孩潮並沒有遠去。


鄉村啞妹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短短的70年,我國共出現幾次單身潮嗎?

答案是四次:

第一次: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

1950年5月,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佈,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新中國第一次單身潮國的離婚潮。

第二次: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束後

大批“知識青年”返城,城市裡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齡單身青年,其中主要是女性。主要原因是不少男知青在下鄉時接受了當地的女青年,戀愛成家,可從大城市來的女青年很難接受當地的男青年,寧願單身也不願“下嫁”,所以好多女知青都單著。

第三次:上世紀90年代《婚姻法》修改後

“感情破裂”這種很難量化定性的指標可以作為離婚的合適理由,離婚人口突然劇增。

第四次:本世紀初開始到現在

出現第4次"單身潮"。這次單身潮席捲中國各個角落,男性單身群體較多,據統計將會達到3000萬。

那麼為什麼農村現在掀起“生女兒”潮,主要原因還得從前幾十年談起。那時候農村的重男輕女思想較為嚴重,好多老人腦海裡始終存在一個觀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只有生兒子才能傳宗接代,也只有兒子才能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但這並不是出現男多女少的根本原因。上個世紀末期,中國的科技飛速的發展,醫療事業也是突飛猛進,B超技術的出現在加上農村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最終導致當時中國男女嬰兒的出生比例達到了117:100。

由於男多女少,現在的男青年想娶媳婦競爭就比前些年大好多。現在好多男青年有車有房都不一定能娶到老婆,對於農村裡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娶媳婦就變成天大的事。年老的父母看到成年的兒子娶不到媳婦,一方面內疚認為是他們沒本事,賺不到錢導致兒子娶媳婦難,另一方面也會心疼自己的兒子,所以好多家庭在經濟負擔的壓力下,就認為還是生女兒好。

下面說一個我們村的真人真事,我們這樣一家人,他們家有四個孩子,但四個孩子都是女孩子。他家的老三和我是小學同學,還記得那時候同學們都笑話他家,說生了四個孩子一個帶“把”的都沒有,村裡有好多大人也嘲笑他家的人。同學他爸爸決定送掉兩個女孩然後在準備生個男孩子,但她媽媽死活不同意最後就不了了之。去年同學她家最小的孩子也結婚了,她的父母在幾個孩子的資助下在縣裡買了套大房子,她媽媽一大把年紀了,手上的金鐲子可不小,好多人說她媽媽現在過得比年輕時還風光。真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東,風水輪流轉啊!

說了這麼多,我自己還是認為少男少女都一樣,作為父母我們還是不要決定孩子的性別,不要隨便去醫院檢查,決定自己的孩子生死大權,醫院也要以身作則,不要為了利益偷偷幹違法的事。大家都不希望幾十年以後,單身潮再次出現,女性不要又像俄羅斯那樣,大家又該發愁了!

最後想對男同胞說一句話,兄弟們不要氣餒,好好奮鬥,只要自己變得強大了就不愁找不到媳婦。也鼓勵廣大男同胞把眼光放長遠,把網撒遠一點,爭取多撈回點外國媳婦,加油吧,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博哥愛自由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就想到了我五叔和我六六的家庭。兩家的家庭生活現狀很能反應出題主提出的問題。

我五叔家兩個兒子,我六叔家兩個女兒。當年生下兩個兒子的五叔家,在我們村非常出名,人人都稱讚我五嬸有本事,人人都羨慕我五叔家兒子多,人們都說我叔和我五嬸以後有福。我五叔和我五嬸一度在村子裡也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而我六叔家卻截然相反。生下兩個女兒的六嬸被外人指指點點,也不受家裡親戚待見,六叔和六嬸曾經因為生的都是女兒而感情不和,夫妻倆在村子裡感覺抬不起頭,後來迫於無奈,全家外出打工。

而現在,我五叔和五嬸農忙時沒日沒夜的忙這農活,農閒時外出打工,兩人是沒有一天清閒時間,由於勞累過度,兩人紛紛烙下病根。他們之所以如此辛苦,原因是兩個兒子因為城裡沒房,到現在沒有談婚論嫁。

我六叔和六嬸現在已經不再打工,而是從打工之地返回農村,他們種很少的田,只需要供自己口糧就行,閒暇之餘,倆人常常外出旅遊或到女兒家生活一段時間。他們的兩個女兒已經嫁人,而且家庭條件都不錯,兩個女兒主動定期給兩位老人贍養費。

從我生活周邊的真實例子可以回答出題主提出問題存在的原因之一,那就是現在養兒“成本太高”。生一個男孩,不僅要供他上學,更難心的現在男孩子結婚動不動鉅額彩禮,還要在城裡有一套房。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微薄的收入和高額的支出不成正比。我五叔家兩個兒子,就需要兩套房,兩份彩禮,兩次酒席,所以他們不苦不累可能不行。


社會觀念轉變是另外一個原因。在過去的農村,重男輕女思想普遍存在,家裡有男孩是一種體面,家裡有男孩就是有福氣的象徵。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人們的生育觀念也不斷進步,不再刻意生男孩,甚至有的夫妻還期盼生女孩。

女孩“小棉襖”作用越來越凸顯也是原因之一。在過去,人們會覺得生女孩子要嫁給別人,最終還是別人家的人,對父母以後的生活也不會有多少照顧。但是,現在很多女性有自己的事業,社會地位逐漸提高,她們對社會的貢獻也逐漸顯現,對父母的贍養也並非置之不理,很多女性主動承擔了贍養父母的義務,甚至在贍養父母方面比男性做的更到位。

綜上,其實也不能說生男孩“不流行”了,生女兒成為“潮流”,更客觀的說,人們不再像之前那樣期盼生男孩,也不像之前那樣怕生女孩,人們的生育觀念更加的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

歡迎點擊關注“華哥的三農”。

華哥的三農


現在流行一句話“男孩是建設銀行,女孩是招商銀行”。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生男孩是真的養不起,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從兩方面分析:

一、經濟壓力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物價大幅度的提高,農村幾乎都是在外打工的,在外賺的有事都不夠家裡花的,家裡有個男孩的話,要給他建房(或者買房),現在農村的彩禮很對。就像我們河南有些農村,二婚彩禮還13萬呢(2016年),現在女孩越來越少,女孩對男孩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還得有樓房、有車、五金,還存在攀比現象,彩禮價越來越高,搞的家裡經濟條件差的不好找媳婦。家裡四處借錢給孩子娶媳婦,自己身上一屁股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想法子去還錢。就像我目前所在工作的地方,聽同事說,家裡要是有2個兒子,找當地媳婦是接不起婚,一般都是娶外地的媳婦,彩禮低好找。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女兒結婚了一般都是住在孃家,孩子孃家給看,女婿進了自家門。

二、文化水平提高

現在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思想也開放了。不想以前農村生幾個孩子,如果家裡前幾個生的都是女孩,那麼後面肯定還要生男孩,家裡沒有男孩,會被村子人看不起或者被人欺負,這種現象在當時80年代很普遍。現在不同了,農村人的意識提高了,現在大多數都是一個孩子,既是是女孩也沒有出現非得要個男孩。男孩、女孩同樣是傳承人。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襖,能找女兒聊聊知心話之類的。現在在農村有這樣的現象就是家裡有一個男孩的一般都會生二胎,想生個女孩,家裡一兒一女他們認為是最理想的。

綜上所述,在農村想生女孩的還是比較多的,不想男孩那樣送彩禮,而女孩是收彩禮。在說有女孩的家庭負擔不是很重。


蘇漂小曼


哈哈!現在養兒子費用太高了,生了就要開始考慮兒子未來的房子,彩禮,還有教育!我老公父母生了他和他弟弟兩個兒子,他爸爸從17歲開始就去廣東打工掙錢了,然後生了我老公,老公丟農村家裡奶奶帶大。現在老公26歲了,去年年底剛結婚,他父母到現在都還在廣東租房打工掙錢,都是農民出來的,掙的全是苦力錢,前面他結婚給成都買了一套小二室,去年結婚又花掉了一大筆錢!她爸爸說:“可算把他結婚的事兒給處理了,了了一樁心事兒”現在他爸快50了,又要考慮給小兒子買房結婚啥的,他爸每天很早就起床了,睡不著,壓力太大了!有時候看著他爸媽,真的挺不容易的

相反隔壁嫂子爸媽養了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結婚嫁人了,都嫁的還不錯,現在老兩口都不上班了,男的天天沒事兒打牌,女的就兩個女兒的跑,帶帶孩子!

我以後假如第一胎是男孩都不敢再生了,壓力太大了!


生活李好啦


我就是農村的,現在確實農村生女兒比生男孩要好很多,生男孩也確實不太流行了,去年我老婆生了2胎,是個女兒,我的孩子第一個是個兒子,好多人就說享福了,兒女雙全,為什麼現在人們都感覺生個女兒就享福了,我想有這麼幾個方面

1.都說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女兒對爸爸的感情要超過媽媽,確實你看好多女孩都是有什麼事都和爸爸談心,也許感覺爸爸能給他安全感吧!

2.女兒長大了要結婚的話,一般不用給他買房子,不用準備好多的家婚禮金,甚至有的還能收到一部分錢,當然好多人都給女兒陪嫁了,總的來說,女兒的婚姻大事,家裡不用出太多的錢,這樣對農村的家裡的經濟壓力會小很多,男孩就不行了,結婚買房子禮金等,好多都是花錢的地方,條件不好的還不好結婚,女孩子也不一定嫁給你,在這樣的浮躁的社會下,人都是很現實的,農村有男孩子打光混的,沒有女孩子單身的,作為女方有時候還可以挑一下男孩子,而男孩則很少有這種權利!

3.等自己老了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女孩子心細,總是照顧自己的好多了,男孩子的照顧老人這方面天生的不如女孩,家裡有個女孩,老人生病了確實是享福很多。

其實說這麼多,我感覺還是一兒一女最好,男孩子也有優點,能撐起家裡的一切,遇事相對來說不會那麼慌張,有些家裡的重活還是需要兒子來完成的,女婿不可能老是在跟前,再說在農村都有傳宗接代的觀念,好多人還是很喜歡生男孩的,感覺女孩子是嫁出去的人,男孩是自己家族的繼承人,感覺能對的起祖宗,所以說還是一兒一女好,既有家族的繼承人,也有嫁出去的女兒,這樣安穩的度過一生,我感覺就是幸福!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能說的就是男孩子吧,生幾個男孩子現實壓力太大,生幾個女孩子家裡沒有繼承人,所以說還是一兒一女的好!

個人愚見 喜歡的加個關注 平山小強


平山小強


農村興起“生女兒”潮,生男孩為何不“流行”了?


記得在我記事起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家的已經生了好幾胎女兒了,為了生一個男孩子還要再堅持生下去。這是在我們農村比較常見的事情。不過近幾年可能是因為社會變化的原因,在我們這裡很多人的思想已經改變了,不管生男孩還是女都是一樣,都會受到全家人的寵愛。甚至我還見過有些家庭如果生的是男孩,因為某種原因不想再自己生,就會包養一個女孩子。

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個人感覺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男孩子從養育到結婚生子的花費太高了,尤其是在男孩結婚和彩禮方面,再加上還要給買房和買車,由於現在社會風氣的原因,現在的彩禮錢可不是個小數目,一般平常的農村家庭很難承受這麼大的經濟壓力。如果生一個女孩子首先可以避免了很多男孩子結婚要面對的問題,同時女孩子會比男孩子順從,不會那麼的叛逆。

以前養兒能防老,但是在如今的社會,養兒能不啃老就謝天謝地了。現在社會福利這麼好,有養老金,養老保險等,退休後的老人也不需要年輕人在經濟上資助。現在社會工作壓力大,賺錢和養家餬口壓力非常大,老人們唯一想的就是兒女們多陪陪他們,對於生男孩還是女孩一點也不重要。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這要看在什麼地方。

在雲南的滇東北一帶的農村生兒子還是很流行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雖然兒子和姑娘一樣,但我還是改不了傳統思想,必須要有一個兒子,自己辛苦一輩子,掙得都是兒女的,那要全部都給姑娘了,我還是真捨不得便宜別姓的小兔崽子。

不要噴我,我還就是這種傳統。


雲南小洋芋


這個問題可以從我的切身經歷回答一下。

座標定位嘉興平湖。

我們這邊興生女兒潮算是比較早的。我是83年的。反正我們這邊我很少聽到重男輕女的思想。讀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家那邊重男輕女,甚至很多同學自己結婚後還抱怨婆婆重男輕,但我們家一直是希望我生女兒,雖然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但家人都比較想要女兒。

我們家我外公生了五個女兒,沒有兒子,當時那年代重男輕女還是蠻嚴重的。聽說我外公生到第四個女兒,也就是我大阿姨的時候,差點把我大阿姨掐死,因為那個年代飯都吃不飽,然後生到第五個女兒,也就是我小阿姨的時候就已經認命了,然後就不生了。我外公的哥哥是生了五個兒子,沒有女兒,當時可高興了,逮著機會就在我外公面前得瑟,說我外公將來沒兒子養老。

現在我外公五個女兒都很孝順,第二個女兒是招女婿的,就是我舅媽,然後我舅舅也很好很孝順,基本上不熟悉的外人都不知道是招女婿的。外公外婆同年的,今年已經89了,每天穿得乾乾淨淨,因為女兒多,都買衣服給他,也給錢讓他用,我舅媽照顧得很好,然後基本上每次過節都是兒女成群回家團圓。而我外公的哥哥,生了五個兒子,被兒子兒媳婦推來推去,飽都是有一餐沒一餐,八十不到吧就不在了。而且五個兒媳婦之前矛盾多多,家庭很不和睦。現在附近的人都說我外公好福氣。

所以說女兒是小棉襖,貼心,而且現在新女性都是經濟獨立,不像以前依附男人生活,像我們這一代計劃生育,很多都是獨生女,我們這邊很多結婚後都是兩邊都做新房,一般女兒往家裡跑,女婿也就跟著跑了,住在女方家反而更多,孩子也基本上都是外婆帶的多。

另外就是其他很多朋友說的那樣,養兒子成本高,女兒嘛,大不了嫁出去,兒子得買房買車才能娶到媳婦。

不管怎麼樣,興起生女兒的潮是好事,至少重男輕女少了,會避免很多悲劇。


笑笑de微笑


潮是興(掀)不起來的,因為人類還不能控制生男生女。但現在為何生女孩闔家歡喜?一是男多女少,婚配擇偶上女佔明顯優勢;二是女兒是父母的貼身小棉襖,孝敬父母多;三是兒媳孝敬公婆的不多;四是兒子多數是聽(怕)老婆的,孝敬岳父母的多,孝敬父母的不是很多;五是多數兒子沒有女兒待父母親熱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