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 疫情以來的一次全民級“諧音梗”

東北有句諧語: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餃子的好吃不在於什麼面、什麼餡,重要的是包餃子這個過程,和麵、剁餡、擀片……過年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妯娌們圍坐一團,各自分工,甚至擺餃子都是一項分工,往往是家裡的孩子們擔任,平時不在一起的家人拉家常,聊八卦。餃子出鍋,半天的時間可能就沒了。在北方過年,一家人如果不團結一致包一頓餃子,基本就不算過年。總之,嵌入到社交場景裡的活動,永遠有著生命力。

而好玩不過嫂子,本來是一句透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氣息的諧語,而這次的嫂子事件,則切切實實地詮釋了這一句的“好玩”。拼音、日語、德語、希伯來語、拉丁語各種語言用完了,還有二維碼版、電碼版……層出不窮,想象力無限,可以說“嫂子”是疫情以來,一次波及全國的諧音梗事件了。有擀皮的,有剁餡的,有點火燒開水的……主動協作,分工細膩,效率卓著。

嫂子 疫情以來的一次全民級“諧音梗”

到了這一步,內容已經不重要的。至於內容說的是什麼,用的對不對,沒有人會真的糾結於語法錯誤或者代碼缺陷,這不是一次秀,這是一種集體情緒的宣洩與表達。既有淘氣孩子憋著的壞,又有”“雪夜閉門讀禁書”竊喜。

它給網絡世界營造了一個場景,大家心照不宣,彷彿是黑道大哥遇見了白道兄弟,道幾句天王蓋地虎,哈哈離去。天高路遠,就此別過,相忘於江湖。

歷來都是這樣,書不禁不暢銷,某部大作一旦被禁,幾乎就成了暢銷的最好廣告。如何避免“禁書效應”,就像吐槽大會的宗旨那樣,“說破不傷“。老老實實把自己的短板解釋出來,兩腳著地,這一點,還是要跟川普君學習。暴露自己的某項弱點沒什麼。避免偉光正的毛病,信息透明,承認事實,有什麼呢。

其實嫂子這篇,你可勁讓它傳,能傳多少人呢。充其量算個網絡爆文,影響力有限。要知道,及時最大的新聞,也有至少十分之一的人不知道;即使最奇葩的想法,比如,你說雞蛋是樹上長的,也有眾多擁躉堅信確實如此,甚至粉絲還會拉出標題黨:“震驚!我們被騙了千萬年,關於雞蛋的真實出身!”。人的記憶不過七秒,甚至比魚都短。白雲過隙,人們很快就會到新熱點去吃瓜了。沒工夫再扯過去的閒篇。

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傳媒人,看到在某些輿情面前,對於企業或者機構來說,得到的啟示是:”漠視“是最好的策略,在網絡時代,“堵”永遠比“疏”費勁,而且還有一瀉千里的閾值時刻。而更好的策略是用另外的新事件去吸引“圍觀”,不過還好了。鄭州的郭某鵬已經開始成功吸引了眾多的注意力。嫂子,可能僅僅是給2020年貢獻了一個流行詞而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