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擁有古蜀文化、水利文化、絲路文化、三國文化等傳統文化基因

成都


成都擁有古蜀文化、水利文化、絲路文化、三國文化等傳統文化基因


一、歷史沿革

成都為1982年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4500年城市文明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公元前四世紀,古蜀國王開明九世於“廣都樊鄉”(今雙流境)“徙治成都”,構築城池,是中國2300多年城址未變、城名未改、延續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發展歷程、文化興衰、歷史文化遺產都具有相當的獨特性。

成都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古蜀文化、水利文化、絲路文化、三國文化等傳統文化基因,4500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為成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澱與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青城山、青羊宮、寶墩、三星堆、金沙遺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大熊貓基地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

二、地域特色

成都的城市佈局注重與自然環境充分結合,形成了川西平原上“青山綠水抱林盤,大城小鎮嵌田園”的整體特徵。成都古城城市空間格局的傳承性極強,至今仍保持著大城、皇城、少城的格局,府、南河環抱古城,形成“三城相重、兩江環抱”的特徵,並保留了的獨特的道路網絡。

三、歷史文化資源

成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個,分別為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個,分別為新都區、崇州市、邛崍市;中國歷史文化名鎮6個,分別為安仁鎮、新場鎮、平樂鎮、洛帶鎮、五鳳鎮和黃龍溪鎮;省市級歷史文化名鎮18個,省市級歷史文化名村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省市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6處;世界遺產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2項,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2項;歷史文化街區12片;古樹名木8459餘株。

1、歷史城區

歷史城區傳統格局保護較好,目前仍呈現出“兩江抱城,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街巷北偏東30度的走向得到良好保護與傳承。著力保護歷史城區傳統格局。保護規劃強化並劃定自唐代傳承至今的歷史城區範圍界限,延續歷史城區街巷肌理與空間格局,重點保護“城水關係”,修繕城牆遺址等。

2、歷史文化街區

成都市共規劃歷史文化街區18條。按照《成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要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應當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街巷肌理、空間尺度、歷史風貌,保護與之相聯繫的建(構)築物等物質形態和環境要素,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3、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成都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03處,大致分為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等幾大類,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50處。自1961年以來,成都市先後有7批38處文物保護單位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數量逐年增加,文化遺產得到了妥善保護。成都市地下文物埋藏區範圍自1992年公佈以來沒有發生更改。

4、歷史建築

成都的歷史建築包括文物建築和一般歷史建築。文物建築中古建築類977處、近現代建築類927處,共1904處,包含國保19處,省保5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6處。目前,成都市市政府已公佈10批歷史建築及備選名單,共計130處。

5、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124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5項。

重點加強對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收集、調查整理、保護利用和申報工作。

6、擴展保護對象

結合成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突破傳統名城保護規劃在此方面的侷限,新增川西林盤、水網體系、城牆遺址、大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和歷史水系等保護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