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抗疫 重在扶正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句話。沒錯,中醫認為,一個人一旦正氣充足,就不容易被病邪侵擾。


那麼,什麼是正氣呢?其實,正氣其實是個很籠統的概念。


簡單地只從陰陽的角度來看,我們其實可以把正氣分作陰氣和陽氣兩大類:陰氣負責滋養,涼潤;陽氣負責溫暖、推動。


不論是陽氣還是陰氣虛弱,都會讓人正氣受損、易於感染外邪。


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寒溼疫”,這往往與陽氣不足有關,所以,保護陽氣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生活中,最容易損傷陽氣,招致溼邪的,是飲食。歸納成幾個字:生、冷、粘、膩。


生食要少吃

中醫抗疫 重在扶正


生的食物,之所以會損耗陽氣,是因為和熟食相比,少了一道持續加熱的工序。食物要化生成氣血,中間少不了加熱的環節。不用外面的火來加熱,體內的火,也就是陽氣,負擔自然會變大。非常時期,保護陽氣,少吃生食。所以,除了水果之外,蔬菜、生魚片之類的生食,大家還是儘量做熟了再吃。


冷飲要少吃

中醫抗疫 重在扶正


時下嚴冬季節,常溫的涼白開喝下去都有一種冰涼穿過食道的感覺,何況是凍柿子、冰激凌、冰可樂、冰啤酒等冷飲。要知道,寒冷對陽氣的傷害,顯而易見。畢竟,當冰涼的食物進入腸胃後,身體會不自覺地把它們“捂熱”,這個過程就需要消耗人體陽氣,不得不說,這真是對陽氣的一種浪費。


粘食要少吃

中醫抗疫 重在扶正


粘食指的是各種質地偏粘、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指一些過於甘甜的食物。比如各種糯米制品,如年糕、元宵;以及甜食,比如蜂蜜、糖塊、關東糖等。這些食物粘性大,粘在手上尚且難以去除,何況是裝在腸胃裡。它們會讓一切速度都變慢,無疑會給陽氣的推動工作帶來明顯阻力。


油膩食物要少吃

中醫抗疫 重在扶正


油膩食物指的是各種肉、蛋、奶,和油。這些食物易於在體內盤踞生成痰溼,而痰溼是陽氣的頭號天敵,所以,勸誡大家少吃為妙。



中醫抗疫 重在扶正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