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中書協前主席張海在2018年依然是沒閒著,他首先在2018年《中國書法》雜誌第一期刊發了《當代書法“尚技”芻議》,提醒各位“今尚技”。緊接著,以他題寫刊名的《書法導報》以張海文章為契機開展了“當代書法審美趨尚論壇”,向全國各地書法愛好者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徵稿。張海先生的“今尚技”論當然是少不了書界的大量批評,因為一個很直觀的命題是:書法何時沒“尚技”?難道只是今天才“尚技”?正應了朱中原老師一句話:書法界許多人常識性的問題都沒搞清楚。關於張海,更多的人對其微詞恐怕還不是他提出“今尚技”的話題,而是其一手標新立異的隸書。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宮燁文在其博客裡先引用了胡聖虎批評張海先生的文章題目《《不通技法、胸無點墨、張海不是書法家》,認為張海先生的書法為了出新,也的確在“用筆”上草率得過頭,寫出的字,點畫質量無從談起,還多少存在著“信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弊端。就像胡先生指出的那樣,張海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連“落款”都出問題,把自己的名字偏要寫作“張流”。2006年上半年,在新華網論壇上,耿麗娜女士撰文《醜書何時休》,也列舉了幾個張海先生寫出的讓人無法辨認的草書字,反響很大。她批評道:“張海原本能寫一筆好字,但近年來卻越寫越差,也許是名氣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以為可以為所欲為了,寫隸書、行書,起筆處都要玩出個圈來。其實,這圈本是初學階段啟蒙老師講解起筆藏鋒的示意圖,竟被拿來當作風格的符號。敗筆當旗幟,讓內行人愕然。宮燁文先生認為:張海先生致命的問題卻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急於推出大師。張海先生在他的《學書自述》一文中談到:“假以時日,不信中原大地沒有書法巨匠”。“巨匠”就是他後來所說的“大師”。顯然,張海先生把書法大師的標準降得太低了。張海先生如果非要推出大師,只能給書法史留下笑柄。西諺雲:上帝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發狂。可不慎哉!第二,在河南給自己建了個藝術館。建藝術館本來都是自己過世之後別人給自己辦的事,帶有“蓋棺論定”的成分。張海先生才過了“耳順”之年,活得好好的,偏要對自己的後事做一個安排。這就和不少中年人急於《自定年譜》一樣,希望後人給自己樹碑立傳時不要出現差錯,只能讓人感到事主的學養不足和見識的淺薄。張海先生作為中國書協主席,這種做法不甚妥當。第三、開設了《張海藝術網》。這一點,也讓人犯迷糊。按說,以張海先生的地位、在書法界的名望,登門求字者絡繹不絕,“鐵檻為穿”都在情理之中根本不需要隨大流,開設藝術網,在網上來宣傳自己,銷售作品。但張海先生偏偏這麼作了。句作為對張海點評的結尾:流沙河的詩句是:管你名人不名人,我靠感覺判妍榛。看來看去終嫌醜,怕你署名王右軍。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有網友以《人吶——好事不能佔全》來批評張海書法:什麼是獨創性,就是創新。書壇嚷嚷了二十多年創新,有幾個創出了新?那些以臨摹為能事寫兩筆老米、王鐸的卻享大名的人,其書法價值恐怕比張海還差些,別管磚頭瓦塊,人家張海蓋出了自己的房子,你看不上他的房子,自己卻在古人的屋裡躺著。有人說張海的字俗,確實有點俗。但這個俗不是因為張海其人俗,而是因為他追求隸草結合,導致隸不能古,給人的印象就是俗。為什麼說他草書俗的人就少?因為方向對頭,符合審美習慣,所以顯得不俗。同樣一個人,寫隸書就俗,寫草書就不俗,你說學習方向有多麼重要!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對張海書法,我們同時也不能忽略了正面的評論。如《書法導報》副總編輯孟會祥卻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就點畫形態而論,張海隸書幾乎刪盡蠶頭燕尾,而大量加入行草書甚至魏碑楷書成分;就運筆過程而論,張海隸書絕無矯揉而一任縱恣,大書深刻,力透紙背;就氣象境界而論,張海隸書蠲除隸書裝飾意味,而張揚隸書的天真爛漫,觀之如山呼海嘯,令人熱血沸騰。”筆者以為,先拋開藝術的高度而論,至少張海隸書的辨識度還是挺高的!著名書法家石開先生一再強調,書法家不能沒有自己的創作圖式。且不管好與不好,張海先生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圖式,也算值得慶幸了,足以令那些在展覽中“千人一面”的二王面目羨慕又嫉妒。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張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師縣。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批准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曾任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藝術品中國資深顧問,河南省書畫院院長、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等。)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張海的“燙手山芋”(2018年中國書壇年度觀察之 五)

關注藝壽堂(翠竹軒)頭條,請掃二維碼!歡迎轉載,敬請著名作者,感謝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