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大時代的苦難與小人物的真善美,是呼籲和平的讚歌

《戰馬》改編自英國作家邁克爾·莫波格的同名小說,由知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傑瑞米·艾文主演,豆瓣評分8.1分。於2011年上映,該影片獲得2012年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提名。

《戰馬》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以一匹名為喬伊的馬為主視點,講述了它在一戰中的種種經歷。作為農場馬駒出生,機緣巧合下去往戰場,又輾轉於不同主人之間。戰爭之下,喬伊的一生把許多毫無交集的人們的命運串聯在了一起。

如果只從電影內容來解讀,無法體會到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本文我將從戰爭發生的時間線,結合電影的視聽語言,來談談這部影片是如何以戰馬串聯起人物的命運。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我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影片故事對個人成長的思考。

《戰馬》:大時代的苦難與小人物的真善美,是呼籲和平的讚歌

01.影片的時間線:以開戰前、戰爭中與戰後作為三個重要的節點,凸顯這部非典型戰爭片所傳達的人性

①開戰前:銅牆鐵壁的階級壁壘與下層人民的艱難生活

一次拍賣會中,一匹優美健壯卻難以馴服的小馬被農民泰德買回家中。泰德家條件不好,買下這匹馬所花的錢使本就不寬裕的日子雪上加霜。泰德的妻子羅茜對此很失望;而他們的兒子阿爾伯特卻很喜歡它,並給它起名為喬伊。阿爾伯特頂著眾人的嘲笑精心照料喬伊,終於讓喬伊聽從他的命令,甚至學會了開墾荒地。

本以為貧苦生活終於有了起色,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卻把泰德家長勢良好的田地摧毀;無奈之下泰德只得把喬伊賣給了即將奔赴戰場的軍官尼爾克斯上尉。阿爾伯特聞訊趕來,苦苦哀求父親和軍官,卻還是沒能阻止這一切發生,只得目送喬伊作為戰馬踏上征程。

這一片段充分體現了百年前的英國,身份差異所造成的的生活條件差距是如此巨大。所有人都能嗅到戰爭來臨的隱約氣息時,富人仍能體面地駕駛汽車兜風取樂,而窮人住在漏風漏雨的破房子裡食不果腹。即使辛勤勞作,微小的打擊也能使他們的全部努力付諸東流。他們所希冀的只不過是安穩平常的生活,可這最簡單的願望也難以實現。

②戰爭中:殘酷不僅僅體現在戰場之上

戰爭持續了整整四年,而喬伊的身份也數度變更。從英國騎兵隊的戰馬,到德軍用於拉傷員的馬匹;曾被法國祖孫收養,又被前來搜尋資源的德國軍官擄走,淪為拉武器火炮的工具。

在戰場上疾馳的喬伊不慎被鐵絲網纏住動彈不得。原本劍拔弩張的英德雙方,在看到不停掙扎的喬伊時,都被這一場景所打動。他們舉起白旗,分別走出一名士兵,用德軍提供的鐵鉗,合作剪開了喬伊身上的網,並通過拋硬幣的方式決定讓英國士兵把喬伊帶回陣營。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片段中的德國士兵說一口讓英國士兵都感到驚訝的流利英語。

影片中段從時長和重要性兩點來看都是全片的重中之重。儘管故事場景隨著喬伊身份的轉換不斷變更,影片流暢性卻並未因此受到影響。這些因為喬伊而連接在一起的人們,境況各不相同,卻在面對喬伊時產生了一致的惻隱與真愛之心。這充分說明了,儘管國籍不同,語言不同,甚至境遇各不相同,但人類面對美好事物時刻所閃耀的人性光輝是不會因此而變化的。

然而,影片中也體現了極度現實的一點:儘管這些人天性善良,戰爭並不會因為他們所擁有的美好人性就放過他們。最初受難的是窮人,可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沒有人能從浩劫中倖免於難,不管是十四歲的娃娃兵還是不問世事的白髮老翁。戰爭的殘酷可見一斑。

《戰馬》:大時代的苦難與小人物的真善美,是呼籲和平的讚歌

③戰後:絕望中渺小卻堅定的希望

傷痕累累的喬伊被帶回了英軍營地,然而因為醫療資源不夠,再度面臨著被處死的境遇。被毒氣彈弄傷雙眼的阿爾伯特在千鈞一髮之際得知了這個消息,儘管不能確定,但仍嘗試吹起他當時呼喚喬伊的口哨聲。奇蹟出現了,喬伊向他奔跑過來;他們擁抱在一起。分隔四年,異國他鄉,此時此刻終於重新相逢。

一戰落下帷幕,傷亡慘重的英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失去戰馬身份的喬伊只能被拍賣。阿爾伯特的戰友們湊了足夠多的錢讓他買下喬伊,但之前救助過馬兒的法國爺爺卻出現在了賣場上,以無可置疑的高價拍得喬伊;這是他唯一能留下的能回憶孫女的對象了。可是,在目睹了喬伊與阿爾伯特深厚不捨的感情後,爺爺決定還是讓阿爾伯特帶它回家。故事的最後,在濃郁飽滿得如同油畫般的夕陽中,阿爾伯特騎著喬伊回到了故鄉,與父母團聚。

戰後的故事並不一帆風順,喬伊終究是幾經波折才算迎來相對美好的結局。這也側面體現了災難結束後,人們乃至整個社會的創痛並不能在瞬間就修復完成。但是,直面著這樣巨大可怖的災難與痛苦,仍能保持的美好品格才顯得更為難能可貴。因為有了這些在至暗時刻仍然閃耀著的心靈,漫長的黑暗才得以被捱過,迎來寶貴的光明。

02.運用二種視聽語言,把戰馬的形象,立體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作為一部戰爭題材影片,《戰馬》並未著眼於氣勢恢宏的戰鬥場景,或特意刻畫喬伊在戰場上的英姿。斯皮爾伯格用平靜而剋制的敘述性鏡頭語言,帶領觀眾跟隨喬伊的視角,把目光從宏大的戰場轉向被戰爭所影響到的“人”這一微小個體身上,從而對戰爭本身及其產生的連鎖影響產生深度思考。

①影片的色彩基調:寧靜之美

在影片的開頭,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大場景。從天色朦朧到朝陽升起,最後到無邊無際的綠色大地。通過鏡頭的轉換,讓觀眾感受到寧靜的氣氛。

小馬駒喬伊出生在青山綠水環繞的農場上,棕色的皮毛,額頭上有白色的胎記。剛剛長大,就被拉到市場賣掉。最終被一個坡腳的退伍老騎兵以30基尼買下,影片結尾,小主人公騎著戰馬沐浴在落日的美景之中。

在我看來,影片雖然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但從鏡頭中,可以看到導演想要表達的寧靜。影片從開頭到結尾,從朝陽到夕陽,只用了一天的時間。連身處戰爭中的痛苦,也被此時的寧靜所取代。

②影片的配樂效果:充滿靈動

《戰馬》的音樂是配樂大師John Williams譜寫的原創音樂。在影片中長達16分鐘,這部影片不是在講戰爭的殘酷,而是在講述一則溫情故事。

影片的配樂是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而做出改變。當小主人公和喬伊朝夕相處時,配樂是充滿活潑的,讓人感受到歡樂和童趣。等到小主人公和喬伊在夕陽下歸家時,音樂充滿了無限想象。

一部好的配樂,可以說是電影的靈魂。在《戰馬》這部電影中,配樂配合著情節,引導著觀眾的情緒。這也是導演想要借用配樂,達到的效果,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靈動的配樂中,觀眾極易沉浸於戰馬喬伊和主人公的互動及情感世界之中,感受到電影傳達的溫度。

《戰馬》:大時代的苦難與小人物的真善美,是呼籲和平的讚歌

03、基於《戰馬》的故事,我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影片故事之外對個人成長的思考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戰爭結束了。人與馬在黃昏的時候,回到了故鄉。這部電影傳遞出來的主題是多方面的,有親情、友情、愛情和對和平的渴望。接下來,我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影片故事之外對個人成長的思考。

①大災之下,苦難無人能夠倖免

影片的題目為《戰馬》,又是以一戰作為年代背景,不少觀眾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覺得這是一部講述馬兒英勇作戰的影片。然而,觀影結束後,所有人會清晰地意識到,這部片子的主題正是“反戰”。

阿爾伯特的父親看似整日醉醺醺,實際上正是因為在戰鬥中受了傷才淪落至此。他完全可以倚靠在戰爭中所獲得的榮譽讓妻子與孩子過上好日子,卻因為覺得剝奪他人生命實在無法算上功勳,所以寧肯清貧度日,借酒消愁,也不願意炫耀自己的功績。這反映了戰爭整體也許是宏大壯烈的,但對個體而言,生命流逝的傷痛永遠無法抹平。

在喬伊走上戰場後,經歷幾度易主,它來到了以販賣果醬為生的祖孫家中。導演在此處使用溫暖的色調和細緻的鏡頭語言,描寫了祖孫如詩如畫的生活環境:精巧的木屋,新鮮的草莓,潔白的砂糖,和整整齊齊擺在木架上的各色果醬。在灰暗的年代背景的襯托下,祖孫二人生活的鄉間猶如寧靜而不受干擾的烏托邦。

可就算是如此遠離戰場的一隅,最終也沒能倖免於難。被掠奪食物、被搶走馬匹。被德軍用槍指著,倉皇地躲避著祖孫的視線摘取農作物的難民破敗的衣服和艾米麗漂亮的花裙子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無聲的悲哀。

這些小人物的故事,無不透露著在戰爭年代,無人能真正過上幸福快樂生活的事實。當鬥爭開始的一剎那,不管個人意願,所有人都會被捲進來遭受苦難;而他們原本只不過想要過上一壟田一匹馬的平靜日子。這種記敘的背後,表達了導演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觀念。

《戰馬》:大時代的苦難與小人物的真善美,是呼籲和平的讚歌

②至暗時刻,人性的多面化引人深思

喬伊是一匹出生在英國農場的小馬,因此影片中的視角大多從屬於英國;而導演卻沒有簡單粗暴地歌頌英軍的正義與德軍的野蠻。對立性的鏡頭在影片中反覆出現。

  • 尼爾克斯上尉在得知騎兵隊要發起偷襲時猶豫了,他心中認為只有光明正大的進攻才算得上正當。
  • 負責看管喬伊的德軍士兵不忍心看弟弟上前線送死,對戰爭的正義性產生了質疑。
  • 在作為士兵的榮譽與手足親情的情感較量中,他因此敗下陣來。
  • 即使只是把喬伊作為拉貨苦力的德軍士兵,在緊要關頭也不忍剝奪一條活生生的生命。

全片最引人深思的片段,正是德軍和英軍士兵聯手拯救受困的喬伊的場景。在觀影過程中,筆者一直緊張於是否會有一方突然掏出武器;但直到最後,他們都沒有這樣做,甚至互相開起了玩笑:

“等下就要發起衝鋒了,我的命中率很低,你一定能活下來的。”


“記住你遇到的這個德國帥哥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非起因國家之間的血海深仇,參戰的士兵內心也許也未對此過多思考。因此,在戰場上難得的平靜間隙,當他們拋棄士兵的身份,以純粹的“人”相見時,觀眾不難發現,如果沒有戰爭,一切本應是和諧美好的——是無情的戰爭,迫使原本可以成為摯友的雙方對彼此舉起了槍口。因此,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浮出水面:究極的暴力手段與鬥爭真的是必要的嗎?

《戰馬》:大時代的苦難與小人物的真善美,是呼籲和平的讚歌

③不論何時,純粹的愛總能照亮一切

故事的最末,喬伊和阿爾伯特在時隔四年的戰火後重又生活在一起。這一切並不完全依靠巧合,而是在每個關鍵節點,人心中的愛都戰勝了黑暗,從而推動故事走向圓滿結局。

影片中疼愛喬伊的人並不止阿爾伯特一個。在戰火中失去全部親人的爺爺得知喬伊還活著後,趕了三天的路來買下這個唯一能讓他留存有關孫女回憶的傳奇馬匹。儘管不捨,阿爾伯特並沒有強行讓老爺爺把喬伊留給他;而老爺爺見證了喬伊與阿爾伯特不捨分離的場景後,也決定還是讓喬伊迴歸原主。

每個人的心裡都因為這場戰爭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但他們的愛並沒有因此而磨滅。這份人性的美好與高貴,給始終透露著憂鬱的影片增加了一絲溫暖的色彩。影片的主題也在此刻得到又一次昇華:能夠使支離破碎的傷痕再度癒合,使創傷後的社會再度煥發生機的,依然是人心中最寶貴的愛。

總結:

《戰馬》雖以龐大的戰爭題材作背景,實質上卻包含了導演強烈的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中心思想。影片以戰馬喬伊具有傳奇色彩的經歷為主題,用一個個細膩的故事勾勒出一戰時期的社會場景,描繪了戰爭帶給人們的巨大傷痛,以及讚美了即使在這樣的大災面前也未曾徹底泯滅的人性的溫暖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