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初中生的自閉問題?

醜小鴨164283732


大家好!小強嘮嗑!來說一說我自身和兒子的相處之道。我兒子現在初一了,從小到現在我都和兒子關係很好,孩子性格也很開朗。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的關係都不錯。也有自己的不少好朋友。家長要學會把自己的角色不斷切換。

1,需要嚴厲的時候,要拿出家長的威嚴出來。原則性問題必須孩子要執行。

2,生活中和孩子做朋友,不要高高在上。和孩子交流下他喜歡的東西,這樣就有共同話題,他也會把你當朋友。

3,和孩子聊天要推心置腹,告訴孩子你是他最愛的人。無論在外面有什麼委屈和遇到什麼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都要告訴爸爸媽媽。家長是他的堅強後盾,會幫他處理好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4,孩子正當的需求,有條件的滿足他。一味的拒絕或者無條件的溺愛都不行。要讓孩子知道付出和感恩。

以上就是我結合自身感受和大家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強嘮嗑


1.自閉症兒因具有隻喜歡或專注某一東西的傾向,所以在教他的時候,儘量用漸進式、有程序的教。例如:有些孩子只喜歡紅色,所以只看紅色,因此在教他其他顏色的時候,可以先出現其他顏色的車子,等他集中注意力並答對後,才出現紅色顏色的車子。另外,多方面資訊提供學習,也有助於改進他的刻板化。例如:教認識車子的時候,可以先讓他看圖片,接著讓他看錄影帶或VCD,再讓他聽車子的聲音或是讓他到馬路上去看車子…等,幫助他對一件事物多方面的瞭解。

2.自閉兒常出現撞牆、敲頭、咬自己、發怪聲音、玩手…等不適當的行為,出現這些行為可能有兩種原因,其一,是因為無聊,其二,是因為焦慮或不安。針對無聊而發生的不當行為,可以利用建設性的活動及干擾性較低的活動替代,例如:用隨身聽替代唱歌、發怪聲,用畫畫寫字替代玩手…等。針對焦慮或不安引發的不當行為,需要多與家長合作,共同觀察、以瞭解孩子不當行為背後所傳達的訊息(可能是想上廁所、身體不舒服或生氣),而後逐步引導孩子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及發洩。

3.自閉症兒因有固著性行為,所以在任何需要改變的事件或活動發生前,最好預先告知孩子,可以減少孩子因為固定行為突然被打擾或打斷時,所引發的不安及情緒行為反應。

4.自閉兒在普通班,大多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如果沒有仔細說明,其它的同學很難理解他奇怪的行為,因此在學期初或自閉兒入班前,向學生清楚說明,更可以安排小老師,請同學特別留意他。


開心的白開水11


應該積極不起來了,孩子變成這樣父母也有功勞,應該反省的是父母,孩子這麼大個人了會自己判斷,親密感,互動感不會突然之間產生,除非是突然之間變得生疏才有可能變回去。而且按照你的描述,孩子不是自閉,只是不愛和父母溝通。為什麼?因為他\\她認為在你這裡得不到想要的理解,而你一直想改變他\\她。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孩子小時候沒能力,才會粘著父母,現在青春期,意識覺醒,有自己想法了,翅膀硬了,就不想再依附於父母,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了,這是長大的趨勢。

孩子始終要離開父母,可能父母普遍都有一種失落感,就好像孩子突然告訴你他\\她談戀愛了,潛臺詞是你不能控制他了,他要離你而去了,然而你不能接受。

我覺得不是引導孩子積極起來的問題,而是你們應該尋找其他的溝通方式,孩子不同時期又不同的溝通方式,主動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讓孩子按照你的期望來改變,這樣他感受到你的改變和關心,自然會和你敞開心扉,積極跟父母交流。

此外瞭解孩子還要注意邊界,像通過翻孩子日記本來了解孩子都是要不得的,本人就非常反感。青春期小孩都很敏感,要互相尊重,不要再把他\\她當小孩子看,父母可以閱讀青春期少年的書籍,或者向學校班主任打聽。


七八分的我


自閉與自閉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自閉只是一種現象,但自閉症是一種病。

自閉症的主要症狀有語言障礙,社交障礙,行為刻板,智能障礙等。

自閉只是一種自我封閉,不願意與人交往,但是這個人本身是沒有疾病症狀的,身體是健康的。

你朋友家的孩子屬於是自閉,不是自閉症,所以說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好。

家裡人要主動跟孩子交流溝通。

如果一個人跟他的父母都不願意產生交流溝通的時候,那他就更不願意去跟外面的人交流溝通了。

所以說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交流,多溝通,但是儘量不要一張口就是學習這樣子的話題,可以多一些生活方面興趣愛好方面的話題,來引發孩子的回應。

引導孩子社交。

同時父母可以帶孩子,或者是陪同孩子,去外面跟別人進行一些社交和互動,可以去參加一些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是朋友同學聚會。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帶孩子出去社交之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

因為性格比較自閉的孩子,也很內向,所以說當他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一個嘈雜的環境時,他會非常的不適應,如果能提前告知的話,會減少很多他心理上的煩躁和不安。

鼓勵孩子去社交。

比如說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你可以邀請你的同學來我們家裡玩呀!”

也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和朋友多接觸,多交往。

傾聽孩子內心的感受。

孩子不社交的時候和社交的時候父母都一定要去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看看他有沒有什麼疑問,有沒有什麼苦惱可以幫到他,或者是他有什麼覺得特別開心的事情可以跟你分享。

父母在這樣做的同時,無形之中就對孩子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慢慢地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開朗一些了。


襪子的教育觀


按照題目中描述的,孩子不一定是自閉症,可能是因為孩子的青春期。



但如果孩子是真實存在自閉問題的話,那麼就需要去根據問題進行一些相關的干預訓練。比如先是單獨進行一些社交技能的訓練,然後在集體中進行一些泛化。如果他已經是初中生的年齡,但是卻沒有進行過訓練的話,這樣可能會需要去進一步的進行訓練。在訓練之前需要進行評估,看他是在哪一方面問題比較大或者是在哪一方面缺陷比較多。然後再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


優加學院姜老師


樓主,首先需要糾正你的一個觀念,回家和父母幾乎不說話,這個表現不是自閉。其次,孩子一直是這樣,還是突然之間就變成這樣。根據以上線索,做如下分析,僅供參考:

1、孩子的性格是否是內向,不善於表達的類型;

2、家庭的父母關係如何;

3、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

建議:

1、提供一個抱持性的家庭環境:不批評、不下定義,從心裡接受孩子。例如:孩子做作業期間,突然停下發呆,這個時候就需要注意。如果看到了,就應該問我看到你停住了,是不會需要幫助嗎?孩子回答是,那就提供幫助。如果孩子說不是,瞭解孩子作業進度,視情況建議孩子休息後在做,並提醒他現在的時間。

2、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保持與孩子的溝通。首先,告訴你孩子,不管什麼情況,如果爸媽沒有說是因為你的問題。無論我們的臉色多麼不好看,都不是因為你的原因。不管發生什麼情況,你都是爸媽的子女。如果因為情況導致沒有控制住對孩子發脾氣,事後要向孩子說明並道歉,取得孩子的理解。


靜溢山房


自閉症只有通過康復訓練才能改善其核心症狀,促進語言發展,提高社會溝通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質量。這種疾病的長期預後很差,在47到70%疾病後預後很差。兒童長大後,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動作僵硬、自我傷害、破壞性行為、情緒問題等症狀沒有明顯改善。青少年自傷行為、攻擊行為、頑固不化、焦慮抑鬱症狀明顯加重。


易經風水李院長草堂


你好,我是張滴滴,一名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一起用心理學美好生活。

首先要明確自閉的概念,心理學上自閉的概念是一種溝通和學習障礙的心理疾病,如果要診斷自閉,這個僅問題中的提供的從學校回來和父母不說話這個信息,不能武斷地進行診斷。

那麼已經明確了問題中初中的孩子不是自閉,那為什麼不和父母說話呢?

先從父母的溝通角度來分析:

1、回來之後就是叫吃飯和催洗澡,除這些之外,還和孩子聊過其他內容嗎?初中生正在步入青春期,叛逆是形成自我人生觀的開始,而父母能提供相對寬鬆的環境,也能將家庭溝通氣氛變得更良好。

2、孩子雖然已經上初中,身高和外貌已經逐漸向成年人靠近,但他依然是未成年人,依然需要依賴家庭,依然受家庭氣氛的影響,父母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所給予他的壓力,他其實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其實有的時候不是他們不願,而是他們不敢。家庭節奏是由父母所主導的。

現在明確了家庭中的氣氛和節奏是由家長來創造和營造的,再來分析一下作為初中生的孩子為什麼會拒絕溝通。

1、正處於青春期,期待被真正理解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矛盾,而不是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這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個時候,孩子的激素變化,造成了一些思維方式的改變,也會讓他開始對自己成為成年人有了不安,他期待的是被接納情緒,聽取經驗,自主選擇,而不是像小孩一樣被控制,指哪往哪般地對待。

2、被父母和家庭氣氛影響,如果本身父母關係緊張,家庭關係不良,孩子是從小到大一直能感受到的,孩子因為明白家長的問題,在回家後也沒有辦法感受到歡樂和愛,他也只能把自己的煩惱壓抑在心中,不為這個家庭新增問題。

3、以往和家長的溝通經驗,會導致親子間的溝通障礙。如果一直孩子得到的都是命令,而不是商議,那麼孩子並不想把內心想法掏出,因為他的話從來就沒有真正被聽見。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與父母的關係會有一個很大的態度變化,這個時間,家長在孩子不願意溝通時,少指責,多照顧(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給予愛的陪伴,是比較恰當的相處模式。

如果想做更進一步的影響,那麼,比起家長說什麼,家長自己是誰更重要,所以,過好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快樂富有滿足感,自然而然會讓孩子感受到,並開始靠近你。


諮詢師張滴滴


給孩子自由!家長內心要相信孩子能行!不要把孩子抓太緊!家人你自己要成長起來!


做而論道20200308


第一包容,第二讚美例外並重復例外。

例外就是不宅的時候,那時他在做什麼?家長做些什麼可以使他不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