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


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


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是十年的工作经验还是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却用了十年?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员工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了,为什么你还不给我涨薪水呢?”,老板饶有兴趣地问他“你是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个社会存在大量的人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精进》这本书里,提到了“半衰期”的概念,简单来说反映你所选择的事物能带给你的反馈或者感受所能存在的时间。半衰期短的事情比如刷搞笑段子、无效的社交(能举的例子会很多,因为能够简单获取的都属于短半衰期的事情)...长半衰期的事情需要你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练习口语、学会一门编程语言、练字...我们往往高估一天的收获,又喜欢低估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坚持一年的收获。

成长的感觉往往带着一丝痛苦和煎熬,和自己和谐相处。

怎样破局而出,避开“十年一直在走老路”,今天分享学习曲线的概念,来自一位资深码农和创业者tinyfool。

学习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能力。

不管是在校还是工作,第一年你都会学到很多东西,但很多人之后的十年、二十年也是在做一样的事情。终生学习的人,学习曲线是不会有尽头的。

之前很火的一个视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轴,有的人在二三十岁就创业成功,有的人在40岁才拥有自己的房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时区...每个人本来就不一样,有时候困扰你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不够多元化。


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


当你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你便具备了打怪升级的最佳装备,因为终身学习者身上是不存在极限的。你必须知道,学习的方法是很多的,适合自己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可以参照但没必要沿用。

一般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的,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学会儿、玩会儿再学会儿循环往复。但是现在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拥抱“快餐”,“21天快速掌握XX”类似这样的形式,已经成为各类书籍命名标准、各类知识付费课程的口号。奇怪的是,大家也不介意,老实说,现在觉得有些自欺欺人,当然也有人确实学到了。我想这类人往往也是掌握一定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人。

因为不管接触什么新鲜的东西,你的感觉应该是“我怎么什么都不懂?”,而不是“噢,这样子的”,为什么呢?在学习的前期,你的学习曲线会比较平,因为你还处于一个了解的过程,但后面就成为一个加速的过程;而不是加速以后越来越平...


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


机器学习课程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模型的学习和为模型选择数据量。在选对了足够的数据量,这个模型会越来越好。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接受一定的数据、一定的训练、形成一定的理论,然后实践这个理论进行验证...

心理学提到人类进化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两足化和脑容量增大(脑进化),刻意的训练自己,对脑进化很重要。换句话说,只有你感觉脑子难受(好难啊...)的时候,你的大脑在进化;任何时候觉得比较轻松,是因为你在使用自己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