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因緣 婺學中心——浙中千年古剎明招寺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興佛而佛寺林立。經歷千餘年的興衰,許多古剎早已湮沒於汗青,成為史書中冷冰冰的字符,而浙中地區的古剎卻鮮活地存在於蔥翠蒼山之中,諸如智者寺、大佛寺、大智禪寺、龍盤寺皆為代表。浙中地區所留存的佛寺,大多也都能追溯至這一時期,而明招寺就是其中甚具婺學特色的一個。


科普成果 | 儒佛因緣  婺學中心——浙中千年古剎明招寺

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覺寺,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東的明招山麓。1600年前,阮孚始置寺於明招,使之成為浙江省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明《嘉靖武義縣誌》中記載:“惠安禪寺。在縣東一十五里。晉置,舊名明招寺,久廢。唐末德謙禪師重建,號明招禪寺,其地晉阮孚故宅。宋建炎南渡呂氏,自太師而下皆葬明招山,後請為功德院,額曰元淨惠安。”清乾隆二十年,明招寺曾被乾隆親筆御題名為“智覺寺”,然而,明招寺舊名顯然比乾隆之敕賜更得人心,民間並未因乾隆的改名而改稱,仍稱其為“明招寺”。


據傳,明招寺還是武義酒文化的源頭。阮孚歸隱之時曾有名家教授釀酒良方,於是在明招寺修築酒窖,取南溪之水釀製,所成之酒醇厚濃香,頗具風致。


科普成果 | 儒佛因緣  婺學中心——浙中千年古剎明招寺

宿世明招:阮孚歸隱地

明招寺的形成,儒佛因緣皆有。明招寺始建於東晉咸和初年。《(雍正)浙江通志》曰:“惠安禪寺,《(萬曆)金華府志》:‘在縣東一十五里,舊名明招,其地乃晉阮孚故宅。’”


阮孚,字遙集,東晉陳留尉氏人,為“竹林七賢”阮咸之子。晉元帝時為黃門常侍,性嗜酒,終日酣飲,曾經將皇帝御賜的金貂拿去換酒,被大臣彈劾,但皇帝總是原諒他。東晉咸和初年,太后聽朝,政權漸漸歸落到外戚手中,阮孚感到時局將亂,因而請求外調。後來,果然有外戚叛亂,阮孚為避戰亂,行至武義明招山,並在此隱居。留居明招的阮孚仍每日飲酒作樂,穿著木屐遊山玩水,還經常說:“不知道這一生還能穿幾雙木屐呢?”十分超脫。阮孚之墓仍在明招,現今的蠟屐亭、金貂亭、換酒亭遺蹟便與他有關。阮孚生前曾將自己的住宅改建為寺院,這便是明招寺的由來。


科普成果 | 儒佛因緣  婺學中心——浙中千年古剎明招寺

明招興禪:德謙禪師

五代後唐時期,著名佛教建築大師德謙禪師前來明招山開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為當時影響全國的佛教勝地。德謙禪師(大約882年前—946或947年),義烏人,俗姓柳,12歲在武義資福院出家(《嘉靖武義縣誌》仙釋),後雲遊四方,併成為中國禪宗六祖大鑒惠能大師的九世法嗣。


德謙禪師曾為萬寧寺、崇恩寺的住持,著述了不少的經典名籍。來到婺州(金華)之後,任智者寺主持,因禪悟境界高深而聲名遠播。唐亡之後,德謙禪師辭去智者寺主持之職,前往武義惠安寺(即明招寺)佈道。


守墓興儒:明招千年聳丘封


南宋時期,武義明招寺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婺學發源地。婺學創始人呂祖謙因仰慕阮孚風采,於是遷三代祖墳到明招山,並在此處講學。明招講院的琅琅書聲也吸引了陳亮、葉適等眾多名人志士前來講學授業,明招一度成為南宋理學傳播中心與影響全國的最高學府之一。


呂祖謙,字伯恭,南宋婺州人。祖籍東萊(今屬山東),世稱東萊先生。南宋時,與朱熹、張拭齊名,稱“東南三賢”。1127年,北宋滅亡之後,在我國曆史上又出現了一次民族大遷移的高潮,不少北方豪族、官僚、知識分子隨著朝廷的南遷紛紛南下,久慕明招的呂祖謙遷三世之墳於此地,並創立明招講院,從者甚眾。呂祖謙仰慕阮孚風采,曾經學阮孚履屐登山遊憩,並在玩珠山建了玩珠亭。另,他還寫了《明招山居雜詩》四首,舒張自身心志,讚美明招勝景。呂祖謙雖僅短短四十多年風華,卻創造了明招寺的千年聲名。


科普成果 | 儒佛因緣  婺學中心——浙中千年古剎明招寺


科普成果 | 儒佛因緣  婺學中心——浙中千年古剎明招寺

深山藏古寺 文脈貫丹青


深山藏古寺。明招寺為群山所環抱,峰巒清新秀麗。雨後的明招山煙雨朦朧,寺院隱於其間,猶似天界:“環望四山回抱,高與雲齊,恍然如置身太極中,仰視一幅青天,而外絕不知別有塵界也。”(清·徐俟召《謁呂東萊先生墓記》)


寺前有一小山,形似饅頭,據傳此山於地質年代之時為火山口,民間稱其為“缽盂峰”。環繞寺周圍的數座青山從不同方位相向而擁,好像數龍爭珠:“諸山爭而向之……其形為龍爭珠”(呂祖謙門人鞏豐《詠玩珠亭·序》)。舊時山頂有玩珠亭,所以在當地“缽盂峰”又稱“玩珠山”。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編號:12ZC28

課題名稱:浙中古佛寺巡禮

負責人:張銀枝

工作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