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部世界暢銷書——《巨人的隕落》

提示:如果有人問我,最近幾年的暢銷書是什麼?我會說是[英] 肯·福萊特的《巨人的隕落》,它暢銷到什麼程度,查查百度百科就知道。

◆碾壓全球暢銷榜的偉大故事,全球每三秒賣出一本!

◆ 十年來,橫掃歐美16國排行榜的超級小說。

◆ 初版榮登《紐約時報》小說暢銷排行第1名

◆ 再版又登《紐約時報》小說暢銷排行第1名

◆ 18次登上10國暢銷小說排行榜第1名

◆ 10周全球銷量破200萬冊的暢銷神話

◆ 美國、英國、加拿大、巴西、丹麥、荷蘭、意大利、法國、德國、匈牙利、挪威、波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士、保加利亞16國爭相出版!首次登陸中國!

這本書在中國剛開始發行時,我就買了,用了一週時間讀完。如果有人問我:這部書藝術價值如何?是不是諾獎級別的?我可以這麼回答:它就是一部曉暢易讀的暢銷書。我敢肯定的說: 肯·福萊特絕不會憑此書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部世界級暢銷書——《巨人的隕落》


讀一部世界暢銷書——《巨人的隕落》

內容簡介

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寫了四個國家的五個家族,分別是:英國菲茲赫伯特家族、德國馮烏爾裡希家族、德國別斯科夫家族、英國威爾士威廉姆斯家族、美國杜瓦家族。故事開始於1911年6月24日英王喬治五世加冕,結束於1924年1月英國工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各個家族的故事相互獨立,又互相貫通。

英國貴子保守黨菲茲赫伯特伯爵,他的妻子是俄國公主——碧公主,因此他來回穿梭於英俄兩國交涉,他勾引並拋棄了了自家的女傭威爾士威廉姆斯家族的艾瑟爾,而艾瑟爾後來成了工黨代表,一戰結束後菲茲和艾瑟爾徹底決裂。

菲茲赫伯特的妹妹沫黛女勳爵愛上了德國馮烏爾裡希家族的沃爾特,戰前相愛、私婚,戰中等待,戰後相守。

艾瑟爾的弟弟比利作為應徵士兵參加了威爾士步槍團,跟隨菲茲參加了馬恩河之戰,並隨其遠駐俄國,兩人之間矛盾重重。

美國的格斯·杜瓦作為美國威爾遜總統的個人秘書,又與沫黛、沃爾特是好友,在索姆河戰役中,杜瓦又與沃爾特槍口相向,並擊傷了沃爾特。

俄國的別斯科夫家族,一戰前,格雷戈裡與列夫的父母在俄皇(碧公主的父親)的殘酷統治下,慘死街頭,一戰爆發,格雷戈裡參與了布魯西洛夫攻勢,與沃爾特刀兵相見,其後參加了布爾什維克,參加了二月革命,支持列寧,推動了俄國十月革命。他的弟弟列夫戰前殺人,遠遁美國,勾引了俄裔美國商人維亞羅夫的女兒(格斯杜瓦的未婚妻),最後成功上位,侵佔了維亞羅夫家族財產。

讀一部世界暢銷書——《巨人的隕落》


小說主題

強烈的反戰思想,戰爭是政治的衍生品。統治者的政治野心,是帶來戰爭的直接原因,“日不落帝國”像一個外強中乾的巨人,他極力要維護自己衰落的世界話語權,而崛起的的德國想極力向外擴張,這就挑戰了英帝國的世界話語權。俄國內部矛盾重重,戰爭是最好將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的方法。而美墨戰爭後,美國奪取墨西哥的德克薩斯州和墨西哥州,墨西哥人極力想復仇。幾方勢力勾心鬥角,撒拉熱窩事件最終點燃了一戰。但普通民眾是極其反戰的,英國以艾瑟爾、比利兄妹為代表,俄國以格雷戈裡為代表。戰爭只會給普通民眾帶來無盡的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大戰歷時4年,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讀一部世界暢銷書——《巨人的隕落》

女性主義,小說以艾瑟爾、沫黛、威廉姆斯等形象宣揚了女性主義,她們為爭取女性的權利而鬥爭,不僅反抗傳統思想對女性的壓制,而且爭取政治上的權力,在小說的結尾艾瑟爾成了英國工黨領袖,宣告了英國女權鬥爭的勝利。小說結尾,艾瑟爾帶著她與菲茲的私生子,在下議院的樓梯四目相對,冷漠的寒暄後,曾經的貴族菲茲讓路給艾瑟爾,標誌著英國女性地位的確立。

英雄主義,在後現代主義盛行世界文學潮流中,《巨人的隕落》是西方少有的歌頌英雄主義的作品,如果說《荷馬史詩》是歌頌那些在戰爭中顯現自我價值的英雄的話,《巨人的隕落》是個歌頌那些反對戰爭,追求和平,併為之奔走吶喊的普通英雄。比利、艾瑟爾、沫黛、沃爾特、格斯杜瓦、格雷戈裡就是這些英雄,因此這部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英雄史詩。

藝術形式

這部小說最大的不足,是藝術形式創造的不足。在它之前,已有《荷馬史詩》《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這些鉅著橫亙在那裡,這是它無法超越的鴻溝。它的出現是西方解構主義,反英雄思潮盛行後,人們看到的一抹別樣的亮色。

宏大的結構,小說多線纏繞並行,故事獨立而有統一,五個家族,人物穿梭往來多國可以說“幾乎每一頁都有故事發生”;人物豐富,場景眾多,“威爾士的礦工少年、窮困潦倒的俄國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蘭伯爵、睿智痴情德國特工,等等。從充滿灰塵和危險的煤礦到閃閃發光的皇室宮殿,從代表著權力的走廊到愛恨糾纏的臥室”,從和平寧靜的鄉間田野到戰火紛飛的戰場,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畫卷。

真實與虛構,建立在真實歷史上的虛構。小說中敘述了大量的真實歷史人物,也存在大量的真實歷史事件,如歷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丘吉爾、魯登道夫、威爾遜、列寧的,等等。又如一戰時的著名戰役,馬恩和戰役、索姆河戰役、布魯西洛夫攻勢,等等。在這些大的真實歷史敘述中,核心人物又是虛構的,這些虛構的普通人物見證了真實的歷史事件,比如小說中虛構了溫斯頓丘吉爾造訪泰——格溫的情景,通過他與菲茲的對話,表現英國對十月革命的態度;沃爾特參加德國最高軍事會議,來見證德國對無限制潛艇戰的態度。

蒙太奇手法的開頭。這部小說的開頭是十分別致新穎的,將兩個不同的場景,以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剪輯在了一起,引人入勝。“英王喬治五世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的那天,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爾士的阿伯羅溫下了礦井。”

宏大的場面描寫與細部特寫相結合。小說中既有大的場面描寫,又有對個別人物的細部特寫,如描寫二月革命時,各有成千上萬人的遊行對峙,民眾的暴動,又有格雷戈裡智殺沙皇的秘密警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