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⑤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聯合錄製推出“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以下簡稱“公開課”),上線開講以來,廣大學生認真收看,反響強烈。

3月6日上午,第二次公開課在“學習強國”上線,著名行政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開講,以《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為題,圍繞為什麼要依法防疫?如何依法防疫?關注疫情防控中的六個法律問題等進行了講述。他強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大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個人和組織嚴格履行疫情防控的法律責任,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才能真正實現中央提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各種宣傳媒介繼續報道廣大學生的學思踐悟。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⑤

“ 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⑤


文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8-1班 卜亞寧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突發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關於疫情期間的法治問題,有人認為事急從權,在緊急狀態下無須法治。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馬懷德教授的公開課從“為什麼需要依法防控”“如何依法防控”及“依法防控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三個方面,詳細而生動地講解了依法防控涉及到的法學理論與法律問題,我想這既是對總書記指示的理論解讀,也是對依法抗疫的制度分析。關於“為什麼要依法防控”,馬教授從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國家與公民權利,政府與防疫政策的動態關係。關於“如何依法防疫”,馬教授認為,應該以完備的法律體系應對突發事件,用規範的體制保障法之必行,讓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懲治。關於“防疫中的六個問題”,馬教授引用了六個案例,說明在疫情下應做好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作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行政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我聽了馬教授的課後,有以下幾點思考:

(1)關於人權與法律之間的關係。馬老師在課上使用了一個概念——應急法治。緊急狀態下擴張政府權力、克減公民權利,是合理合法的必要措施,可以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但同時,我們也應重視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做到於法有據,堅持以人為本。只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堅持“情理”與“法理”的結合,才能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關於某些地方在疫情期間的“硬核”措施涉嫌違法的問題,司法部在2月27日的《關於推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意見》中指出,一要強化執法指引,二要堅守法治底線,三要嚴格執法程序。

(2)關於公共危機治理的問題。當突發性公共緊急事件發生時,人們往往會慌亂與手足無措,各種不理智的行為也會接踵而至。而此時法律有沒有被切實地實施,有沒有被切實地尊重,正是一個社會能否良性運轉的關鍵。如何保證法律在突發性公共緊急事件中的實施,如何保證適用性的法律能真正應用在所需之處,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思考。

(3)每一個人都應做疫情防控的守法者,自覺遵守法治規則。自疫情發生後,我便自覺居家隔離,偶爾外出時也會嚴格做好防護措施,自覺配合人員檢查,不去人群密集場所,同時配合學校每日上報班裡同學的身體健康情況,做到不緩報、瞞報、漏報。針對網上的關於疫情防控中編造的謠言,我採取不聽不信的態度。只有人人都自覺做疫情期間法治的參與者與踐行者,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才能早日吹響勝利的號角。

新冠肺炎的防控是對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考驗,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正如馬老師所說,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疫情防控工作,是我們打贏抗疫之戰的有力保障。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⑤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⑤

來  源/黨委宣傳部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