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導讀:

以前有一部電影名字叫《狂蟒之災》,內容就取材於亞馬遜叢林的綠森蚺,至今回憶起來都讓人感覺後背發涼。除了毒蛇和巨蟒,亞馬遜陸地上有各種兇猛的動物,如黑寡婦蜘蛛,食鳥蛛,箭毒蛙,吸血蝙蝠等。在原始的亞馬遜雨林,連植物都是用毒布陷阱的高手。亞馬遜河流和溼地中的魚類也一樣兇猛異常,窮盡狂野。

環顧全球,熱帶雨林水系不少,但只有亞馬遜河流域的動植物、魚類夠得上用“狂野”這個字眼。亞馬遜河雖然遍佈狂野桀驁不馴的魚類,但它的生態圈卻是有序的。讓我們來剝繭抽絲,揭開亞馬遜狂野魚類的面紗,分析它健康有序生態圈的成因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狂野的亞馬遜雨林,蜿蜒曲折的河道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雨季的亞馬遜,叢林被水淹沒1.5米深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遮天蔽日的雨林植被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雨林中的箭毒蛙,土著用它的毒液塗在箭頭打獵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的維多利亞王蓮,尖刺有毒,可有效防止動物吃掉它


本篇文章包括以下內容:

  1. 亞馬遜河流域有哪些狂野的魚類?
  2. 造就亞馬遜狂野魚類的成因有哪些?
  3. 亞馬遜河魚類生態圈是如何保持平衡有序的?


一、亞馬遜河流域有哪些狂野的魚類?究竟有多狂野?亞馬遜河不僅陸地動物狂野,魚類也極盡狂野本色。

亞馬遜河流域魚類達2600多種。有全世界數量、種類最多的熱帶觀賞魚,是兇猛觀賞魚、名貴觀賞魚最多的河流。兇猛魚類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水系要多多了。且兇猛的形式招數層出不窮。要是沒有兩把刷子還很難在這條河流生存,如極其兇惡令人毛骨悚然,嗜血如命,瞬間讓動物變成一堆白骨的食人魚;身披重甲刀槍不入的巨骨舌魚;令人防不勝的寄生鯰;臭名昭著的平口鯰;瞬間釋放高壓電流,能電死一頭牛的電鰻等等,盡顯狂野本色。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河狂野的魚類眾生相


下面是亞馬遜狂野魚類中,重點且有代表性的魚類彙總:

(共14類,閱讀時長約10分鐘)


1、皮糙肉厚刀槍不入,全副武裝的盔甲戰士

亞馬遜河各種各樣的魚類各有各的絕招,有些魚類擅長外部防護,皮堅肉厚,披堅執銳,猶如中世紀的重甲騎士,如巨骨舌魚和清道夫魚。


亞馬遜河魚類中的“青銅武士”--巨骨舌魚

渾身覆蓋著堅硬無比的魚鱗,連兇猛的食人魚也傷害不了半分。在河中橫衝直撞無敵手,尾巴一掃能將一個成年人拍成重傷,吃食人魚一口一條,直接生吞,強有力的尾巴推力能讓它躍出水面捕食鳥類。頭部側扁,遊動時無阻力,張開嘴時口變得碩大無比,鰓部配合口部水流直接將獵物吸進來,向後噴湧的氣流像重型榴彈炮尾部熾烈的火焰,快速擊破水流而產生空泡,整個一水下重武器。

巨骨舌魚看起來兇猛原始,相對於現代淡水魚類,它就是一個開掛的存在,因為它本就是古生代存留至今的魚類,沒點本事存活不了上億年,也只有原始野性的亞馬遜河才能給它提供豐富的食物,包容它的存在。別的地方只有人工養殖,它唯一的遺憾就是碰到了高智商的人類,以致於快要瀕危了。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巨骨舌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魚身猶如披著青銅鎧甲


亞馬遜河魚類中的“盾牌兵”--清道夫

水族名稱叫“國王異形”,也是一個不好惹的主,但它沒有攻擊性,只在增加防禦係數。在亞馬遜河屬於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到了世界上其他溫帶河流就是個十惡不赦的匪徒,適應環境能力超強,是其他河流臭名昭著的入侵魚類,吃小魚苗和其他魚的魚卵,破壞當地的物種生態平衡。

清道夫魚屬於外骨骼魚類,全身被盾鱗,體格健壯,整個一個粗魯糙哥的形象,汙水中都能生存,被人嫌棄的稱為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但它是個勤快的勞動模範,是清缸吃垃圾,保持魚缸清潔搞衛生的觀賞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全身披盾排般的盾鱗


2、亞馬遜河魚類中的“跳高健將”--銀龍魚

銀龍魚是巨骨舌魚的表青,也很兇猛,除了捕食其他小魚,漲水時樹上的昆蟲是它的最愛,它具備其他魚沒有的技能,能完成高難度的跳高動作,被稱為“水猴”,能跳出水面1.5米的高度捕食樹上的昆蟲。樹上的昆蟲都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吃掉了,那些自己掉在水中被吃掉的昆蟲應該一點兒也不覺得冤了。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銀龍魚


3、機會主義者!跟著猴子一起找果子的“撿漏大王”--希氏石脂鯉

在童話故事《狐假虎威》裡,狐狸好好的藉助老虎的威風炫了一波,在亞馬遜河流域魚類中,棲息在巴拉圭河流域的希氏石脂鯉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機會主義者,它會利用猴子來幫它找食物。沿岸河邊長著不少果樹,希氏石脂鯉想吃果子,卻又不知道到底哪顆果樹的果子熟了。怎麼才能吃到成熟的果子呢?河水很清澈可以看到岸上的動靜,於是它想了個辦法,透過清澈的河水觀察覓食中的黑帽懸猴,猴子走到哪它就跟到哪,直到找到成熟的果子,然後等著撿漏,或者自力更生跳出水面摘果子飽餐一頓。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希氏石脂鯉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希氏石脂鯉


4、亞馬遜河兇狠的水中“劍齒虎”--水狼脂鯉

是亞馬遜河流域一種非常有特色的食肉魚類,下頜長有兩枚誇張的長牙,可以穿過鼻孔(劍鞘),被稱為水中“劍齒虎”。面目猙獰可怖,青面獠牙,酷似歐洲傳說當中的吸血鬼,國外稱它為“吸血鬼魚”,實際上並不會吸血,吸血鯰才真的吸血。因外形奇特,嘴閉合時外形像一把斧子,也叫巨暴、巨人戰斧。它在地球上繁衍了近億年。

水狼脂鯉的長牙能把其他魚類釘穿,但不具備撕扯能力,因此其獵食對象是比自己小得多能一口整個吞下的小魚,對人類沒有任何威脅。水狼脂鯉分大胸水狼脂鯉,似鯖水狼脂鯉等。我國魚友形象的叫它“大暴牙”。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水中“劍齒虎”,吸血鬼魚,戰斧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水狼脂鯉,吸血鬼魚


5、亞馬遜河魚類的“監斬官”“劊子手”--黃金河虎

學名叫大顎小脂鯉,為脂鯉科-小脂鯉屬魚類,在小脂鯉屬裡面它是巨無霸,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支流巴拉那河、烏拉圭河、以及潘塔納爾的瀉湖沼澤中。在巴西和阿根廷有部分種群分佈。黃金河虎的咬合力驚人,一口咬下去具有有相當可怕的破壞力,能咬斷人類的手指,能一口將被獵殺的魚類咬成兩半,如劊子手的鬼頭大刀般創口齊整。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黃金河虎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黃金河虎


6、亞馬遜河的“嗜血怪獸”--食人魚(水虎魚)

學名叫臀點脂鯉,也稱紅腹食人魚、水虎魚。水虎魚共有56種,可分為肉食性和植食性兩種。一般吃水果、堅果和昆蟲,以擅長咬開堅果而聞名,更嗜血,當食物匱乏時還襲擊水鳥、老鼠,甚至是人類。像鯊魚一樣,食人魚聞到血腥味就瘋狂撕咬。如果受傷的動物落入河裡,不消片刻就只剩下一堆白骨。尤其喜歡襲擊男性襠部,還被稱為“切蛋魚”。

雖然它很兇狠,但也有天敵,如水狼脂、電鰻、巨骨舌魚、巨水獺、凱門鱷等。電鰻可以瞬間電翻30條以上食人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食人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紅腹食人魚


7、亞馬遜河中魚類版的“豪豬”--刺鯰

刺鯰身體表面長滿了銳利的針刺,如果被食人魚盯上,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遊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既搞笑又認真的一副模樣。讓食人魚無從下口,這套行頭,太像陸地上的豪豬,管你是鬣狗還是獅子都無從下牙。

當遇到其他的獵食者它就衝到水面,大口吞嚥空氣使身體鼓成球,這行為和河豚一樣,並且全身的針刺向四面八方豎起,腹部朝天仰臥在水中,危險過去後放出空氣,身體又恢復原樣。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刺鯰,亞馬遜河排得上號的殺手


8、亞馬遜河發電機,“能電死一頭牛的殺手”--電鰻

可以自己發電,還能將電用來捕獵或者抵禦攻擊的魚類,放眼世界上只有電鰻和生活在非洲的電鯰能做到。電鰻一次釋放的電壓可高達860伏,是220伏家用電壓的4倍。只是它放電持續的時間很短,不能連續放電,要不,電死一頭牛是沒問題的。

電鰻最奇特的地方是它能控制釋放電流的強弱,根據魚的大小隨心所欲的放電,將魚點暈後享用,個人認為這是地球上物種的一個BUG,簡直就是開掛的存在,這個摩擦產生的靜電不是一個概念的,可以電人至暈或者四肢僵硬溺亡。但電鰻也不是沒有天敵,除了人類能捕獲它外,亞馬遜河豚就不怕它,河豚想吃電鰻先戲弄一番,河豚很聰明,始終處於一個安全距離引誘電鰻放電,放電是需要消耗能量的,電鰻不能無休止的放電,當電鰻放電的次數多了它就沒能量了,需要積蓄一段時間的能量才可以繼續放電,那個檔口就是粉河豚把它當食物的時候。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電鰻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電鰻


9、亞馬遜河傳說中“吃人的深潭怪獸”--長絲短平口鯰

這是種隱藏在亞馬遜河深潭水底,傳說中吃人的怪物,體型龐大。亞馬遜河泥沙俱下,主河道水體能見度不超過1米,很多地方河床深度超過30米,最深的一個潭深度接近100米,這個怪獸就埋伏在下面不知道哪個角落。

魚友口中所說的“撒旦鴨嘴”只是它的幼體,光聽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慄,撒旦就是魔鬼的化身。它是鯰型目-油鯰科-短平口鯰屬中一種巨型鯰魚,分佈於亞瑪遜河中下游流域,是鯰魚中的帝王。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長絲短平口鯰,撒旦鴨嘴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長絲短平口鯰,撒旦鴨嘴


10、亞馬遜“河底食腐惡魔”--鯨鯰

這是種邪惡、噁心物種的代名詞,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河底,和洞穴型盲魚一樣,眼睛功能退化至幾乎完全消失,只剩下一點感光作用。它體長可達26釐米,憑藉著敏銳的嗅覺飛快穿梭於陰暗的水底,動作極其敏捷。嘴部長有鯊魚般密集鋒利的牙齒,是亞馬遜河水底深處的食腐魚類,除了吃已死亡的動物和魚類,那些受傷沉入河底的也逃脫不了它的魔掌。和鱷魚一樣,“死亡翻滾”也是亞馬遜鯨鯰的拿手好戲,有力的牙齒猶如剜肉的機器,咬住魚身繼而翻滾,從魚的身上挖下肉塊,直至掏空內臟才肯罷休。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鯨鯰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鯨鯰


11、亞馬遜河魚類中的用毒高手,水中“毒蠍子”--魟魚(讀hong)(魔鬼魚)

海洋中很多魚類都用毒,已經司空見慣,淡水河流中也有些魚類有毒,有的是卵有毒,有的是刺鰭有毒,如鱖魚、黃刺骨扎人就很痛,但如果是和亞馬遜河的(hong)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它海洋裡的近親叫蝠鱝、毯魟,又被稱為魔鬼魚。存在於侏羅紀,距今有一億多年,卵胎生。亞馬遜河裡的魟魚原本就是海洋遺留在大陸上的物種,只是已經淡水化了,再適應不了鹽度高的海洋了。

魟魚是隱藏在亞馬遜河水底陰毒的殺手,埋伏在泥沙中,只露出兩個眼睛滴溜溜的轉,專門捕食過往的小魚、甲殼動物等。它擁有致命的尾部毒刺,毒刺前端有倒鉤,極難拔除,號稱水中“毒蠍子”,漁民在捕獲後就把魚尾毒刺部分切斷。人體如果被魟魚的毒棘刺傷,傷口先會有劇烈的疼痛感,1小時後就會出現間歇性抽痛,創口組織腫大,並伴有噁心、嘔吐、腹痛、頭暈、痙攣、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麻痺等現象。如果被刺中的部位離心臟近,如胸腹部容易致人死亡。被刺傷後若傷口未做及時處理,極易受細菌二次感染而導致組織潰爛壞死致殘。

魟魚的毒棘由象牙質的軟骨組織組成,亞馬遜河流域的原住民喜歡把它做成類象牙的裝飾品。亞馬遜河常見的魟魚水族商品名叫“帝王老虎魟”。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帝王老虎魟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尾刺被做成裝飾品


珍珠魟(hong)(商品名:黑白皇冠魟魚)

呈圓形奶油狀的斑點散佈,形似珍珠,故稱之為“珍珠魟魚”。在水族界非常名貴,品相好野生的價格至少過萬。但是,不管哪種魟魚,它們都是用毒的高手。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黑白皇冠魟


12、亞馬遜河魚類中的偽裝獵手,“迷彩偵察兵”--葉魚

學名叫多棘葉形鱸,俗稱枯葉魚、葉形魚。這魚別看它小隻有10釐米長,但它是個偽裝高手,是亞馬遜河的金牌獵手。它偽裝成一片落葉在水中的葉子,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顏色,和周圍環境渾然一體。頭朝下,既能麻痺獵物又能躲避強敵,它的口張得很大,可以吞下很大的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葉魚


13、亞馬遜河中的素食主義者,魚類中的“白蟻”--皇冠豹異型魚(愛吃木頭的甲鯰)

亞馬遜河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多的鯰魚,有很多屬和種,如甲鯰、油鯰、兵鯰等,數都數不過來。之前介紹的清道夫魚也屬於鯰魚,但這裡的鯰魚好多都長的奇形怪狀,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異型魚”。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鯰魚屬於最奇葩的一種,竟然吃木頭!

一般的鯰魚都是吃肉的,它是個另類,“吃木頭不香嗎?”,這得問問它的牙齒和肚子,它的牙齒像勺子一樣。可以鋸木頭吃。木頭吃進肚子裡後,肚子裡的細菌會把植物纖維轉變成營養物質,放眼全世界看所有魚類,估計也只有這一家老字號,別人是模仿不來的。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皇冠豹異型魚


14、亞馬遜河魚類中令人談虎色變的“吸血魔鬼”--吸血鯰(牙籤魚)

這是一種寄生鯰魚,又叫吸血鯰,主要寄生在其他魚類的鰓上,靠吸其他魚類的血為生,很像武俠小說中的“青翼蝠王--韋一笑”。吸血鯰不僅吸魚類的血,人類也不放過,在亞馬遜河流域人類對這種小得不起眼的魚類最為恐懼。它嘴上有尖刺樣的鉤子。雖然它小的可憐,只有2到5釐米長,但它可以根據水中尿素含量找到宿主。如果有人在它生活的河中小便,那麼這個惡魔就會迅速找到你的尿道口並鑽進去,鑽入人體內後吸血甚至啃噬人體組織,造成劇痛引起出血,有時甚至會致人死亡。想想都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吸血鯰,寄生鯰,牙籤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吸血鯰


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觀賞魚

此外,亞馬遜河還擁有全世界種類最多的熱帶觀賞魚,如神仙魚(麗魚科)又叫天使魚、燈魚、飛鳳魚(脂鯉)、鉛筆魚(脂鯉)、紅尾貓(油鯰)、異型魚等等,太多,數不過來。有的發光如繁星點點非常漂亮。鯰魚和其他的兇猛魚類也可以做觀賞魚養。這裡名貴的觀賞魚也有很多,如孔雀鱸(皇冠三間)、24K黃金達摩(甲鯰)等,就不一一做詳細介紹了。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紅尾貓,招財貓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24k黃金達摩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燈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神仙魚,天使魚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飛鳳魚,旗尾真唇脂鯉,和龍魚一起養寓意“龍飛鳳舞”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異型魚,甲鯰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各種鯰魚


接下來,我們還是回到正題,探討一下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亞馬遜河這麼多兇猛魚類。

二、造就亞馬遜狂野魚類的成因有哪些?

1、氣候環境給亞馬遜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亞馬遜淡水資源佔到全球的20%。

水是一切生命資源存在的根本,亞馬遜河流域地處赤道地區,是大氣環流對流最激烈的交匯點,從11月開始進入雨季,到來年4月結束,雨季時間長達半年,降雨量大,降雨時間長,給亞馬遜河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其淡水資源總量佔到全球的20%,水促使萬物生長,又給魚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助於魚類的繁殖成長。


2、特殊的地理構造能最大限度的保有水量

亞馬遜河流主體區域位於亞馬遜平原,面積大。三面被高原和山脈圍住,只有東面注入大西洋,在海拔高度上呈現懸崖式陡然下降,當東面來的大西洋暖溼氣流向西運動時碰到南北走向,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產生劇烈的冷熱交替形成降雪和降雨。南北兩邊分別是圭那亞高原和巴西高原,所有的降水流向了廣闊的亞馬遜平原,加之水流在平原變緩,水在平原長時間四處遊蕩,水位上升淹沒雨林1.5米,使整個平原變成了河流和溼地四通八達的水系交通網。魚的活動範圍就不侷限於河道。對比長江流域,除了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少數溼地外,水量雖然大,但都快速注入了大海,非洲剛果河也是這樣,雨量大,但因為地形的原因使得河流的流速快,水資源的溢出形態太少,魚類只能在河道中活動。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河地形圖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河流域圖


3、特殊的雨林形態為魚類生長提供了無限的資源和庇護,造就了魚類的多樣性。

世界上沒有其他地區的雨林能做到植被被泡在1.5米深的水中而不死,只有亞馬遜河的雨林能做到,這種情況也只有海岸邊的紅樹林有這麼奇妙。但這裡可是淡水的植被,一般地區的樹木如果被水長時間泡著,樹會死去。亞馬遜河雨林中的樹被河水泡著能自由呼吸。帶來的好處就不言自明瞭。樹幹上會有很多微生物滋生,水體的營養度增加。樹木的果實,雨林的昆蟲掉落水中就都是魚類的食物。龐大的亞馬遜雨林為魚類提供了最為豐富的食物,食物的充足有帶來了無數基礎魚類,數量眾多的基礎魚類又造就了眾多的兇猛掠食性魚類。因此,亞馬遜河之所以有這麼多狂野的兇猛魚類是必然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水底的鯰魚,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遠超世界上其他地區。


三、亞馬遜河魚類生態圈是如何保持平衡有序的?

亞馬遜河有這麼多兇猛魚類,它們的食物鏈為什麼沒斷掉;水體底部的泥沙很厚,流動較緩,為什麼沒有產生死水,釋放有毒沼氣體;旱季開始後很多魚類死亡,為什麼水體沒有受到汙染,能保持自淨功能。這得從亞馬遜河的水體生物鏈說起。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魚類的食物只有三種:其他魚、動物昆蟲、植物;生物鏈就是吃與被吃的問題,生物鏈保證了生態的有序和均衡。亞馬遜河魚類生態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動物吃魚與魚吃魚;魚吃動物;魚吃植物。

1、動物吃魚與魚吃魚保持生態有序

動物是吃魚的,魚也是會吃魚的,這些動物和魚處在食物鏈頂端,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蝦子吃渣子”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先從食物鏈頂端說起,處於生物鏈頂端的有公牛鯊、凱門鱷、巨獺(ta)、亞馬遜河豚、巨型鯰魚。公牛鯊是海洋中唯一能進入淡水河流的鯊魚,別的鯊魚如果進入淡水就會死。公牛鯊是亞馬遜河中真正的霸主,還會攻擊人類。還有兩種動物看起來萌萌的,但吃起魚來毫不含糊。它們是亞馬遜河豚和巨獺。那這些食物鏈頂端的會不會把魚都吃光?答案是不會的,亞馬遜河裡的餌魚數量太龐大,幾個打秋風的土匪不影響種群,況且系統都給它們安排好了,各有各的勢力範圍,公牛鯊的地盤在海洋,來河裡搞事情的是個別頑皮的,屬於個體行為。亞馬遜河豚就安排在入海處的河口,別的地方不許來,這是為什麼?習性決定了的。

那問題來了,這些個食物鏈頂端的傢伙有的吃相太難看,就說那萌萌的巨獺來說吧,它吃魚喜歡把魚頭扔掉,時間長了,河裡會不會臭掉?不會,下面還有好多食人魚在眼巴巴的看著巨獺能賞點吃的。

在旱季來臨時,水位降低,形成一個個坑塘,有的快要乾涸了,大量的魚類缺氧而死,亞馬遜河會臭掉嗎?還是不會,天空上的禿鷲完成這項清理工作。


2、魚吃動物保持生態有序

我們來看看魚吃動物是怎樣保持生態平衡的,先是微生物和水中各種蟲子,水泡著樹林時會產生很多微生物,吃草的海牛拉的便便沒經過完全消化就排出,也會產生很多微生物,很多小魚就是靠微生物生存,雨林旱季吃不到的昆蟲在雨季變成了美味的佳餚,如龍魚,脂鯉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地球之肺”亞馬遜:遍佈狂野的魚類,卻擁有一個有序的生態圈

亞馬遜海牛


一旦有動物受傷落水,就給食人魚提供了很好的食物來源,一旦有動物淹死在河裡掉到河底會不會造成汙染?生態系統就發揮了作用,在水體的上中下都有對應的魚類等著清理,在底部就有食腐的鯰魚,如鯨鯰就幹這個打掃衛生的工作。

當魚類碰到食物短缺時,它們會捕食鳥類和青蛙、老鼠,巨骨舌魚和食人魚就是幹這活的一把好手。


3、魚吃植物保持生態有序

魚吃食物是淡水魚中很普遍的現象,可有效防止水生植物過多堵塞水面,防止水草腐爛影響水質,亞馬遜河中很多魚類是雜食性的,如食人魚會根據季節改變食譜,樹上果子成熟了就是果子,堅果掉到水中就吃堅果,還有一些魚,繁殖也離不開植物,有的將卵產在樹葉上。因為一些原因,雨林中經常有樹木倒在河道中,有的沉入水底,為了有效防止腐爛或者阻塞河道,亞馬遜河中有專門清理樹木的甲鯰。


結束語:

亞馬遜河雨林是一個神奇、神秘、野性的世界,在狂放不羈的背後是生態的有序均衡,狂野的亞馬遜造就了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也離不開這些魚類。希望你觀後喜歡亞馬遜,關注亞馬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