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新市:覺海古寺有個“雪洞”

新市的古代歷史文化令人望高山而仰止,尤其是士大夫貴族的儒雅文化更是歷積沉厚,它代表了一個區域的文化高度。明朝有一首詩是寫新市覺海寺“雪洞”的事,一直以來,外界對新市千年古剎覺海寺有“雪洞”的美稱,鮮有見聞,不妨細讀一下此詩:

題覺海寺雪洞 (明·陳和)

道林雪裡營禪窟,一竅虛明類洞天。

過客莫嫌如鬥小,中藏法界大無邊。

此詩是明代一位叫陳和的人所寫,詩的內容上看,是寫新市覺海寺的一處禪房,先是說覺海寺門派與時俱進的轉換,從原先重於研習及傳持戒律的律宗學派,到了北宋治平年後,轉而成了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的禪宗學派,而改為“覺海禪寺”。這座禪寺內建有一間屋子,屋子有一方小窗似是別有洞天。來過這裡的人,似乎都嫌這屋子太小了,但你們有所不知,裡面的經書收藏的淵博知識,可真是法海無邊。

此詩的作者陳和先生是新市人,字為尚節,號陶莊居士,出生時間沒有具體記載,卒於正德乙亥年,由此推定他的生卒年月約為公元1445年左右—1515年,他的一個兒子在明朝弘治壬戌年(公元1502年)登科進士。因為兒子做了官,自己被蔭封為徵士郎,刑科給事中,雖說是一虛職,但社會地位還是有的。他的兒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仙潭志》編纂者陳霆先生。兒子如此知識淵博,政聲有名,父親也是一位賢達之士。確實,陳和與人真率直腸,行事有些唐突,所以日常也得罪很多人,蔭封后的十多年,還是比較優閒的,生前留有《孤莊吟稿》藏於家中,今已軼。

那麼,覺海寺雪洞,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百度查閱,“雪洞”一名,除了指被雪封住的山洞以外,一般用來比喻華美潔淨的居室。據考,明代喬宇《遊西山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又二十里為西湖,即玉泉所瀦者。右浸風破,溼漾澄。碧。堤之東,則稻畦千畝,接於甕山之麓。上有寺曰圓淨,因巖而構,秋為石磴數尋,遊者必拾級聚足以上。絕頂有屋,日雪洞,俯面西湖之曲。由中而瞰,曠焉茫焉,如駕遠翮凌長空。於與客浩歌長吟,舉酒相屬。

這裡就把北京西山近處有一座叫“圓淨”的寺院,它的頂端就建有“雪洞”,其實就是一座屋子。而從這屋的位置看,屋子也非常特別,必是藏經的潔地,神秘而莊嚴,閒人莫入之處。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記的《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中。有一段話記載了關於“雪洞”的釋義:

既渡,南向行,水流於東,路循其西,四顧石柱參差高下,白如羊脂,是為雪洞。以其色名也。

這裡是專指山洞裝飾用漢白玉,色澤似雪,所以把這山洞稱為“雪洞”。

由此可見,覺海寺的雪洞應該是指一間裝飾高貴的藏經樓,這座樓容納了寺內的經籍典藏,一般不會隨便讓路人過客進入,只有稱得上有學問或有社會地位的上賓,才有可能被邀入屋,討論佛事禪道。陳和先生在新市應該屬上流人物,必在“雪洞”主人的受邀之列。這首題名詩,我想也應該是陳和先生接受盛邀入屋雅談之後,心有感懷才寫下的“觀後感”。

這一首詩見證了新市覺海寺曾經擁有過華貴的藏經樓雪洞。“雪洞”形式的存在,對於寺院增設莊嚴與神秘感是大有裨益的,它足以擔當宣傳佛法的標記性莊敬符號,也具備了特定的專業標籤意義。


浙北新市:覺海古寺有個“雪洞”

浙北古鎮新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