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愛植樹


古代文人愛植樹

李雲貴
  古代,一些文人墨客身體力行,植樹造林,成為佳話。
  北宋文學家蘇軾喜歡種松樹,他在《戲作種松》中寫道:“我昔少年日,種松滿東岡。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他兩任杭州知府,在西湖修築堤壩,栽種楊柳,“蘇堤春曉”更是成為西湖十景之一。後來,他謫居黃州,在城外得了數十畝荒地,荷鋤開荒植樹,累得“筋力殆盡”也不怨。“不令寸土閒”使原來雜草叢生、瓦礫遍地的荒坡,成了綠樹成行、鳥語花香的勝地。
  白居易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無論到哪裡做官,他都要種花、栽樹。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貶謫忠州刺史時,見城周山崗滿目荒蕪,感慨之餘,揮毫寫下了“巴俗不愛花,竟春人不來”的詩句。他庶民衣著,來到百姓家中,說服百姓植樹。他在詩中寫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為了培育好所栽的樹苗,他不辭辛苦前去管理:“每日領童僕,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樹木成林後,白居易喜悅之情躍上眉梢,早晚漫步其間,寫了很多寄情于山水、樹木的詩。在他的倡導下,忠州百姓無不爭相栽樹種花,沒幾年就綠蔭一片,改變了窮山禿嶺的面貌。


  北宋詩人石延年特別喜歡植樹,還創造了一種植樹妙法。他任海州通判時,看到當地“山嶺高峻,無花卉點綴映照”,便產生了綠化荒山的念頭。但山高路險,上山植樹困難,他想出了一個“射箭植樹”的方法。石延年叫人用黃泥裹上桃核,用弓箭射到山上,桃核入山後竟破土生長。幾年後,山上桃樹成林,碩果累累,呈現出“花發滿山,爛如錦繡”的美麗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