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1886年,卡爾·本茨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但是這車經常熄火拋錨,卡爾·本茨怕出洋相,沒勇氣把它開上路。看到這麼厲害的發明在車間裡吃灰,其夫人貝爾塔·本茨坐不住了,有天早上帶著兩個孩子將這輛三輪車駛向了100多公里外的孃家。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經歷了燃料耗盡、油路堵塞等一系列問題後,貝爾塔·本茨終於在傍晚將車開到了孃家。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女司機的第一次汽車自駕遊,終於讓奔馳一炮而紅,如今奔馳品牌已經坐穩了豪華品牌第一梯隊的位置。歷經一百多年,奔馳的造車技術越來越先進了,但是其誕生之初的各種小毛病似乎也遺傳了下來。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奔馳品牌在2019-2020年間就質量問題進行了多次召回,涉及車型基本涵蓋了其在售車型。其中,因為前軸減振器強度問題召回的E級數量最多,國產E級達299780輛,進口車型達91825輛。年後,奔馳又擴大了進口E級的召回範圍。而最近,“鋁換鋼”事件再次把奔馳送上風口浪尖。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這裡說的鋁,當然不是一捏就扁的易拉罐那種純鋁,而是指鋁合金。其特點是重量輕,密度為2.63~2.85g/cm³,不到鋼材的一半。而其強度非常高,比強度接近高合金鋼,比剛度超過鋼。當然,又輕又硬不可能還更便宜的,作為汽車零部件的話,鋁合金部件的製造成本和維修成本都要比普通鋼材部件要高。所以,國產奔馳減配已是實錘,而官方回應的“提高用戶的維修經濟性”也不能算錯。

“鋁換鋼”之後,帶來明顯的變化是車重的提升。會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影響呢?我們可以回憶下牛頓老先生提出的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即在動力相同的情況下,車越重,其加速度越小。也就是說在進行急加速超車或轉向緊急避險時,越重的車反應越遲鈍。所以相比“維修經濟性”的那一點點提升,在車輛操控上帶來的損失是消費者難以接受的。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以奔馳E級 2020款E 260L運動型為例,其整備質量為1800kg。雖然沒有進口E級的整備質量官方數據,但是我們可以橫向對比下。指導價同樣是42萬多的凱迪拉克CT6 2020款 28T 豪華型,尺寸比奔馳E更大,整備質量卻只有1755kg。一線豪華品牌反而沒有二線豪華品牌用料厚道,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同樣是一線豪華品牌,寶馬也在國產車型上出現了“鋁換鋼”現象。寶馬3系的引擎蓋和前翼子板在海外車型上是採用的鋁合金材料,國產車型則換成了鋼製材料。同時,在前防撞樑上增加了兩塊鋼板,以應對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測試。雖然同樣是“減配”,但是一方面寶馬3系的碰撞成績確實不錯,保證了車內乘員的安全;另一方面,在懸架、擺臂等關鍵部位,寶馬3系還是使用了鋁合金材料,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結構強度和車輛操控性。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寫在最後:“減配”這個詞,其實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已經不陌生了。中國作為一個年銷量破2000萬的汽車市場,車企只需隨便減配點東西,就能獲得巨大的利潤,但這其實是在消費自己的品牌口碑。


奔馳、寶馬紛紛“鋁換鋼”,中國消費者真的是“人傻錢多”麼?


隨著消費者變得越發理性,真正關心消費者的車企才會有更好的發展。車門、翼子板等材質的更換,對於土豪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在懸架、AB柱這種關乎乘員安全的地方進行減配,則是不能接受的。車企們要記住,中國人錢多,但並不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