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望 生 命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西、江蘇、寧夏等地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要求,始終把救治工作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科學組織醫療力量,科學調配醫用物資,科學調度各項工作,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努力實現確診病人“零死亡”。

  山西:集中力量 科學施治

  3月9日下午3時,來自山西壽陽的86歲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張大爺,從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治癒出院。坐在輪椅上的張大爺揮動雙手、嘴裡不停地說:“感謝黨!感謝國家!感謝大家!”至此,山西省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治癒出院。

  盡最大努力實現確診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是山西省委書記、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樓陽生提出的“雙零”目標。

  疫情發生以來,山西集中醫療力量和資源向救治一線傾斜,全省廣大醫務人員盡銳出戰、科學施治,用生命護佑生命,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救治方案。截至3月11日24時,山西連續16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33例,治癒出院131例,全省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

  剛入院時,張大爺伴有發燒、咳嗽、嗜睡、呼吸困難等症狀,且有20年高血壓病史以及腎功能不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作為山西省年齡最大的危重症患者,山西省市醫學專家組成精銳專家小組,制定了一整套治療方案。

  據山西省衛健委副主任張波介紹,山西著眼防大疫、打大仗,共設置省市兩級定點醫院24所、發熱門診232個,部署負壓病床183張、呼吸科和重症醫學科床位855張,梯次配備醫護人員2329人,並根據疫情變化隨時調整。對定點醫院實行“三進駐”,選派20名省級專家進駐除太原市外其他10市定點醫院,駐點指導救治;統籌市域內呼吸、重症等學科專家和優秀醫務人員進駐,開展集中救治;各定點醫院院內優秀醫護人員隊伍進駐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

  與此同時,山西堅持關口前移,搶佔早診早治先機,做到“早檢測、早干預、早轉診”。在對現有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全面開展核酸檢測的基礎上,將範圍擴大到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人員、發熱門診收治的發熱病人和近14天內由湖北返晉人員三類重點人群,加速存量清零,做到應檢盡檢快檢。對一些疑似病例,在核酸檢測之前,醫療專家結合臨床診斷及早採取介入治療措施。對確診輕症的老年患者等特殊群體,在看護強度等方面提早按重症患者對待。對無症狀感染者、醫學觀察人員積極開展早期干預和治療,嚴防輕症變重症、重症變危重症。科學制定轉診指南,對有重症傾向的及早向省級定點醫院轉診。

  張波說,為了全力攻堅重症病例,山西省第一時間成立醫療、中醫、疾控和心理干預四支省級疫情防控救治專家組,建立省級專家日會診制度,對患者實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小組、一日一會診”的救治機制。

  作為新冠肺炎中醫藥專項應急救治試點省份之一,山西推動定點醫療機構建立健全中西醫共同參與、全程協作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使中醫藥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

  江蘇:關口前移 分片分區

  截至3月11日24時,江蘇省連續22天無新發確診病例,累計確診631例,治癒出院628例。全省救治的患者年紀最大的97歲,最小的只有10個月,如今都已康復出院。在有效篩查和干預下,江蘇的重型、危重型比例大大減少,目前沒有死亡病例,形成了新冠肺炎篩查、救治的“江蘇模式”。

  據江蘇省衛健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黃茂教授介紹,在治療救治方面,江蘇實行“分片分區”管理。集中全省呼吸、重症、感染、院感、中醫等專業83名專家力量,組建省級專家組。全省分成5個小組負責5大片區,實行分級負責,責任落實到人。省級專家312人次巡診會診病人812人次,市級專家1667人次巡診會診病人3648人次。徐州有一位67歲女患者,病情多次出現反覆,治療起來非常棘手,當地醫生報告給專家組後,專家組仔細分析了這名患者前48小時的用藥情況、輸液量及尿出量、供氧量等數據,從中尋找蛛絲馬跡,終於發現病因所在,及時修改了治療方案,現在這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新冠肺炎病情變化快,一個細微的生化指標的改變,背後往往就藏著隱患。為此江蘇制定了血氧飽和度、乳酸、呼吸頻率等病例監測的相關敏感指標,利用省醫療服務綜合監管系統,加強病例每日研判分析,重點關注老年、孕產婦、兒童、合併其他基礎病和肥胖病例等重點人群,實施精細化管理。

  在實行“分片分區”、精細化管理的同時,江蘇注重加強多學科協作,例如對病例全程開展心理干預治療;注重中西醫結合,組建中醫會診專家隊伍,開展中西醫聯合救治。

  黃茂強調,防治新冠肺炎最關鍵的措施還是一個“早”字,也就是堅持關口前移。除了確診病例早發現,病情變化早預警,重點人群早干預,江蘇還實施重症醫學早介入,把重症醫學技術力量充實到省市級專家組和隔離病區一線。在江蘇省專家組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專家是重症醫學專業專家,在隔離病區一線,每一位患者都有一名ICU主治醫師以上的技術骨幹負責救治。

  江蘇省還建設了新冠肺炎病例遠程診療專家系統,建立了遠程會診制度。成立省遠程會診中心,根據需要每日開展遠程會診,截至3月5日,已開展遠程會診271例次,指導全省面上救治工作。

  “最難時我都想放棄了,可他們沒放棄我!”3月7日下午,寧夏第四人民醫院一間病房內,一度處於死亡邊緣的米奶奶露出久違的笑容。

  69歲的米奶奶於2月10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因有多種基礎疾病,病程進展很快,被判定為危重症患者。2月26日,米奶奶接連出現呼吸困難、氧合指數持續走低、心率血壓增高、意識不清,診療專家組決定採用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此後十多天來,專家組每天都根據她的病情開展多學科會診,醫護人員爭分奪秒、精心治療,不放棄任何一個環節,終於將她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於3月7日上午成功拔管。

  截至3月11日24時,寧夏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75例,治癒出院72例,在院治療3例,無死亡病例。

  記者注意到,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從1月22日首次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議,就提出“防、控、治”相結合的疫情防控基本思路,特別是在“治”方面,從一開始就將確保不出現死亡病例作為底線。

  “寧夏把精準治療作為疫情防控的突出任務,做到應檢必檢、應收必收、應治必治,組建自治區診療專家組,對確診患者實施定點治療、專家治療、免費治療,同時針對每位確診患者進行個案病情精準分型,一人一案、一人一策,採取中西醫結合方式,科學救治。”寧夏衛健委黨組書記田豐年在新聞發佈會上說。

  寧夏充分運用“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的建設成果,通過遠程會診排查疑似病例近百例,開展遠程診斷6000餘例,覆蓋全區200多家醫療機構。遠程會診通過提供疑似病例鑑別診斷、核酸檢測及救治方案,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對新冠肺炎留觀病例、疑似病例和發熱病人的鑑別診斷準確率和救治效率。此外,寧夏對所有密切接觸者提前進行核酸檢測,早發現、早治療,有效避免了輕症患者發展為重症、危重症。

  針對部分重症、危重症病例,專家組及時採用康復者血漿療法。2月29日,寧夏首例危重患者使用康復者血漿治療後康復出院。截至目前,寧夏共有8名康復者捐獻血漿。

作者:記者 楊珏、李建斌、蘇雁、鄭晉鳴、王建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