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已經確定火星上有水,現在連氧氣也有了,人們離登上火星還差幾步?

谷龍大雜燴


對於人類來說水是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其次就是每時每刻所需的氧氣,這兩種元素在火星上都存在,那麼這就意味著人類可以登陸火星了嗎?實際上這些遠遠不夠。

目前為止火星應該是人類探測最徹底的天體了,目前依舊有多個探測器包括火星車和繞火星運行的探測器在工作,在2020年NASA還會發射新的火星車,在2024年可能會送宇航員上火星。


火星上的發現最振奮人心的就是水的發現:

奧德賽號火星軌道器曾用伽馬射線光譜儀GRS間接探測到過火星上水的存在;鳳凰號火星車也曾經直接在火星表面挖到過水冰,這是最直接的證據。
關於火星上水的最新發現就是2018年7月份,科學家藉助歐空局的火星快車號,認為火星的南極區域下很可能存在液態水湖。所以說關於關於液態水的存在,科學家目前並不能百分百確定。因為觀測到的數據也很可能是其他物質形成的。

即使假設液態水湖真實存在,但是對於人類登陸火星並沒有實際的左右。其次再說氧氣的存在,火星上有非常稀薄的大氣層密度僅為地球上百分之一,火星大氣層主要成分95%是二氧化碳,氮氣和氬氣合起來能佔到將近4.9%,而剩餘的0.1%就是氧氣和水蒸氣了。這麼少的氧氣對於我們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存在的。

人類未來即使想要登陸火星靠的不是火星上原有的水或者稀有的氧氣,主要還是得建造火星基地並且逐漸地改造火星。有一個根本性的難點那就是火星沒有磁場,即使產生再多的氧氣最終也都會被太陽風剝離。所以說即使火星上發現液態水,即使稀薄的大氣中含有氧氣,但是要想登陸火星還是要慎之又慎。



科學黑洞


沒錯,NASA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個地下湖泊,已經確定了火星上有水,並且火星的空氣中也含有氧氣,但著並不意味著人類就可以到火星生存了。

在2018年的7月25日,火星上傳來了重大喜訊。科學家在火星南極冰蓋下1.5公里處發現了一個直徑大約是20公里的液態水湖泊。火星上終於發現了水了,讓科學家們興奮不已。或許我們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登上火星品嚐一下火星上的水了。

圖示:火星南極的冰蓋

等等,事情好像沒有這麼簡單。火星上的平均氣溫低至零下63℃。這麼冷的溫度,這些水怎麼還不結冰呢?科學家指出這些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鹹水。火星的這個地下湖泊包含了大量的鈣鎂和火星岩石的其它物質,降低了水的冰點。這些水在這麼冷的溫度下還不結冰,它得有多鹹啊。反正地球上的海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

再就是這些水藏在火星地表下1.5公里深度的地方。這個深度可不淺啊。人類要想喝到這些水,就必須打一口深度1500米深的井。在地球上我們可以輕易的鑽頭1500米深,喝到這些水。但是如果人類初次登陸火星總不能帶著鑽井設備吧。人類初到火星,想利用這些水是很困難的。

圖示:火星地下湖泊

至於火星上的氧氣,那就不要真當回事了,有和沒有一個樣。火星大氣非常的稀薄,不到大氣密度的1%,並且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我們平時呼吸呼出的廢氣——二氧化碳。氧氣只佔火星大氣的0.15%。在地球上海拔高度超過5000米的地方,氧氣的含量是海平面處的40%左右,人類的呼吸已經非常困難了。而火星上的氧含量只有0.15%,這跟沒有有什麼區別呢?

圖示:未來火星基地

再加上火星上的寒冷和強烈的有害輻射等等,火星距離適合人類居住的標準還差很遠。因此人類初次登陸火星還是要從地球上攜帶充足的物資,實現自給自足啊。

不過NASA已經放出消息,計劃在2034年的時候時間人類登陸火星。還有15年的時間,希望到時候我們能夠看到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


兔斯基聊科學


先說結論:人類距離登陸火星,已經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障礙。

保守估計不會超過5年,樂觀一點,3年都不用,人類就可以登陸火星,預計20年內人類可以殖民火星一百萬人。

目前主要是在進行技術測試,從技術進度反饋回來的結果,進度在不斷超乎預期,速度快得驚人。


前往火星,我們面臨最大的障礙不僅僅是水氧氣,其實是合適的飛船和運載能力。

但是,這樣的障礙徹底不存在了。


這是馬斯克的星艦飛船,這飛船徹底改變了所有遊戲規則。

SpaceX創新性地發明了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允許該公司回收發射出去的火箭。

火箭領域運力昂貴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火箭飛一架就必然要炸一架。

想象下你開輛汽車,開一次壞一輛車,坐飛機,坐一次摔一架飛機,航天和汽車的費用會多麼昂貴?

但是,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技術,極大地降低了發射成本。

由於他的火箭很便宜,所以他就可以重複進行技術嘗試,結果是他的火箭無論是成本,運力,可靠程度,均吊打了中國和美國的國有航天部門。

導致了人類前往火星不再存在任何的技術阻礙因素,只剩下了對飛船的測試。


目前,馬斯克計劃在2023年發射第一枚飛往火星的貨運航天飛船。

由於他的飛船是可複用的,這意味著他們公司可以反覆對飛船的安全性進行測試。


預計在20年內,馬斯克可以殖民一百萬人前往火星。

要鑽井設備,直接飛船送過去,要什麼送什麼。而且要注意,飛船的發射成本已經降低到了,放在那裡都會虧本的程度。


就好像啟動的工廠,啟動之後會比停下來要便宜,因此在幾年內,天上的衛星就會比現有人類的飛機還要多。

到時候大家可能花點錢就能上火星,大概也就相當於比坐飛機貴一點的成本。


喵喵喵的喵


縱觀太陽系,火星可以說是跟地球最相近的一顆行星了,火星的環境,相對來說跟地球的相似程度最高。


也許正是因為此,近些年來,人們對於火星的探索力度,也是越來越大了。美國40多年前就有發射過火星探測器,未來幾年,美國還打算將宇航員送上火星,美國公開表示過將會在2030年左右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雖然我並不懷疑美國的航天實力,但是我覺得這個時間應該是有所延遲的,登陸火星,需要的克服的困難有很多。

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是時刻發生變化的兩者最近的時候距離為5500萬公里,而即使是這個距離,從發射探測器到探測器登陸火星,也需要至少6個月的時間。在2018年的時候,火星和地球的距離達到了最近,而這個週期是15年左右,下一次是2033年,再下一次是2048年,如果美國決定在2033年的時候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那麼留給美國的時間也只有10年左右了。


登陸火星,需要克服的困難有哪些呢?首先一點就是技術問題了,美國雖然將宇航員送上過月球,但是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不可同日而語,要知道月地距離只有38萬公里,連火星跟地球最近距離的百分之一都沒有,所以這就意味著飛船要攜帶足夠的燃料以保證至少長達一年的飛行,因為返回也需要燃料。除了攜帶足夠的燃料之外,也得保證攜帶足夠的食物供宇航員食用。

NASA一直以來都在計劃登陸火星,從十幾年前開始就定期每兩年向火星發射至少一枚火星探測器、火星探測車,然而一次火星探測任務是耗資巨大的,比如說“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項目總共投資為26億美元,這次僅僅是發射火星探測器,如果是將宇航員送上火星,不知道經費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多少倍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宇航員到了火星上面,返回的問題怎麼辦,要知道火星的逃逸速度可是足足有5千米每秒,所以如果沒有火箭助推器,想要從火星上返回,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鏡像科普


第一步,人登上飛船,第二步,發射飛船,第三步,人走下飛船!


紅了偷著樂


火星男孩,不知道誰看過沒?


劫丶餘生


有地心吸力嗎😊


angelsw


差勇氣


異度光明


最近,美國NASA聲明,人類移居火星已成現實,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負責人伊隆·馬斯克計劃10年後讓人類成功移居火星;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比較保守,他們估計,30年後人類才有可能創造出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

火星是目前最適合移民的星球,因為相對於太陽系裡的其他行星來說,火星與地球最相似。火星的質量、大小和距離太陽的遠近都比較接近地球,火星有大氣和重力,而且最近的研究表明,火星上存在液態水。

但是火星和地球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比如:火星上的重力僅為地球的三分之一,火星沒有磁場和厚厚的大氣層(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等。因此,為了適應火星環境,人類可能會經歷非常殘酷的進化,那麼在未來,火星移民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適應環境的新特徵

由於地球環境和火星環境非常不同,剛剛到達火星的移民們會經歷自然選擇,以適應火星環境。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火星移民後代(以下簡稱火星人)的身體特徵會出現新的變化。

首先,火星人會擁有更高的骨量(單位體積內,骨頭中礦物質、骨膠原和蛋白質等的含量),這是低重力環境作用的結果。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發現,在太空飛行中,宇航員骨量的損失速度很快,患上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患者也存在骨量減少)的幾率比地球上的人快10倍。在失重環境中每逗留一個月,人的骨量會損失約2%。骨量低的人的骨頭更加脆弱,容易骨折,難以適應火星上新的生活。因此,那些骨量高的人更有可能存活下來,並遺傳他們的基因。經過幾代人的進化,火星人會擁有更高的骨量,更強壯的骨骼。

火星移民還需要適應較強的輻射。在沒有磁場和厚厚的大氣層保護的情況下,火星會受到強烈的紫外線輻射,輻射量是地球的數倍。雖然火星移民可以在地下建造生活區,或者穿著防輻射服,以尋求保護。但這種保護是有限的,因為人不可避免地需要在火星表面呆一段時間,來種植農作物,或者建造建築等。

為了應對嚴重的輻射,火星移民的膚色會更深,這是因為我們身體裡的黑色素增加了。黑色素其實是一種天然防曬霜,它由黑色素細胞產生,能夠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傷害。皮膚中含有大量黑色素的人更能忍受火星上的輻射,從而導致火星人的膚色更深。

在皮膚顏色加深的同時,火星人還可能會變異,進化出橘黃色的皮膚,這種橘黃色是類胡蘿蔔素的功勞。除了胡蘿蔔,很多植物和微生物都會產生類胡蘿蔔素,來抵禦輻射。火星上的高水平輻射會加快火星移民基因突變的速度,部分基因突變的火星人也許會獲得類胡蘿蔔素基因,橘黃色的皮膚進一步幫助火星人抵抗輻射。未來,我們也許會看到皮膚呈深橘色的火星人。

最近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輻射也會影響大腦,改變一些人(不是全部)的記憶和行為。這種缺陷可能會威脅到部分火星移民,受影響較小的個體才能從自然選擇中留下來。後來的幾代人可能會進化出抵抗力,降低輻射對大腦的有害影響,使火星人更好地適應火星環境。


科學探針


差兩步,登機車落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