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很小就有心機?是跟教育有關還是自身問題?

巴巴五週忠燕


跟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

第一,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0~6歲是孩子性格成長的關鍵時期。陪伴孩子成長的親人及家庭氛圍,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陪伴孩子成長的家人及父母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二,孩子長大身上的所有毛病,任何一個問題都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都是成長中父母帶給他的。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誠信,感恩,活潑,開朗,陽光的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或者是親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樹梅家長教練


孩子小有心機和家庭以及周圍接觸的圈子有關聯。

首先,家庭環境。孩子有心機一般都是家庭環境造成的,比如說我的一個同學,她就是早熟,把所有別人想不到的都是自己提前想到啦,怎麼做,時間久啦,她的朋友也就少了一些,我問過她,為什麼對別人那麼敏感,特別在意別人說的和做的呢,她告訴我,她從小在農村長大,家裡沒有關係網,而且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進大城市,她不想被人看扁,更不想不如人,所以她處處小心謹慎做事和說話。她學會了酒桌禮儀,學會啦察言觀色。

其次,很小的孩子有心機和父母教育有直接關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知不覺的也學會啦,見人會說話的本領。孩子從小就有心機,幾乎都是和父母教育有關的。

最後,小孩子有心機也不排除生長的周圍環境。也許父母是經商人士,接觸的人呢都是有著社會背景,所以說孩子從小生長環境也會造成心機的孩子吧。

不建議小孩子有心機,有心機真的會過於聰明,過於敏感,相對來講朋友也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對其成長不太利,當然啦,如果孩子接觸的圈子能讓其健康成長,這個有心機的孩子。長大啦也會有一翻別樣的作為。


北方小郎


我的小姑子,才6歲,一開始我對她挺好的,她喜歡的想要的都儘量滿足,所以她也挺喜歡我的,來看我加班會把玩具送給我(應該是我婆婆教的),但是過後又會要回去,看見我辦公室有她喜歡的東西也會要走,我一直沒當一回事,小孩子嘛!直到前幾天,她說餓了,帶她去超市買東西吃,她進去不選吃的,專挑奇趣蛋之類的玩具,我說不能買,因為每次帶她逛超市都得買一個,買回家我發現這玩意根本不值這個價,所以前兩天就沒讓她買了,結果出超市後就找各種理由跟我吵架,還說我打她……


巴巴五週忠燕


我覺得是自身問題,就拿我自己來說,老大生來老實,乖巧,從一些小事比如大人在忙的時候他就自己玩,這個沒誰教他,每次大人一忙他就很乖的。而老二則不同,不管你忙不忙,只評他高不高興,只要一不高興既使大人在忙他也不管總要鬧,教過很多次都是這樣,教了也不起用。所以我覺得這跟小孩天生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教育佔很小一部分!



燕子的工作生活vlgo


人與人交往,最需要的就是真誠相待。可總有些人,喜歡拿別人當傻子,為人處世中處處透露著心機。他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呢?誰也不是傻子。大家心知肚明,看破不說破而已。大人的心機還不算可怕的,可怕的是,孩子從小就開始耍心機。那麼這些有心機的孩子是怎麼形成的呢?


首先,孩子自身愛耍小聰明。

我家鄰居的小女孩,才5歲,卻很有心機,總耍一些小聰明。有次來我家玩,看上我兒子的一把大槍了,她一直不停地跟我兒子說:你把這槍送給我吧,不然我就不跟你玩了,我兒子不願意。

後來,她趁我兒子不在意,拿著槍就準備偷偷回家,被我發現了,我說你把槍拿走幹嘛?她說是我兒子非要送給她的。但是我問我兒子,我兒子他說這槍新買的,自己還沒玩夠呢,怎麼捨得送她?我真是服了!那麼小就這麼心機滿滿,長大了可怎麼得了啊!


其次,父母三觀不正的原因。

我們這條街有個老太太,80多歲了。她的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兒媳特別有心機。每當家裡有客人的時候就假裝很孝順,給老人吃好的,幫老人收拾房間。但平時經常在外面打麻將,一天都不回去給老人做飯,經常吼老人,街坊鄰居都知道情況。所以她家孩子從小耳燻目然,跟她一樣有心機。

再次,受周圍人的影響。

比如,家裡的親人或者朋友經常愛撒謊,耍心機,小孩自然也會跟著大人學模樣,也就是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對錯,只是會不自覺地模仿大人的行為而已。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經常耍小聰明,抖心機,就像說謊一樣,時間長了,終有敗露的一天。到時失去所有人的信任,豈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嘛!


懿諾媽媽聊育兒


家裡一親戚的孩子跟我兒子同齡,心眼多得我都怕,人家從小的環境就是這麼培養的,而我兒子很單純和幼稚,那孩子只要跟我兒子在一起,永遠都是要佔上風,好的都得給他,特別霸道,所以我私下會告訴兒子儘量遠離他,不要相信他說的話。


你惹不起的射手座


主要跟家庭環境有關係。

如果孩子從小的需求都需要心機才能滿足的話,孩子就會越來越有心機。

有“危機”會更容易產生“心機”。

比如二胎中的老二,往往比老大更有心機。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老二沒有力量優勢,想要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搶不過老大,所以為了生存下去只能“智取”。

從另一方面說,“心機”是體現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老二剛出生就要處理跟“老大”之間的關係,天然的要處理這一段人際關係。要在這段關係中獲勝或者生存下去,就會想盡辦法,在想辦法解決的過程中,心思就會更多一些。

相反的,如果是老大,或者說家庭氛圍寬鬆,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和滿足,孩子沒有“危機”感,也就不需要心機,就會把精力放在自己內在的成長上,去發展該階段的能力。


童心媽咪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於爸,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超級奶爸

為什麼有些小孩很小就有心機?是跟教育有關還是自身問題?

首先對小孩很小就有心機,“心機”這個詞是一個很負面的標籤,這個標籤一旦貼上,你看這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會往“心機”上靠,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叫自我投射。往孩子身上貼標籤,如果反覆或者有意識的強調,即使孩子本身只有那麼一點點苗頭,孩子也許會有意識地往“標籤”上靠。他自己會選擇或者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有“心機”的人。

由此可以顯而易見了,是教育的問題還是自身的問題,這二者都有因素。

你=先天環境+後天環境+自我創造性的選擇

前兩者最多隻佔了30%的因素,自我創造性的選擇佔了70%的因素。所以最終的決定還是在自己這裡。我們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是有選擇的!

我是於爸,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奶爸,本期回答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您,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於爸的育兒經


“耐心看100本教育名著”,我是綰清風老師呀,很高興與您在同一個興趣點不期而遇。  

孩子從小就有心機?清風老師可以肯定的告訴您,孩子肯定不是生來就有心機的,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環境問題!得到答案不要急著開溜,不聽我說說原因嗎?

一、小孩子的本質是什麼樣的?

  相信三字經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大家都聽說過:“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主張的人性本善的理論,還有一種就是荀子主張的人性本惡的理論了。這兩種思想,孟子的人性本善得到普遍的認可的,小孩子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哪裡有什麼善什麼惡呢?哪兒有什麼是非黑白呢?如果真的有什麼生而自知,還需要我們家長,老師幹什麼?



  很多小說電視劇不是有所謂的穿越者嗎?就是有穿越者也是一兩個吧,如果人人都是穿越者,那些世界豈不是亂套了,況且所謂穿越者只是別人的想象,並沒有真實案例存在。

  據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小孩兒出生下來就是一片空白,直白點講就是一個白痴,腦子都沒發育完整,所以小孩的本質就是空白,純潔的!


二、我的小孩兒怎麼就會變得心機呢?

  1.人類最強絕學

  各為看官,思考一下人類與動物相比最大區別在何處?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的腦子是發達的,智力比動物高的,那是因為我們在學習!好不誇張的說,人從出生開始就在開始學習了,學習怎麼說話,學習怎麼吃飯,學習怎麼走路,學習怎麼吵架學習怎麼……兒童發展心理學用的專業名詞是—習得!學習過來成為自己的,就是習得!你家的孩子變的心機,那是因為他在成長過程中觀察學習周圍而習得的,並非孩子自身就是個心機男孩兒呀!


  2.父母的壞模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什麼樣子,教出來的孩子差不多也是什麼樣子,因為孩子在出生睜眼起,就在模仿他眼前看到的人,兒童學家這樣說道:“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也還是在說父母的模範作用。

  孩子模仿大人,這個我是有親身體會的,我跟我三歲的孩子聊天的時候,我就發現他刻意在模仿我的語氣,我的說話習慣。例如我喜歡說“我的個親孃耶”,他也學著我說這一句,嚇得我趕緊改正了過來。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模仿著我們。喜歡說髒話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嘴巴肯定是很“乾淨”的,喜歡動手動腳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肯定也是“功夫”不弱的。腹黑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能有多單純?

  所有發現自己的孩子很有心機,不防看看自己是不是平時都心機“梗塞”呢?嘻嘻。


  3.後天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有學習的本能,後天環境就是給人學習的內容,所以孩子學成什麼樣與他從小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了。最好的印證便是印度狼孩這種事件,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爾各答西面約1000千米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年長的估計8歲,年幼的一歲半,大概都是在生後半年被狼銜去的。當人們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如同狼一樣,並沒有一絲一毫的人的影子。最後直至死去,狼孩都沒有學會說話,始終都不是一個正常人!人的成長毫無疑問與後天環境有些密切的關係。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為什麼與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在成年後有著很大的區別?最簡單的答案是環境唄,從小生活的環境都是不同的。

  孟母三遷的故事相比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評論一下,我來做補充,也是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呀!所以當發現自家的孩子變得有點心機,仔細審視一下孩子的生長環境是什麼樣的吧?是不是周圍的人都是習慣心裡打著小九九的人呢?


三、孩子變得心機一定是件壞事?

  清風老師認為孩子變得心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只要引導好孩子,相信這是對孩子有利的,畢竟在現在一定社會,憨厚老實和靈活變通你會願意做那種人?

  心機這是個貶義詞,用褒義詞來說就是城府了!一個人有城府,代表著這個人是個動腦子的人!城府深不一定是壞事,城府深的人至少對自己不會太差!走好了,那就是利人利己,走岔了,那就是害人害己了,所有一定要引導好孩子的三觀!

  討論:你認為心機深一定是壞的嗎?評論說出你的意見吧!

  “我是風兒,你是沙”,我是清風老師,關注我吧,一起探討更多喲!


綰清風


小孩子有心機,說明小朋友很聰明懂得東西多!我認為主要跟教育有關係

聰明的小朋友怎麼教育呢?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切道德的基石。首先應在生活中點滴細微逐步的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什麼對於他來說是有意義的。對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2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的所有行為都來自於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要做好榜樣。

3多關注孩子平時的行為,多溝通,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及時教育。

多與孩子交流、聊天,觀察孩子的行為,與小夥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方式。

4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把感受放在自己身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很多的道理和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孩子更容易記住和運用。

5給於孩子足夠的愛。愛是一切的源泉。

愛是孩子失敗時的鼓勵,成功時的讚揚,受傷時的呵護,恐懼時的保護……這些是孩子能夠勇敢面對社會,愛自己,愛家人,遵守社會道德禮儀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