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後,呂后殺劉邦多位皇子,為什麼劉恆繼承皇位,當了漢文帝?

大馬哈魚12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繼位,可漢朝的大權基本上就落在了呂雉手中。呂雉的手段和能力毋庸置疑,一個女子能讓漢朝那些開國功臣不敢輕舉妄動可見呂雉的政治能力,呂雉對待當年與自己爭寵的戚夫人也是讓我們後背發涼。

劉盈由於種種原因早早的就駕崩而去,呂雉後來也是因病去世,在呂雉去世之後,漢朝建立之時的一些功臣聯合劉氏的一些王侯共同誅殺了呂氏一族,然後他們輔佐漢文帝即位。

漢文帝之前為代王劉恆,其可以說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功績,只不過是一個與世無爭的王爺,讓大家好奇的是為什麼代王劉恆能繼承皇位呢?

事情還得從劉邦在世的時候說起,劉邦在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之前除了呂雉外還有戚夫人、曹氏、薄姬三位妻妾,其中薄姬可以說是劉邦最不寵愛的妻妾,只有露水之緣,薄姬雖然不得劉邦寵愛,其也是一個聰慧的女子,或許薄姬知道皇室之中的爾虞我詐,薄姬選擇和其子劉恆迴歸封地生活。

戚夫人和呂雉的爭寵大戰我們已經耳熟能詳,戚夫人讓劉邦廢長立幼可以說觸及到了呂雉的逆鱗,呂雉為權利也好,為了自保也罷,最終呂雉在爭寵大戰中勝出,並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呂雉後來為了劉盈的皇位穩固同時為了呂家的權勢,大肆誅殺了劉邦遺留下來的皇子,代王劉恆和薄姬一直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態度,只是遭受呂雉的監視並未遭受殺身之禍。

當呂雉死後,陳平周勃聯合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和一些開國功臣,與西漢皇室成員內外聯合,將呂氏一族連根拔起,結束了呂氏專權的時代。按照以往的繼承製度其中齊王劉襄比代王劉恆更有優勢,畢竟劉襄是劉邦的皇長孫。

可是這位劉襄能力太過出眾反而與皇位無緣,只所以劉襄他們能誅殺呂氏一族,劉襄在其中起著主要作用,要不是他以計謀奪取軍權,以軍事聯合陳平周勃的話,誅呂行動不可能這麼順利。

在肅清呂氏之後,陳平周勃這些開國功臣久經官場多年,自然能預感到劉襄做了皇帝自己的安全很難得以保證,畢竟劉襄能力出眾,所以陳平和周勃為了以後選擇了比較與世無爭的代王劉恆繼承王位。有陳平周勃帶頭讓代王劉恆繼承皇位,滿朝文武自然也沒有什麼反對之聲,劉襄雖有能力也無法改變事實。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漢文帝劉恆和其母親行事低調,與世無爭拖過了呂雉的屠殺,就以文弱的表現讓陳平周勃感覺其可以掌控劉恆,兩種因素交織才讓代王劉恆順利成為漢文帝。


豫北老崔


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

  1. 皇長子劉肥,生母是曹姬,也就是劉邦最初的那個女人。皇次子也就是皇太子劉盈,生母是呂后,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
  2. 皇三子劉如意,生母是劉邦最愛的女人戚夫人。皇四子劉恆,生母是最不受劉邦待見的薄姬,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3. 皇五子劉恢,母親不知道是誰。皇六子劉友,生母也不知道是誰。看來劉邦還是挺糊塗的,這麼重要的信息都沒有記錄。
  4. 皇七子劉長,母親趙姬,原本是趙王劉敖的小妾,後來被劉邦給接手了。
    皇八子劉建,生母也不清楚是誰。

我很難理解,作為皇子的母親,在歷史上居然一點記錄都沒有,這難道不奇怪嗎?最可能的情況就是,有人故意抹殺了這些人的存在。劉邦的這8個兒子,呂后害死了好幾個,為何最後皇四子劉恆能夠順利登基呢?

01呂后害死了劉如意、劉盈、劉恢、劉友,包括劉建的兒子。

呂后歹毒,可是不能說她害死了劉邦所有兒子,不過為了權力她可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相繼害死這些皇子,也是呂后政治手段的體現。

  1. 第一,呂后將劉如意毒死。在戚夫人的支持下,劉如意一度想要跟漢惠帝劉盈爭奪繼承權,結果呂后想了個辦法將劉如意召進宮給毒死了。
  2. 第二,呂后嚇死了自己的兒子劉盈。劉盈是呂后所生,可是呂后一點不憐惜自己的兒子。她將劉盈的外甥女嫁給劉盈,又帶著劉盈去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結果把兒子給嚇死了。
  3. 第三,呂后逼劉恢娶了侄子呂產的女兒。結果呂產的女兒將劉恢最愛的女人給毒死了,劉恢抑鬱之下,選擇自殺殉情。呂后憤憤不平,撤銷了他的世襲爵位。
  4. 第四,呂后將劉友幽禁而死。劉友娶了呂家的女子以後,並不寵幸她,結果她前去呂后那裡告密。呂后大怒之下,將劉友抓到了皇宮,幽禁了起來不給吃的,最終將他活活餓死了。
  5. 第五,呂后並沒有殺害劉建,劉建被封為燕王,15年都沒出事,可見有多小心,結果他英年早逝,呂后得知他有一個兒子,為了除掉他的諸侯國,呂后派人殺了他唯一的兒子。

由此可見,劉邦的8個兒子當中,就有5個兒子的死,都跟呂后脫不了干係。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呢?

皇長子劉肥,第一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主動將自己的大量封地給了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這才逃過一劫。

趙王至,置邸不見,令衛國守之,不得食。其群臣或竊饋之,輒捕論之。趙王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快中野兮,蒼天與直!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史記》

皇七子劉長的生母趙姬早逝,他是被呂后撫養長大的,所以能夠躲過一劫。剩下的皇四子劉恆,又是為什麼能夠躲過一劫呢?

02劉恆和母親薄姬都太低調,所以能夠躲過一劫。

在漢高帝劉邦的8個兒子裡,最低調的肯定是劉恆。劉恆之所以如此低調,那是因為他有一個十分低調的母親。

薄姬到底有多低調呢?她剛被劉邦看中的時候,一直都沒有被寵幸。所以就傻傻地等著,最後還是在好友的介紹下,劉邦才想起來自己曾經搶來過這麼一個女子。

於是劉邦和薄姬就好了一個晚上,沒想到就這麼一個晚上,薄姬便懷上了劉恆。從這以後,劉邦就再也沒有正眼看過薄姬一眼。

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史記》

也就是說,薄姬壓根就不受寵。有了一個兒子作為寄託,生性冷淡的薄姬,就更加不願意跟其他女人一樣去邀寵了。

所以薄姬帶著劉恆,在後宮過了幾年小日子。等到劉恆8歲的時候,劉邦將他封為了代王,可惜薄姬不能跟隨一同前往。

呂后上臺以後,做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她不僅將薄姬安然送到代地和兒子劉恆團聚,而且絲毫加害劉恆的事情都沒有做過,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可能。

  1. 第一,呂后覺得薄姬也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呂后苦命大家都是清楚的,自己嫁給了比自己大15歲的老頭子,還要操持家務多年,差點被殺多次結果戚夫人要跟她爭搶未來。她在薄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 第二,呂后認為薄姬絲毫沒有威脅。呂后不是什麼殺人狂魔,什麼人該殺,什麼人不該殺,她心裡是清楚的。所以呂后當然不會殺害薄姬。
  3. 第三,劉恆極有可能娶了呂家的女子。劉邦的幾個兒子基本都有跟呂家結親的事情,可是劉恆卻一點記錄都沒有,這不科學。

劉恆在竇漪房之前,還有一位原配夫人,但是到底是誰,史書上沒有記錄,我認為極有可能就是呂后的侄女之類的人。有了這層關係,相當於是保護傘一樣。

03劉恆能夠登基,那也是因為他低調的可怕。

呂家女婿的保護傘,用得好就能保命,用不好可能會害了自己。劉恆有了這一保護傘,在呂后當政的時候,他便能夠存活下來。

他與代王后還生了4個兒子,不過很奇怪的是,這4個兒子在劉恆登基兩個月的時間裡,全部夭折,這難道很巧合?聯想到代王后連個名字都沒有,這4個兒子連個追封也沒有,可見事有蹊蹺。

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史記》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劉恆上臺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要擯棄所有跟呂家的關係。劉邦的幾個兒子沒有哪個跟呂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劉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不會威脅到周勃、陳平這些反對呂后的人。

而當時代王后已經早逝,唯一留在世上的,那就是她的四個兒子。聯想到漢惠帝劉盈的那些兒子,全部被陳平周勃殺害,我們不難猜到,劉恆這幾個兒子的下場。

劉恆低調,且明白事情可大可小,呂家的血脈留在世上,也許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為此劉恆只能選擇按照陳平他們說的去做。

總結:劉恆上臺並不容易,這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陳平周勃當時掌控漢朝中央大權,他們想要立誰為天子,真的只是一句話的事情。果真如史記上記載的那樣,劉恆有那麼牛氣的話,可能早就被陳平周勃給拿下了。

寫史書當然會美化一些事情。太史公那麼寫,不僅可以描繪出陳平周勃忠臣良將的形象,也能夠將漢文帝賢君的模樣刻畫出來。

如果真的把人間的醜陋都記載下來,或許這本書也不會流傳到後世了。畢竟那些醜陋的手段,後世哪個君王不想著偷偷用呢?

你若是真的以為《史記》的流傳是一個偶然的話,這就好比你覺得演員不通過導演,擅自加戲,居然成為了經典是真的一樣。


江湖小曉生


劉恆一個沒有根基,平日不顯山露水的漢室邊緣子弟,能夠波瀾無驚的當上皇帝,可以說是漢朝第一“撿漏王”了。而其之所以可以躲過呂后外戚勢利的屠刀,並且可以在諸多劉氏子弟中最終笑到最後,可憑的不單單是運氣好,而正是那些正常時期的劣勢變成了非常時期的優勢。

出身不高,母親不受待見,因禍得福

眾所周知,劉邦最寵幸的是年輕貌美的戚夫人,而後宮一手遮天的是呂后。劉恆的母親薄姬由於原先是魏王豹的妃子,後來作為“戰利品”被劉邦收入後宮,由於和劉邦沒有感情基礎,就很不受皇帝寵幸。母憑子貴,反之亦然,連帶著,劉恆也不受待見。在劉恆八歲的時候就被草率的封為代王,母子二人一同被“打包”出長安,到貧苦的屬地就藩。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早早就遠離了朝堂上諸呂外戚集團和劉家及功臣集團的鬥爭風暴,當劉邦駕崩後,呂家把屠刀揮向劉家實權派人物的時候,他卻因為微不足道,並且在代國低調做人且老實聽話,最終等到了勝利的那一天,因禍得福。

沒有實力,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政治資本

在代國的老實聽話和最終登基稱帝之間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在呂氏集團土崩瓦解之後,這些誅滅諸呂的功臣,任然得遵循當年的“白馬之盟”。必須推舉一個劉家人出來當皇帝,而此時並非沒有皇帝,這個存在感比較低的皇帝是呂后的孫子劉弘。但由於其也算是呂氏集團的人,誅滅諸呂的劉氏宗親和功臣集團怕未來得到清算,拒不承認這個皇帝的合法地位。而現在這小皇帝也是光桿司令,只能乖乖聽話。

國不可一日無君,選擇新的繼承人成了帝國最迫切的事情。而這個皇帝的選擇又成了朝堂上一場新的博弈。本來從這次誅滅呂氏集團的功勞上來算,劉章和其兄長劉襄居功至偉。但兩人居功自傲,飛揚跋扈。大家對其實力和態度很是忌憚。功臣們和劉家人各懷鬼胎,都忌憚這兄弟二人的實力,而且他們當年和呂家的關係也是不清不楚,所以他們很快就被踢出局。一來二往,相互試探之下,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達成了共識:

必須找一個沒什麼實力的政治小白。今後其在朝堂之上想要發號施令必須仰仗我等。

誰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在諸公尋尋覓覓之下,平時無人問津的代王劉恆閃亮登場了。他低微的出身,勢利的卑微,在朝堂上毫無根基等一系列劣勢完美符合了雙方妥協的條件。就這樣,他得以重返長安,登基為帝。更是奇蹟般的沒有淪為朝堂上的“傀儡”,反而開創了“文景之治”,讓國家可以修生養息,成為漢朝的第一個“治世”。

好的歷史不會死去,我是“好史不死”,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轉發+關注


好史不死


漢文帝劉恆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完全是因為自己運氣太好了。當然,劉恆運氣好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後果——漢朝運氣因之變好,中國歷史的運氣因之變好。

首先,劉邦駕崩之後呂雉成為漢朝實際上的最高執政者,她的確使用了一些手段導致漢朝多位諸侯王遇難,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母子,後邊的兩位趙王(劉友和劉恢)也可以說是因呂雉而死,而劉邦的庶長子——齊王劉肥也差點被呂雉所害。但是劉恆就幸運地多了——他的母親薄太后因為早年不受劉邦的寵幸而躲過了呂雉的報復,他們母子二人順利之國。當時的代國的環境相當的惡劣——除了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之外,更重要的是代國直接與匈奴勢力接壤,常年遭遇匈奴入寇。

而這種環境,正好保住了劉恆的安全,他遠離政治中心,與掌權的呂雉以及周勃、陳平等權臣完全沒有任何利益瓜葛。

其次,劉恆的幸運還在於他和他媽一樣低調。當朱虛侯劉章、齊王劉襄等人起兵,又在周勃、陳平等人的呼應下蕩平諸呂之後,立下赫赫戰功的劉襄本來應該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他是劉邦的長孫,並且居功至偉),但是他太強勢了,太不容易被周勃等人控制了(如果劉襄當了皇帝,周勃等功臣派甚至有被立即清算的可能)。所以,大臣們商議之後,決定擁立為人“仁愛”的劉恆為帝。


國史通論


主要是因為劉恆的母親薄姬是個極其低調的人,又是個完全沒有出身,身份很低的人。

關於薄姬還有這樣一段故事,薄姬是個私生女,先嫁給了劉邦的跟班魏豹。有個相面的人說薄姬以後生的兒子能當天子。魏豹聽完後認為自己的兒子以後會當天子,就不安心給劉邦打工,起了反心自立門戶。然後就被劉邦給收拾消滅了。薄姬就以女奴的身份進了劉邦後官。

劉邦有次見到這個女奴,覺得還有些姿色就寵幸收編了她。但之後就被遺忘了。幸好她的好閨蜜得寵,拉了一把,薄姬才有了第二次寵幸的機會,然後就懷了劉恆。之後還是一個被遺忘的狀態。

呂后迫害的都是對她有威脅的人,薄姬的存在感實在太弱了,連劉邦都記不太起來。並且沒有家世背景,人又老實聽話,劉恆八歲的就自請去了偏遠的封國,完全沒有爭皇位的心。呂后也不至於變態都連這種人都殺。

可呂后沒想到的是,因為她的專權,給西漢的大臣留下了陰影,他們太害怕太后和皇后家族實力強大了。所以劉恆作為一個母親家和妻子家都無權無勢,自己又是偏遠被遺忘的小王爺,本來是絕無可能跟皇位掛鉤,絕對對呂后構不成威脅的人。但廢了呂后的那幫大臣就是看中了他的母族和妻族弱勢,才迎立了他。

所以劉恆最終能登上皇位有七分是因為母親薄姬,身份低、低調、會做人。三分才是他的人品、才幹和口碑。但一個不受父親關照,8歲就離京的孩子,人品也主要是母親薄姬教出來的。



任性命之情


劉恆是劉邦與薄姬所生的兒子,排行第四。在高祖十一年時,劉恆被冊封為代王,當時代國與匈奴相鄰,坐陣代國抵禦匈奴入侵。而薄姬不受劉邦寵愛,跟隨兒子劉恆居住代國。躲過了呂后的殘害。

劉邦死後,劉盈繼承皇位,但是他生性懦弱。呂后成了大漢王朝的實際掌權人。大肆迫害劉氏子弟,全力加封呂氏宗人,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劉如意、劉友、劉恢等先後遭呂后毒手,最後劉邦的兒子只剩下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那為什麼劉恆能繼承皇帝呢?

一、符合功臣集團的利益

呂后死後,大漢朝引發了一場血腥的宮廷鬥爭。功臣集團聯合劉氏宗室誅滅呂后宗室,而呂后所立的少年弘,以非劉代了嗣而被廢殺。國不可一日無君。那麼由誰來繼承皇位,成了大漢朝的頭頂大事。當時備選的人員有齊王劉襄、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

功臣集團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大臣,同意擁戴代王劉恆。“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

朝臣中大臣最後決定擁立劉恆為帝,主要是因為劉恆勢單力薄,其母親薄姬的孃家人沒有在朝為官,根基淺薄,對功臣集團不會造成威脅,反而需要功臣集團的擁護才能鞏固皇權。

功臣集團最終只得選擇在朝勢單力薄的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剛繼位的劉恆還需功臣的支持,才能鞏固皇權的統治。

按照禮制,無緣皇位的劉恆,時來運轉,撿得了一個大便宜,被朝臣擁立為帝。就是以後來的漢文帝。

二、劉襄與劉長作為侯選人,與功臣集團利益相沖突

齊王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按照漢朝立長不立幼的皇位繼承製度,他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再加上在誅殺呂氏宗室時,立下了大功。主要是劉襄母親家的勢力強大,有威脅到功臣集團的利益。

朝中大臣有人說:“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門,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功臣集團一方面擔心淮南王劉長成了皇帝會伺機報復,必然對他們的利益和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

因為“早失母,常附呂后,孝惠、呂后時以故得幸無患,”淮南王劉長與呂后還是有著一定的感情,“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因此劉長這個皇位的候選人被功臣集團否決了。

齊王劉襄與淮南王劉長被否定後,只有高帝的兒子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劉邦在建國時就明確規定“非劉姓不得封王”,外姓的人員更加沒有機會。

功臣集團最終只得選擇在朝勢單力薄的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剛繼位的劉恆還需功臣的支持,才能鞏固皇權的統治。

按照禮制,無緣皇位的劉恆,時來運轉,撿得了一個大便宜,被朝臣擁立為帝。就是以後來的漢文帝。

當時大漢朝功臣以陳平,周勃為首,經過了呂后專權後,對朝臣與劉氏宗室都產生極大的恐懼。三位候選人中只有劉恆繼承皇位,最適合功臣集團與劉氏宗室共同的利益,劉恆與其母親薄姬在朝中無根基,威信自然沒有樹立,那功臣集團的利益沒有造成損害,互相利用和配合,才是當時漢朝的時局。


史學長空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呂后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

天賦美貌,性情聰慧,慧眼識人。能在劉邦還是浪蕩子的時候嫁給他,並從一而終,識人之明自不必說。但最重要的是,呂后夠隱忍。匈奴冒頓單于白登山之圍高祖,致信呂后要其侍寢,呂后都能忍氣吞聲,自認年老色衰,另遣年輕貌美女子於冒頓,這份隱忍,天下難得,這是她能熬死劉邦後大權獨攬的關鍵。

然而劉邦死後,呂后為掌管朝政,八子殺其四子,僅有親子劉盈(惠帝),視如己出的趙姬子劉長,庶長子劉肥,薄姬子劉恆得以倖免。

前面我說過呂后的性格夠隱忍,但她性格里面還有一面,是夠聰慧。

呂后的隱忍聰慧讓其獨攬大權,也同時說明了她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殺其餘四子,或廢其封國,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統治。而沒殺的這幾人,親兒子是要登基繼承皇位的,劉長基本是自己養大的,和親生沒區別,劉恆太低調了,扔到代郡這等直面匈奴的邊境之地任其自生自滅,對於其統治沒有威脅,那麼只剩下庶長子,劉肥。

庶長子,也是長子,對嫡子的皇位,仍舊具有威脅性。同時、劉邦讓劉肥封在齊地,並明言,言齊語者皆肥子民。這麼大地盤這麼多人口,呂后不擔心?

呂后能放過劉肥,是因為動起來很麻煩。劉肥年紀夠大,三十多了,兒子劉襄的年齡也十多歲了,即使殺了劉肥,劉襄也能繼承封國,而劉肥若死,諸劉絕對不會坐視不理,擁立高祖庶長孫為諸劉領袖抗呂順其自然。

其次呂后不是沒動過劉肥,下毒事件若不是劉盈誤打誤撞壞了呂后好事,劉肥估計也沒了。但此事過後,呂后轉變了態度,也和劉肥會做人有關係。割讓自己的封地給魯元公主,同時尊其為齊太后,基本上等於認自己妹妹當媽了,這種操作足以讓呂后滿意了。

綜上,呂后殺諸皇子,是為了幹掉那些對她掌權有威脅的人。因為高祖的一句“非劉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讓呂后的親戚地位不可能像諸劉一樣高,同時呂后與武則天不一樣,她沒有當皇帝的想法,骨子裡認為自己還是劉家人,所以並沒有大規模屠戮劉姓皇族,這也讓劉肥,劉長,劉恆活了下來。

呂后去世,清除諸呂勢力後,高祖之後,最適合當皇帝的只有劉恆。首先惠帝已死,劉肥已經死了,劉長親信呂后,所以不可能,而劉恆,除了因為是高祖之子外,更因為他母親,薄姬。

為了不重蹈呂后專權的覆轍,新皇母族一定要低調,朝野口碑要好,劉肥之子襄,母族橫行霸道,尤其劉襄的舅舅駟鈞,惡名遠揚,劉襄首先被排除。

其次劉長,因為是呂后扶養長大,和諸呂的關係密切,而且劉長此人本身心狠手辣,從來不遵紀守法,更不可能。

唯有代王,“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故而劉恆得以登基。

事實證明,劉恆後來的表現,沒有辜負眾正盈朝的期待,並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





半支菸換半支菸


劉恆當皇帝其實有些意外,卻又有些必然。呂后專權後,為了保證其親生兒子劉盈(漢惠帝)皇位,大肆屠殺劉邦兒子。可以說、劉邦的兒子也被殺的差不多了,而當時劉恆與其母(薄太后)在邊遠封地,因其母不得寵,也不與呂后爭寵,所以劉恆兒時日子過得很清苦,也正因為不得寵又遠離京城,所以呂后都已遺忘劉邦還有這麼一個兒子。所在周勃等漢將平定諸呂,需要劉邦的兒子繼承漢室,找遍整個漢地,就劉恆,而且在封地名聲也不錯。就這樣當上了皇帝即漢文帝。因年輕時遭遇,劉恆當了皇帝后,通過減賦減役,發展農耕,漢朝逐漸強大了起來,開闢與其兒子劉啟(漢景帝)的統治時期的"文景之治"。


那曾經的一片橄欖綠


漢文帝劉恆在位期間開創了文景之治,是漢朝評價頗高的一位皇帝。不過劉恆的即位之路實際上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當時呂后當政,他有幾位兄弟先後遭到呂后迫害。好在劉恆為人低調,算是逃過一劫,等諸呂之亂被平定後,一眾大臣決定擁立劉恆為帝,這才有了此後的漢文帝。不過為什麼劉恆就有這份運氣呢?實際上當時擁有繼承資格的人也不多了,相比之下劉恆就是最好的選擇。

劉恆為什麼被擁立為帝?實際上他是唯一能繼承的人選

惠帝劉盈的兒子們被排除

從西周開始,宗法制就已經成為了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這其中嫡長繼承製作為繼承順序的法則,已被奉為圭臬,而逐漸拋棄了“兄終弟及”。那麼,在劉盈死後,由他的兒子繼承皇位順理成章。

劉盈的六個兒子中,先後有兩個在呂后稱制時被立為皇帝,前少帝劉恭後來被廢,處死;後少帝劉弘在位一直到呂后去世後,被朝臣罷黜、處死。群臣宣稱,“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並非親生,乃是呂氏的血脈,(呂后)立呂氏子孫為太子及諸侯王,將來的天下實際上姓呂。”於是這些大臣將劉盈剩下的兒子也全部殺害,立了劉邦的四兒子,代王劉恆,是為漢文帝。

那麼劉盈的幾個兒子真的都不是親生的嗎?我覺得這只是大臣們的一種託詞,為了避免少主繼位,後族干政,重蹈呂氏之亂的覆轍,同時呂后的嫡系孫子繼位,成年後難免會反攻倒算,於是想出這麼一個看似光明正大的理由。那麼為何一定要立劉恆呢,還有其他人有繼承資格嗎?回到宗法制中找尋答案的話,由於漢惠帝劉盈無子,那麼按照制度,要在劉邦的其餘兒子中尋找繼任者。

繼續排除劉邦的其他兒子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劉邦一共生了八個兒子,按照年齡排序如下:齊王劉肥、惠帝劉盈、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恆、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

這裡面只有劉盈一個人是嫡子,其他的人身份相同,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繼承製,那麼嫡子死了,剩下的人都是庶子,就應該按年齡排,誰年齡長誰繼承。但實際上根本不用這麼費事了,呂后為了避免劉盈這些哥哥弟弟們對他兒子的皇位構成威脅,基本上已經將這哥幾個殺的差不多了。

我們將哥幾個逐一過一遍:

老大劉肥曾經被呂后賜過毒酒,好在劉盈也差點喝毒酒,被呂后打翻了杯子,劉肥躲過一劫後,趕緊把部分封地獻給了呂后的親女兒魯元公主,自己裝孫子,在惠帝六年的時候,不知道是被嚇死的還是真的自然死亡。

老三就是大家熟悉的劉如意,他們母子是最招呂后記恨的,先是趁著劉盈沒在的時候,毒殺了劉如意,後來又把他母親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兄弟幾個裡劉如意是第一個死的,死於惠帝元年。

老四就是劉恆了,他放在最後再說。

老五劉恢本來在彭越死後被劉邦封為梁王,在呂后時期,因趙王劉友餓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為王后。呂后七年,呂產之女毒殺劉恢的寵妃,劉恢因此悶悶不樂,於同年六月,殉情自殺。呂后認為劉恢因為婦人自殺,廢黜其嗣。

老六劉友初封淮陽王,在呂后毒殺趙王劉如意後,改封為趙王。呂后七年,劉友的王后(呂氏之女,可能是呂后的侄女)因劉友寵愛其他姬妾,心生妒忌,便向呂后誣告劉友想反叛。呂后大怒,於是召劉友進京,將他軟禁起來,並斷絕糧食,劉友餓死在軟禁之所,以平民禮節下葬,諡號幽王。

老七劉長在劉邦叫滅黥布後,獲封淮南王,是除了劉恆以外,另一個在呂后統治時期活下來的劉邦之子。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長大,因此劉盈和呂后當政時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禍患。漢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諡淮南厲王。

老八劉建在燕王盧綰逃到匈奴之後,被劉邦封為燕王。呂后七年九月,受封燕王十五年的劉建去世,諡號“靈”。劉建與姬妾生有一子,呂后派人將他殺害,因此劉建沒有後代,封國隨即廢除。

唯一可選的第一梯隊繼承人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得知,劉邦的兒子裡,有三個是直接或間接死於呂后之手,老大劉肥和老八劉建不知道是不是呂后下的手,總之都死在呂后前面了。只剩下老四劉恆和老七劉長是還活著的劉邦的兒子。因為老七劉長是呂后養大的,雖然藉此躲過了滅頂之災,但是大臣們不可能立一個呂后的養子為皇帝,怕被清算。這樣,經過排除法把所有兄弟排除後,只剩下劉恆,作為皇位繼承順序第一梯隊裡的唯一人選了。(如果不立劉邦的兒子,那就只能立他的孫子或者侄子,繼承規則上看,都沒有劉恆近。)

而劉恆本身的繼承條件也很好,當然是指對大臣們而言:他的母親薄姬並不受劉邦寵愛,母族也沒有勢力,不會出成為二個呂氏家族。而劉恆以外地藩王承繼大統,在京城並沒有什麼依靠,就只能選擇依靠立他為帝的文武群臣。這樣一個雙贏的局面,對於劉恆和大臣都很滿意,於是劉恆就此成為了大漢帝國的第三個皇帝。


溫舊ls知新


劉恆能繼承皇位,正是因為呂后殺了劉邦多位皇子,使得繼承皇位的競爭壓力大減,呂后死後,呂氏家族被清算,最後使得劉恆摘了桃子,當了皇帝。

那麼為什麼呂后就放過了劉恆呢?

答案是,劉恆當時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劉恆呢,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原為魏王魏豹妾。因為漢將殺了魏王豹,導致薄姬成了俘虜,送入織室織布。後劉邦見她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後來偶然的機會寵幸了一次,就此懷上了劉恆。薄姬本來就不受寵,生的兒子自然也沒什麼地位了,母子可以說是當時宮裡的透明人,連劉邦的面都不怎麼見。

後來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在親征平定代地諸侯陳豨的叛亂後,立八歲的劉恆為代王 就這樣年僅八歲的劉恆就藩了,都於晉陽,至此遠離了京城的是是非非。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代地由是大安。另一方面,漢初複雜的政治環境和母親的悉心教導,養成了謹慎沉靜的性格。

說到底,呂后殺劉邦皇子,也是有目的的,是為了減除對於呂氏的威脅,像劉恆這種基本上沒有什麼權勢地位的藩王,對呂氏造不成任何威脅,自然也就不用找藉口去殺了,畢竟由於呂后的行為已經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不滿,呂后也需要適當的修復下與朝臣的關係,這種無權無勢的藩王就是最好的紐帶了。

而之後,呂后死後,忠於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皇孫朱虛侯劉章兄弟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後商量由誰上位,就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劉恆。當然了後世也有人說正是因為劉恆比較低調,沒有什麼根基才被選中的,易於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