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路名趣談(三)以地名作為路名(中)青島就是輻大地圖

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聊聊青島路名的那些事。

青島的路名趣談(三)以地名作為路名(中)青島就是輻大地圖


青島的路名趣談(三)以地名作為路名(中)青島就是輻大地圖


02以行政區域名為路名。(中)

這是整個青島道路命名方式使用最多,也是最有特點的一種。行政區域地名命名大概有三個規律。第一個規律就是道路在青島的位置和暗合的特點。

上一篇我們說了這種特點在城市南部表現的極為清晰。但是再往北去這個特點就不明顯了,因為青島百年曆史中,城市始終沒有停止向北擴張,所以也就使得究竟哪裡是城市的北端沒有一個定論。

最早的西北角,應該就在現在的大港附近,因為那時候的海泊河就是城市的邊界。所以就有了西北方向的新疆路、青海路、甘肅路,山東西北也大多集中於此例如的惠民路、商河路等等;東北方向則出現了遼寧路、吉林路、瀋陽路、長春路、錦州路等。這些路名全部出現在老市北區,便是這個道理。

青島城區向東北方向的擴張一直沒有中斷過,所以東北地名的路名散佈在整個城市向東北向擴張的這條軸線上。四十年代瀋陽路算是東北角了,後來又向東北方延伸了長春路、延吉路、鞍山路、敦化路、撫順路等道路;再次擴張向東北則出來了佳木斯路、牡丹江路、哈爾濱路、伊春路、遼陽路等等。地名幾乎用的差不多了,而城市還在擴張,這條規律也就只好就此作罷。

大鮑島區域,是青島開埠時的城市北部,我們可以發現中山路以西全部的路名都是用的華北省市:北京路、天津路、濟南路、保定路、河南路、山西路、河北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這個區域裡以省命名的路一律是南北向;用市命名的路,一律東西向。

青島的路名趣談(三)以地名作為路名(中)青島就是輻大地圖


2

同省份、同地域集中的特點。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了福建、廣東和臺灣以及大西南的地名集中的地域,但是實際上中國大部分省份地名用作青島路名的時候都會集中在一個區域出現。

江蘇省:南京路到鎮江路一帶中間的支路基本以江蘇地名命名。比如泰州、鹽城、揚州、徐州、連雲港、如東等等。

河南省:河南省地名集中出現在老四方區的北部,鄭州、洛陽、周口、開封、濮陽、蘭考等等,基本上都集中於洛陽路周邊。

安徽省:滁洲路和合肥路是鄰居,也是新路,中間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別說黃山路,後面要講到,這是個特例。

貴州省:集中在滄口,應該以遵義路、貴陽路周邊為主。

山西省:陝西地名主要集中於北站附近,晉中、太原等等。

江西省:南昌、萍鄉、吉水是不是在一起?

河北省:比較分散,邢臺、唐山靠在一起,在滄口北面,衡水路則跑到了李滄東部,這是因為衡水路得名的方式不同。保定路則在老市區,因為保定路命名時,保定還是河北的省會,所以和北京、天津、濟南一起作為了華北城市的代表。

浙江的地名集中在兩個區域,像杭州、溫州、金華在四方;紹興、奉化、仙居、天台則集中在市南,寧波路則孤獨的呆在老市北。這裡面有些歷史政治原因,就暫時不展開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