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天龍級輕巡洋艦為20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天龍級輕巡洋艦是日本在缺乏設計經驗的情況下,在磯風級驅逐艦的基礎上放大改進而成。

該級艦排水量3230噸,裝備4門140毫米主炮,1門76毫米高射炮,最高航速33節。該級艦是日本第一款自行設計的輕巡洋艦,為後來日本1920年代建造的一系列輕巡洋艦之起點。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作為高速化輕裝化的巡洋艦在一戰時率領麾下驅逐艦馳騁各種海上戰場。

這種高速化輕裝化的巡洋艦對於熱衷魚雷的日本來說是一種無比實用的艦種,在一戰結束後日本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輕巡洋艦,最終的產物便是天龍級輕巡洋艦。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天龍級輕巡洋艦最初以33節的航速位居當時各種同類巡洋艦之首。

最初計劃建造8艘,但由於當時美國的奧馬哈級輕巡洋艦在性能方面要優於天龍級,所以在建造出兩艘天龍級(天龍號和龍田號)以後便開始建造更加優秀的輕巡洋艦。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天龍級輕巡洋艦一號艦於1917年5月7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始建造,1918年3月11日下水,1919年11月20日服役。

1920年,天龍號參與了“西伯利亞干涉”。之後的十數年間,因為沒有戰事,所以天龍號一直擔當著警戒巡邏任務。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華開始,天龍號和龍田號前往中國沿海執行警戒任務。因中國當時海軍力量薄弱,故兩艦均未遭遇戰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儘管已有二十多年的船齡,但天龍號還是與龍田號組成了隸屬於第四艦隊的輕巡洋艦第十八戰隊,並參與了威克島戰役與珊瑚海戰役。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1942年6月15日,原第十八戰隊被拆開,龍田號離開一線,夕張號加入。戰隊被配屬到第八艦隊,進駐拉包爾。

1942年8月9日,天龍號參加了第一次所羅門海戰(即薩沃島海戰),與美澳聯軍發生了激烈的夜戰。1942年11月12日至14日,天龍號參與了第三次所羅門海戰(即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1942年12月16日,天龍號從拉包爾出發,執行海軍18號作戰中的新幾內亞東北部馬當港(Madang)攻佔支援任務。

18日清晨,天龍遭到美機空襲但無損傷;20時15分在馬當港東北以東16公里海面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的魚雷擊中,最終於23時沉沒,有23人陣亡。1943年1月20日,天龍號被除籍。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起點!航速穩居同類戰艦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