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2020年各行各業會不會比較難?為什麼?

心靈的小號



襄大海


疫情期間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1.養殖業

2.電影業

3.旅遊業

4.餐飲業

5.酒店業

6.交通運輸業

7.石油行業

8.建築業和房地產業

疫情期間哪些行業最受益?

1.短視頻

2.遊戲行業

3.線上教育

4.無人化服務

5.線上辦公軟件

6.要點及生鮮超市

7.醫藥哈工業

8.金融貸款行業


思維講座


今年第二、第三季度會是各行各業一個嚴峻的考驗,在世界疫情不明朗的情況下,也許會難得讓人難以想象。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超非典時期,2003年期間,中國經濟正處於騰飛之勢,非典也就是稍微“擋了一下”,然後經濟繼續騰飛。 如今中國經濟體量比當年大了N倍,GDP增速也早已放緩,正處於經濟軟著陸期間,2018年難,2019年更難,本想著2020年會不會好一些呢?沒想到一場疫情,讓經濟更加難上加難。 本次疫情對旅遊、餐飲、商場等服務行業,以及像房地產、二手房門店、汽車行業等影響巨大。

國內經濟影響,不管從力度上還是時間上都要遠大於疫情,僅限於國內的情況。對國內經濟的轉型,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無異於雪上加霜。 如果疫情僅限於國內的話,影響力度不大,持續時間也比較短, 但隨著新冠肺炎全球化,新冠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力度和持續時間,尤其是對美、歐、日韓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度和持續時間,將會通過境外直接投資和消費,直接地放大到對中國經濟的打擊上,對國外影響越大越持久,則國內的經濟將會成正比的持續下降。這是國內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決定的,也是在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境外直接投資和消費的減少會直接相應到國內的開工量和外貿出口,從而使得基礎設施建設缺少了外部推動力,進而影響到國內的內需增長和就業,對中低端製造業造成沉重打擊。



假定一季度疫情結束、4月基本恢復正常,專家粗略估算中國GDP將損失掉約3萬億元人民幣。如何快速補上硬缺口? 財政、貨幣、房地產等現有主要常規政策空間不大,新基建戰略對短期恢復經濟增長亦難以挑大樑。

美國經濟和股市下行風險加劇,內在的調整壓力已經開始釋放,美國疫情防控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美國股市下一步會因可能的全球經濟衰退傷及上市公司而繼續向下調整,美國股市週一出現暴跌,觸發市場熔斷機制,油價暴跌引發市場恐慌,全球股市紛紛跳水。那麼金融市場波動會給經濟形勢帶來什麼傳導效應?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幾何?



銀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週一的全球市場動盪很明顯,是由石油價格大幅下挫導致的。現在全球經濟面臨的最主要的不確定性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這使得全球經濟前景處在一個非常不確定的狀況。一有風吹草動的症狀就會比較劇烈,就像這次的石油價格的超級衝擊導致市場大幅波動一樣。當前,大家都在議論疫情衝擊之下的世界經濟發展前景,我想這主要取決於疫情蔓延多大範圍、持續多長時間,而這又主要取決於世界各國如何應對。


疫情讓中國經歷了一段時間苦苦獨撐之後,中國的經濟有所好轉跡象,但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緊接著就要開始下行,近期的世界股市和石油市場的大跳水已經說明一切。相反,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如果疫情暴發,對經濟造成的損害可能比中國要更糟。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國際社會依然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同時,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抗壓韌性,目前並沒有出現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影響從中國向外部大規模轉移的現象。


隨著近期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的社會生產和經濟運行正在逐步恢復正常。而中國復工復產、經濟運行逐漸恢復,也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安全提供了支撐與保障。可以說,中方的表現再次體現了中國力量與中國擔當,在嚴峻的疫情面前,積極有為的中國行動,必將進一步推動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全球力量,助力徹底戰勝疫情的目標早日實現。


疫情讓中國經歷了一段時間苦苦獨撐之後,現在看來中國的經濟有所好轉跡象,但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緊接著就要開始下行,近期的世界股市和石油市場的大跳水已經說明一切。相反,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如果疫情暴發,對經濟造成的損害可能比中國要更糟。


疫情面前無國界,國外控制不住了,國內一樣不能“清零”。況且現在世界經濟是一個共同體,中國最嚴重的時候各國紛紛伸出援手,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他們的經濟、旅遊各項發展都有影響。反之如果歐洲這次疫情控制不住了,經濟崩潰,對中國同樣也有影響。中方舉全國之力,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為國內及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做好疫情防控準備贏得了寶貴時間,“當前全球疫情形勢持續快速發展,對此中方密切關注,對各國防控工作壓力感同身受。中方願繼續秉持公開、透明及對全球衛生安全和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與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有效合作,為全球共同抗擊疫情作出中國貢獻。

在嚴峻的疫情面前,積極有為的中國行動,必將進一步推動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全球力量,助力徹底戰勝疫情的目標早日實現。


生活天天有陽光


你好,我是皮皮霞兒,很榮幸參與到你的話題:疫情之下,2020年各行各業會不會比較難,為什麼?以下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都封了路,打亂了我們常規的生活。

直至現在,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很多企業陸陸續續復工,但有的還是關門,經過這次疫情很多企業大洗牌,面臨倒閉,大到企業,小到飯館。

說一個我昨天遇到的吧。現在我們在一個小鎮上工作,昨天去外面吃飯,跑遍了整個小鎮就只有一家飯館幾家粉館,一個土豆絲都是18元,老闆說現在疫情影響進貨很難,所以物價也被抬高了,而且人還少,雖然貴點但是也沒辦法。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各行各業都不好做,希望疫情趕緊結束,一切恢復正常。



皮皮霞兒


就眼下的形勢來看,今年的競爭一定比往年更加殘酷,

無論是商場、還是職場;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

這將是基於目前形勢的一個基本盤。


那能怎麼辦呢?

只能努力往前走!

前些天,有個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神奇的莆田人,兩天時間完成了口罩生產測評,

兩天生產出城市幾百萬人的口罩,甚至還可以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口罩。


就在某些自媒體叨逼叨口罩產量不足沒法開工的時候,

很多人已經行動起來了。

口罩不足?

幹就是了!

這個世界終究是屬於行動派的!

患難之際見格局,

我們常說的“危機共存”,危難的背面可能是機會

當下的形情況來看,


裸辭、創業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普通人,我們首先要保證今年有一份營生可做,努力工作,

掙一碗飯吃,

先拼命立住腳跟,

再去考慮發展的問題


撐下去!


玉藍兒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鬥。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斷升級,防控形勢愈發嚴峻,中國整個國家與市場都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中。此次疫情對社會經濟的衝擊波及各行各業,對人民生活影響巨大,為處於轉型中的中國經濟更添不確定性。

市場出現了哪些變化?未來的走勢將會怎樣?各行業如何應對疫情的短期與長期影響?如何調整企業經營與管理戰略……企業急需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

凱度諮詢團隊在疫情期間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依託多年行業深耕與專業洞察,推出《度勢克艱 ——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的危與機》系列文章,高度概括各行業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深度探究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中各行業的潛在走勢,助力企業應對不確定性,在變中求穩、危中尋機。

一、經濟影響1、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提高,第三產業受影響最大

回顧2019年,中國經濟全年GDP增速為6.1%,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4%、6.2%、6.0%、6.0%,呈現緩慢下滑態勢。2020年恰是中國實現GDP總量較2010年翻一番目標的重要年份,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已經對第一季度經濟造成影響,實現2020全年宏觀經濟目標也受到一定挑戰。

2、此次疫情可能的四種經濟情境

  • “基準情境” —— 可能性50%

疫情會在第一季度末受到控制,經濟增長在第一季度放緩;但隨著疫情結束,經濟有望快速回升。全年實際GDP增速為5.4%。

  • “樂觀情境” —— 可能性25%

疫情在2月底被有效控制,全年實際GDP增速為5.7%。

  • “悲觀情境” —— 可能性20%

疫情持續至第二季度末,全年實際GDP增速跌至4.5%。

  • “噩夢情境” —— 可能性5%

2020年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實際GDP增長將小於4.5%;這也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一種可能。

從產業上來說,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最為明顯。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產業,2019年對GDP貢獻高達54%。高傳染性的新冠疫情大幅度減少人們外出消費,交通運輸,旅遊,餐飲,零售和娛樂行業首當其衝。預計第一季度第三產業的增速將顯著放緩。

疫情對於第二產業的影響也不可低估,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各地採取延遲復工、交通管制等措施,導致勞動人口流動和物流運輸遲滯,各製造生產企業短期內可能將面臨用工難,原材料運輸難的問題,影響部分企業的正常生產。

疫情對於第一產業的影響相對有限,且第一產業在GDP佔僅為7%,不過也不排除中國的部分農產品出口短期內也有受到衝擊的可能。

回顧宏觀經濟的歷史數據,從2003非典到2009甲流,只要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通常都是短期的。疫情過後,大量壓抑和滯後的消費和投資會得到釋放,經濟從而逐漸復甦。

我們相信,新冠疫情雖然對中國的短期經濟走勢有影響,但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態勢。

二、行業影響行業影響:餐飲

衝擊:★★★★★

利好:☆☆☆☆☆

2019年,春節時期銷售收入佔全國餐飲行業總收入的15.5%。今年,受此次疫情影響,餐飲行業遭遇衝擊,損失約高達5,000億,包括海底撈、西貝在內的多家知名連鎖餐飲企業暫停營業,大量食材囤積,財務面臨現金流困難,例如西貝賬面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雖然實體餐廳受到冷落,但外賣訂單猛增。不少餐企近日外賣訂單已佔到生意九成,火鍋外賣增長尤其兇猛,例如小龍坎在10天內賣出超過1,500單,環比增長350%。

同樣經營餐飲生意的零售商盒馬則迎來了大量線上訂單。為補足門店運力,盒馬招收了1,500多名來自雲海餚、青年餐廳、西貝、茶顏悅色等30多家暫停營業的餐飲企業員工前來支援,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閉店餐廳高昂人力的成本壓力。

在疫情發生前發展較好的即飲渠道也紛紛閉店,星巴克、瑞幸等暫停全國過半數門店的運營,瑞幸日前還遭受研究機構做空的重創,當日股價下跌超10%;喜茶、奈雪的茶等奶茶店則採取僅線上下單的方式避免消費者與店員直接接觸。

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企業在大部分門店持續運營的情況下,推出“無接觸點取餐”和“無接觸配送”和“外賣安心卡”的形式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這或許會成為近期快餐銷售新方式。

雖然預計餐飲客流在春節復工後會有所回升,但短期內可能無法恢復正常客流,餐飲企業的現金流和經營狀況面臨挑戰,特別是中小餐飲門店。O2O外賣業務或在疫情後期迎來增長式爆發,而國際連鎖餐飲品牌中國長期發展策略應該不會有重大調整,如星巴克和麥當勞的高層紛紛表示目前困難的狀況只是暫時的,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恆大研究院、部分餐飲企業官方資料、凱度諮詢團隊分析)

行業影響:旅遊

衝擊:★★★★★

利好:☆☆☆☆☆

旅遊業受本次疫情影響最為明顯。預計2020年春節期間直接經濟損失約5,000億元,全年旅遊總收入損失1.6-1.8萬億元。

文化和旅遊部緊急通知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和旅遊產品,國內多地景點關閉,旅行社暫停團隊遊。出於控制疫情傳播的考慮,80多個境外國家對中國公民採取入境管制,出境遊因此大幅下降,日本、韓國和泰國的中國旅客數量同比下降了40%-50%,航班、火車票和酒店訂單大規模退訂或改簽。

大部分在線旅遊平臺(例如飛豬和攜程)、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酒店都出臺了免費退改簽措施,在短時間內需要墊付給消費者鉅額的退票資金,因此現金流的壓力非常大,多家在線旅遊平臺墊資規模都已達數億元。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酒店以及民宿業,酒店預訂平臺booking從1月30日開始取消中國旅客的訂單,例如雲南有3萬多家民宿受影響自行停業。旅遊零售同樣受到波及,多家免稅店暫停營業或縮短了營業時間。

此次疫情對於旅遊企業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接下來的1到3個月可能將會是旅遊行業的艱難時期,甚至還有個別旅遊企業做好了至少半年無收入的準備。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嚴重,但我們相信消費者旅遊需求不會就此消失,預計疫情結束之後,會有一波宣洩消費期,已經很久足不出戶的消費者或許在疫情陰霾散去之後紛紛計劃起原先取消或者擱置的出行計劃,疫情期間被打壓的旅遊需求將逐步恢復。樂觀估計這波反彈可能出現在7~8月,並在十一長假期間達到小高峰。

此次疫情的大規模傳播也對酒店住宿、航空公司、鐵路運輸甚至公共交通的衛生情況、醫療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有賴於各個行業的協同,更需要旅遊行業本身的迭代升級。

(數據來源: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外交部領事司)

行業影響:物流

衝擊:★★★☆☆

利好:★★★☆☆

據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披露,2020年1月24日至29日的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

因為疫情消費者被限制出行之後,線上購物需求激增,快遞需求旺盛,這讓快遞末端配送團隊高度承壓:快遞一線人員很多來自偏遠地區,由於公共交通停運等因素很多人沒辦法返崗,同時加上不同省市發佈的暫時封路、區域管控等措施,導致大量包裹無法及時配送而堆積在收發點,快遞公司在這個特殊時期承載了巨大的配送、用工和成本壓力。

不過通過此次疫情,我們也能看到經歷過雙十一歷練過中國物流體系還是能夠挺住時代的考驗,體現出強大的承壓與應變能力。

截至2月3日,順豐全網運輸防疫物資超過816噸,合計共超過2,415萬個包裹;京東物流已經累計從全國30餘個城市,通過調配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資源向武漢、黃岡等地各大醫院累計運送236萬件醫療防疫物資。

而由於部分小區因疫情限制出入,導致快遞無法送貨上門,驛站、智能快遞櫃等快遞末端平臺此時發揮了巨大效用。例如順豐為了保證寄遞安全,倡導自行取件和預約放入豐巢櫃的形式。

我們相信,這次疫情將會加速快遞末端平臺的建設,逐步引導消費者養成自取自提快件的習慣,幫助快遞公司提升最後一公里的效率,不接觸配送、智能快遞櫃有望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快遞新常態。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順豐、京東物流)

行業影響:房地產

衝擊:★★★★☆

利好:☆☆☆☆☆

中國房地產協會號召全國樓盤在疫情期間暫停樓房銷售,土地拍賣被取消、開發項目停工、施工進度受影響、大批項目延期交付,預計未來三到六個月內,中國樓市的發展可能將會進一步走低。

大量商場、購物中心縮短營業時間或直接閉店,包括萬達、華潤、龍湖在內的超85家房企商企對商戶主動減免租金,與品牌商一起迎難戰疫,預計僅萬達減免租金就達30~40億元。

同樣,以蛋殼公寓領頭的長租公寓也推出了租客租金減免的補貼措施,也有個體房東願意為商戶主動減免房租。不過大部分房東自己也受房貸壓力,一線城市願意減免房租的房東僅佔12%。預計整體房屋租賃業短期內受挫,如疫情戰線持續拉長,不少中小公寓企業將面臨重大考驗。

行業影響:金融

衝擊:★★★★☆

利好:☆☆☆☆☆

受疫情影響,中國股市鼠年開市日期從1月31日推遲到2月3日,滬深股市第一個交易日出現下跌,但之後逐漸緩慢上揚。

疫情導致的市場擔憂情緒導致全球避險資產提振上漲,黃金價格上漲0.37%,而原油、工業金屬等風險資產價格則承壓下滑,股市呈現較大波動。由此看來,未來疫情走勢仍是影響股市漲跌的重要因素。

考慮到當前疫情還未出現明顯拐點,人民幣匯率顯現出較大的波動風險,1月30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而現金流缺口使得相當多的中小企業經營也面臨困難。

疫情在短期內對金融市場的確帶來了一定衝擊,但是我們相信這些衝擊是暫時的,如果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有望逐漸消除。

此次疫情對餐飲、物流、旅遊、房地產與金融行業的影響較為明顯,各行業第一季度業務表現面臨巨大壓力,中長期的恢復與發展也需要克服眾多潛在困難。

但是,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此次疫情既是大挑戰,也是大練兵,在此次嚴峻考驗之後,我們相信,各行業的整體發展將仍然向好;企業若能抓住相關的轉型與升級機遇,或能迎來一輪新的增長。


用戶81215615283


受疫情影響損失較重的行業主要有七個:

第一是電影行業。2019年春節期間國內電影票房59.05億元,佔全年的9.2%,2020年春節顆粒無收,影響了整個電影產業鏈。疫情結束時,小型院線有遭洗牌出局的危險,至於部分大型院線就要看房地產母公司的經營與負債情況。

第二是餐飲行業。餐飲行業高度依賴流水,現金儲備有限;同時年夜飯退訂,又導致大量食材囤積,再加上飯店信用資產不夠不易獲得銀行貸款。但餐飲行業作為剛需,疫情後需求將迎來報復性反彈,酒店類餐廳由於人們對聚餐的擔憂恢復速度可能會較慢。

第三是旅遊文娛業。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旅遊收入實現5139億元,同比增長8.2%。若按8%的增速估計,2020年春節本應創造5550億的旅遊收入。疫情結束後,大型景區由於人們仍舊擔憂人流密集,經濟恢復也會變慢。

第四是服裝零售業。受疫情影響,零售商面臨庫存積壓,疫情過後,這批衣服也面臨過季,低價甩賣虧損巨大,而壓力也會逐漸往上游傳遞到服裝生產及原料供應,工廠應收賬款週轉率也會受影響。實體服裝零售主要因為人流量急速下降遭受巨大打擊,網絡服裝零售則因物流受限損失不小。

第五是房地產業。受疫情影響,房地產投資和銷售週期延長,房企的高週轉被打斷,融資成本增加。

第六是汽車業。在當前車市大形勢下,供給側衝擊對車市的總體影響有限,但車企盈利必將受影響。至於需求端,若一季度疫情結束,購車行為延後造成的損失還是可控得,全年新車銷售仍有望與去年持平;但若疫情長時間持續,整體經濟和消費力必將承壓。

第七是金融服務業。企業延期復工、民眾減少外出消費會導致一季度有效信貸需求下降。大批中小企業生死一線,中小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會受到衝擊。未來政策再次寬鬆,這是確定的。從政策發力的方向來看,不太可能像2008年一樣採用刺激政府投資和房地產的方式,政策方向會更傾向於中長期的發展,強調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蘭州蛋蛋的店


通過這次疫情,個人認為實體店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縣城、農村的超市、商店收到的衝擊最大。為什麼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看:

1,貨物堆積沒法銷售

在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因為過年大量的返工人員回來走親訪友,會有很大的銷量,因為疫情無法出門,原本備足的貨物只能堆積,無法銷售出去。

2,現金流可能斷裂

大家都知道,過了春節,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大量人口出去務工,又因為堆積的貨物較多,那些超市或者商店,都是沒有什麼剩餘資金,更何況年前進行了大量的備貨,根本無法產生現金流,可能完成資金鍊斷裂。

3,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開支

備貨充足,但因為疫情原本預計的一波春節銷售量幾乎降為零了,原本的貨物過了春節人員返工以後,幾乎無法產生銷量,只能堆積出現過期造成不可逆轉的不必要成本開支。

以上就是從經營方面分析,當然還有很多行業受到的也非常巨大,比如娛樂行業的KTV、電影院等直到今天也無法開業,背後所承擔的成本所帶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新商業案例解析


今年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十分嚴峻的打擊,許多中小企業面臨倒閉風險,就連一些大企業都已經倒閉,像方正集團,我們許多高校都使用的方正教育系統但前幾天它已經倒閉破產,不僅因為自身負債累累,還受疫情影響。其他行業像實體零售店、農副業、旅遊業、教育培訓、文化產業、餐飲業、酒店行業等都受到了特別大的衝擊。2020年是很多行業特別困難的一年。

疫情導致許多企業停產停工,酒店等聚集性場所關門停業,本來春節期間是旅遊,餐飲行業的旺盛期,但受疫情影響估計今年一整年的經濟都會很難恢復,就算疫情過後有報復性消費反彈,但還是很多人不會隨意外出。而且疫情影響企業發展困難,員工工資降低,大量人口失業,生活都過不下去怎麼再出來消費。

因為疫情影響實體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像餐飲,酒店等。人們不敢外出實體店的顧客減少,雖然餐飲業的外賣業務增加但是人手缺乏也給店家帶來困難。酒店行業本來就是有淡旺季之分,遇到疫情更是沒有顧客來消費。

再說農副產業,疫情影響快遞很難發出,許多農副產品不能賣出,農民只能在本地低價售賣。家禽活畜交易更是被關閉停業,許多養殖戶只能繼續增加成本養著家禽。教育培訓行業也不能正常開課只能網絡教學,文化活動體育賽事都延後舉辦。



小蛋藥的畢業生活vlog


一定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